2022, 30(19):1729-1731.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19.01
摘要:脊柱微创手术已成为重要的脊柱疾病治疗手段,其基础步骤是在影像引导下的穿刺定位技术,影像引导设备影响着穿刺定位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从而影响着治疗效果。CT 定位技术是借助 CT 机架的角度调整和能清晰辨别各种组织的优势,根据手术目的和部位确定断层操作平面,可按照“最安全、最简单”的原则精准设计、量化手术入路;通过适时的 CT 监测,将定位针精准无误穿刺到设计的位置。CT 定位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椎体成形、骨折内固定,以及穿刺活检、靶向治疗等。本科已成功施行 CT 定位各种脊柱微创手术近万例,举办培训班 30 余期,共培训国内外学员 600 余名;曾先后帮助省内外 100 余家医院开展 CT 定位技术。
李昃鹏,刘璐璐,谭菁华,刘昊,徐准,李学林,欧阳智华,王程,晏怡果,薛静波
2022, 30(19):1732-1737.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19.02
摘要:[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对 2017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经 PTED 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285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是否早期复发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单项因素比较和二元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285 例患者平均随访(12.64±6.51)个月,其中,19 例患者在术后 6 个月内复发,早期复发率为 6.67%,平均复发时间 (73.53±49.66)d。单因素比较表明,与非早期复发组相比,早期复发组的椎间盘退变程度 Pfirrmann 分级显著更重(P<0.05),突出部位显著更偏外侧(P<0.05),Modic 改变显著更重(P<0.05),椎间盘高度指数显著更小(P<0.05),突出物基底部宽度显著更大 (P<0.05),术后纤维环破口显著更大 (P<0.05),椎间孔面积显著更小 (P<0.05)。逻辑回归表明:突出基底部宽度大 (OR= 1.368,P<0.05),Modic 改变重(OR=1.761, P<0.05)是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椎间孔面积大(OR=0.947,P<0.05)是保护因素。[结论] 椎间盘高度指数小、椎间盘退变程度重、术后纤维环破口大、椎间盘突出部位偏外可能与术后早期复发相关、突出基底部宽度大、Modic 改变重是 PTED 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而椎间孔面积大是 PTED 术后早期复发的保护因素。
2022, 30(19):1738-1743.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19.03
摘要:[目的] 比较单纯自体骨与自体骨混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h- BMP-2)对后路腰椎椎间融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5 年 1 月—2019 年 8 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行后路腰椎融合 75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43 例椎间融合采用 rhBMP-2,32 例仅采用单纯自体骨。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随访(13.87±1.30)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 VAS、ODI、JOA 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 6 个月时,BMP 组 JOA 评分显著优于自体骨组(P<0.05)。影像方面,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椎间隙高度均呈显著曲线变化(P<0.05);两组融合 Lenke 评级均显著改善 (P<0.05);两组 Marchi 评级笼架沉降均有所加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 3、6 个月时 BMP 组椎间隙高度大于自体骨组(P<0.05);术后 6 个月及末次随访时,BMP 组融合 Lenke 评级均显著优于自体骨组(P<0.05); 末次随访时,BMP 组笼架沉降 Marchi 评级轻于自体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间融合采用自体骨复合 rhBMP-2 可以有效减少椎间不融合和笼架沉降,改进临床效果。
2022, 30(19):1744-1749.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19.04
摘要:[目的] 比较斜外侧椎体间融合术 (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OLIF) 与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 (transforami- 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 治疗单节段特异性腰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8 月—2020 年 8 月本院手术治疗 L2~4单节段腰椎结核 (tuberculosis, TB) 和布氏杆菌病 (brucellosis, Br) 45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20 例接受 OLIF 术,25 例接受 TLIF 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 OLIF 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 TLIF 组 (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 12~24 个月,两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 VAS 评分、ODI 指数显著减少 (P<0.05),末次随访两组 V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 OLIF 组 ODI 指数显著优于 TLIF 组 (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 Frankel 分级均显著改善 (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 Frankel 分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辅助检查方面,两组患者出院前及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腰椎前突角显著增加 (P<0.05),而 CRP 和 ESR 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均达到病灶愈合、骨性融合。[结论]OLIF 技术治疗单节段特异性腰椎间隙感染是安全、有效的,并且与 TLIF 后路手术相比,病灶易清除、创伤小、早中期疗效显著、康复快。
2022, 30(19):1750-1755.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19.05
摘要:[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PTED)中注射富血小板血浆 (platelet rich plasma, PRP) 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9 年 1 月—2019 年 12 采用 PTED 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73 例。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PRP 组 36 例,手术结束时椎间盘内及神经根周围注射 PRP 液 5 ml+凝血酶溶液 2 ml(40 U/ ml);无 PRP 组 37 例,仅行单纯 PTED 术。比较两组围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 、下地行走时间、切口愈合等级、住院时间及 VAS 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5.37±1.92)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 VAS 评分、 ODI 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 1 个月 PRP 组 VAS 评分显著优于无 PRP 组(P<0.05),术后 6 个月和末次随访时,PRP 组的 ODI 评分显著优于无 PRP 组(P<0.05)。影像方面,随时间推移,两组椎间隙高度指数均显著减少(P<0.05)。末次随访时 PRP 组的椎间隙高度指数显著优于无 PRP 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手术间隙 Pfirrmann 分级无显著变化(P>0.05)。末次随访时 PRP 组椎间盘 Pfirrmann 分级显著优于无 PRP 组(P<0.05)。[结论] PTED 术中注射 PRP 可能有利于纤维环的修复,延缓椎间隙退变,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2022, 30(19):1756-1761.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19.06
摘要:[目的] 比较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 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4 月—2020 年 4 月本院收治的 51 例脊柱转移瘤伴病理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 28 例采用单侧 PKP,23 例采用双侧 PKP。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51 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术后下地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单侧组术中失血量显著小于双侧组 (P<0.05),单侧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双侧组(P<0.05),双侧组骨水泥注入量显著多于单侧组(P<0.05)。单侧组骨水泥渗漏率显著高于双侧组(P<0.05)。术后随访 12 个月以上,随访期间,共 9 例出现邻近椎体再发类似骨折,3 例因原发肿瘤病情加重死亡。随时间推移,两组 VAS、ODI 和 KPS 评分均呈显著曲线变化(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单侧组骨水泥分布显著不及双侧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的伤椎高度显著增加,而局部后凸角显著减小(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上述影像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 PKP 均可有效改善椎体转移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双侧 PKP 可降低术中骨水泥渗漏风险,并改善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
2022, 30(19):1762-1765.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19.07
摘要: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终末期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疾病方面取得成功的发展。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由于其与假体周围骨溶解、置入物松动相关的并发症,在 20 世纪 80 年代早期被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取代。尽管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已经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大腿疼痛仍然是一个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然而,目前关于大腿疼痛病因的研究较少。来自于中长期随访研究的数据表明大腿疼痛与股骨假体自身特性相关。本文旨在回顾近年来的研究,总结影响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大腿疼痛的股骨假体因素,并分析其原因。
2022, 30(19):1766-1770.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19.08
摘要:椎间盘退行性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IVDD)是一种慢性、发病率高、治疗费用昂贵、易复发的退变性疾病。目前对于 IVDD 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期研究表明,除了异常、过度的机械负荷和炎症外,脂代谢紊乱可能是 IVDD 的重要病因。研究表明除了体重本身对椎间盘退变的力学影响,脂代谢紊乱来源的蛋白质、 脂肪因子和多种脂质介质,如脂肪酸,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瘦素等与 IVDD 密切相关。本综述的目的是总结有关脂代谢紊乱及相关产物与 IVDD 发病机制之间相互关系的最新发现,特别强调脂质和脂肪因子的作用并探究脂代谢紊乱致椎间盘退变的具体机制。
2022, 30(19):1771-1775.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19.09
摘要:假体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仍然是关节外科医生面临的主要挑战。而在术后假体前脱位发生后,有些医师甚至会错误地判断为后脱位,在闭合复位时牵引及复位方向错误,导致手法复位失败,甚至出现假体周围骨折、假体松动,需要翻修手术的可能。本文从假体前脱位的影像评估、影响因素、正确的术前规划以及术后良好的体位管理方面进行讲述,以期为指导临床医师提高患者 THA 术后疗效提供参考。
2022, 30(19):1776-1780.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19.10
摘要:上颈椎细胞性神经鞘瘤好发于好发 40~50 岁患者,但发病率极低。其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多无明显的脊髓压迫症状,常为根性刺激症状,且缺少明显的影像学特征,与颈椎病、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等难以区分,易误诊误治。该病一经发现应积极手术治疗,也是目前唯一且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方法有半椎板切除术、整块全脊椎切除手术、囊内切除术、显微外科手术技术等术式。手术效果好,整体临床效果满意。脊柱外科医师应根据不同影像表现、肿瘤侵占情况、功能需要、颈椎术后稳定性等因素,选择合理手术方案。
潘富伟,王翔,熊轶喆,张明才,陈博,徐震球,孙蓉,詹红生,杜国庆
2022, 30(19):1781-1785.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19.11
摘要:[目的] 观察关节内注射不同剂量河蚌葡聚糖 (anodonta glucan, HBP-A) 对豚鼠膝关节软骨退变及相关标志物的影响。[方法]豚鼠 20 只随机分为五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低浓度组、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每组 4 只。正常组行右膝假手术处理,其余动物均行右膝前交叉韧带切断,建立骨性关节炎模型。术后 3 d,正常组和模型组右膝关节内注射生理盐水, 而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注射 7.5 mg/ml、15 mg/ml、30 mg/ml 的 HBP-A 200 μl,每周注射 1 次,连续 5 周。5 周后处死动物, 取右膝关节标本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和 qPCR 检测。[结果]组织学观察见,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出现显著软骨退变,而注射 HBP-A 组织结构显著改善。模型组较正常组 OARSI 评分显著增加(P<0.05),在给予低、中、高浓度 HBP-A 关节腔注射, OARS 评分呈剂量依赖性显著降低(P<0.05)。免疫组化方面,模型组较正常组软骨 ALP、Ihh、Runx2 和 MMP13 的 OD 值显著升高(P<0.05),而低、中、高浓度 HBP-A 关节注射软骨 ALP、Ihh、Runx2 和 MMP13 的 OD 值呈剂量依赖性显著降低(P<0.05)。 qPCR 检测表明,模型组较正常组软骨 IL-1β、Ihh、Runx2 和 MMP-13 的 mRNA 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增加 (P<0.05),在给予低、中、高浓度 HBP-A 关节腔注射,IL-1β、Ihh、Runx2 和 MMP-13 的 mRNA 的相对表达量均呈剂量依赖性显著降低 (P< 0.05)。[结论]关节腔内注射 HBP-A 能够减少或延缓豚鼠膝关节软骨退变程度。
赵尧烨,刘震东,刘润泽,朱永杰,程兴博,连笑宇,刘斌峰,刘利民,张博,张喆,陈书连,高延征
2022, 30(19):1786-1790.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19.12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揭示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蛋白质 59 (leucine-rich repeat-containing protein 59, LRRC59) 在尤文肉瘤中的表达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基于从国际癌症基因组联合体 (International Cancer Genome Consortium, IC- GC)数据库获取的 56 例尤文肉瘤样本的基因表达数据和临床信息,采用 Kaplan-Meier 曲线和单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探索 LR- RC59 表达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通过基因本体 (gene ontology, GO) 分析进一步评估 LRRC59 的生物学功能。Connectivity Map (CMap) 分析筛选可能逆转 LRRC59 生物学效应的药物。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 (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 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检测尤文肉瘤细胞中 LRRC59 mRNA 的表达水平。[结果]LRRC59 高表达组患者生存时间更短 (P=0.010)。LRRC59 高表达作为独立风险因素预示着尤文肉瘤患者的不良预后(P<0.05)。GO 分析显示 LRRC59 可能参与调控了肿瘤细胞黏着斑和细胞外基质的形成过程。CMap 分析发现芹菜素、喹诺他汀等药物对尤文肉瘤具有潜在治疗效应。RT-qPCR 进一步验证了 LRRC59 在尤文肉瘤细胞中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细胞 (P<0.001)。[结论] LRRC59 是尤文肉瘤的独立预后生物标志物,有望为尤文肉瘤提供一个新型治疗靶点。
黄亮亮,李青,伍河霖,王昱,孔长旺,陈燕,徐峰,刘曦明,魏世隽
2022, 30(19):1791-1794.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19.13
摘要:[目的]介绍镜下近端套索缝合联合跟骨锚钉技术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手术技术及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18 年 6 月—2019 年 1 月采用上述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 19 例。在关节镜监视下使用 2#高强度缝线套索缝合跟腱断端近侧内外侧,将缝线尾端经腱周膜深面引导至跟骨结节两侧,使用直径 4.5 mm 的外排锚钉固定缝线尾端,逐步收紧缝线固定。[结果]19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 2 年以上随访,末次随访,跟腱完全断裂评分(Achiles tendon total rupture score, ATRS)(96.89±4.17)分;AOFAS 踝关节-后足评分(American Orthopeclic Foot and Ankle So- ciety, AOFAS)为(96.11±5.02)分;VAS 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为(0.39±0.50)分。所有患者均在术后 6 个月左右恢复到伤前的体育活动水平。[结论] 此镜下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既能确保跟腱断端对合的质量和强度,又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腓肠神经损伤,2 年临床疗效满意。
2022, 30(19):1795-1797.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19.14
摘要:[目的]介绍无会阴柱牵引下髋关节镜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 3 例髋臼撞击综合征、盂唇损伤的患者在无会阴柱牵引下行髋关节镜探查清理、髋臼及股骨头成形、盂唇缝合手术治疗。术中不使用会阴柱牵引,患者仰卧于常规手术牵引床上,采用手术床头低脚高 15°位,配合约束带固定的方法,牵开关节间隙,结合术中透视验证牵引效果,无需额外物料辅助。[结果]3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术后 1 周随访,手术侧 VAS 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结论] 无会阴柱牵引技术可以有效解决髋关节镜手术会阴区压迫导致的并发症问题,该技术条件要求少,技术门槛低,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2022, 30(19):1798-1801.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19.15
摘要:[目的]介绍颈椎高位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单开门成形和肌肉止点重建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15 年 3 月—2019 年 3 月对 16 例多节段累及 C2及以上椎体的 OPLL 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加颈后肌肉重建术。显露 C1~7双侧椎板及椎间关节,咬平 C2~7棘突,C4、6棘突基底部打孔,于 C3~7双侧做一骨槽,左侧仅切除外板,右侧切除全板,将 C3~7椎板自右侧向左侧整体掀开约 1.5 cm,用微型钛板固定 C3、5、7椎板于相应右侧块,C4、6用丝线固定。切除 C2椎板,于 C2双侧椎弓根置入螺钉,横向置入预弯钢板,切除寰椎后弓,颈后肌肉缝合固定于 C2 钢板上重建肌肉起点。[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末次随访 VAS 和 JOA 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颈椎活动度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加颈后肌肉重建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避免术后出现抬头无力现象,对多节段高位 OPLL 治疗效果良好。
金新蒙,周文超,徐波,叶维光,范鑫斌,邵进,张岩,刘树义,杨铁毅
2022, 30(19):1802-1805.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19.16
摘要:[目的] 探讨峡部螺钉结合非融合椎弓钉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 年 1 月—2019 年 6 月,应用峡部螺钉结合非融合椎弓钉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或伴 I 度滑脱或盘源性腰痛的患者 21 例,观察临床与影像结果。[结果]21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平均(130.15±29.7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 (215.64±58.51)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32.62±9.43)个月,随时间推移,患者 VAS 和 ODI 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术后 18 个月峡部裂骨性融合率为 100%。末次随访时 UCLA 系统评价与术前相同,未发现邻近节段退变加重情况。[结论]峡部螺钉结合非融合椎弓钉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或伴 I 度滑脱或盘源性腰痛是安全有效的,峡部融合率满意。
2022, 30(19):1806-1809.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19.17
摘要:[目的]探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骨纤维结构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1 年 1 月—2021 年 1 月本科采用静脉滴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的 38 例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 例患者首次用药时出现发热。5 例患者用药期间出现病理性骨折,其中 4 例行刮除植骨内固定术,1 例行单纯髓内针内固定术。随访 12~48 个月,平均(30.79±13.03)个月。随时间推移,VAS 评分显著降低(P<0.05),而 SF-36 评分显著升高(P<0.05);血清 I 型胶原 C 端肽和血清 I 型胶原 N 端肽显著降低(P< 0.05),但是血清骨钙素无显著变化(P>0.05)。影像方面,与治疗前相比,用药 6 个月后 3 例患者病变区域缩小,32 例患者病变区域无变化,3 例患者的病变区域扩大;末次随访时,7 例患者病变区域缩小,27 例患者病变区域无变化,4 例患者的病变区域扩大。[结论]帕米膦酸二钠治疗骨纤维结构不良能够减轻患者疼痛,降低骨代谢指标,延缓疾病的进展,并且不良反应轻微。
2022, 30(19):1810-1812.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19.18
摘要:[目的] 探讨皮质骨轨迹 (cortical bone trajectory, CBT) 钉固定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变 (adjacent segmental de- generation, ASD) 的疗效。[方法] 2018 年 3 月—2019 年 3 月对 20 例腰椎融合术后 ASD 患者采用 CBT 螺钉固定治疗,总结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20 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1.44±0.31)h,术中出血量(248.27±16.51)ml,术后下地行走时间(7.23±1.12)d。术后平均随访(14.62±5.84)个月,VAS 评分由术前的(8.70±1.30) 分显著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81±0.27)分(P<0.05);JOA 评分由术前的(12.04±1.31)分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23.84±2.91)分 (P<0.05);ODI 指数由术前的(18.14±6.42)%显著降至末次随访时的(3.74±0.55)%(P<0.05)。至末次随访时,18 例均获得椎间融合,融合时间为 6~9 个月。[结论]CBT 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腰椎内固定术后 ASD 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2022, 30(19):1813-1815.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19.19
摘要:[目的] 评价椎体成形术结合椎弓根固定治疗 3 期 Kümmell 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 年—2020 年对 30 例 3 期 Kümmell 病患者,采用椎体成形术结合椎弓根固定手术进行治疗。评价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 (1.31±0.34) h,术中出血量 (103.33±32.41) ml。随访 24 个月以上,随时间推移,VAS 和 ODI 评分均显著降低 (P< 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显著增加 (P<0.05),局部后凸 Cobb 角显著减少 (P<0.05)。与术后 2 周相比,术后 24 个月时椎体前缘高度有所减少,而局部后凸 Cobb 角有所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 骨水泥无移位,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 椎体成形术结合椎弓根固定治疗 3 期 Kümmell 病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2022, 30(19):1816-1819.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19.20
摘要:[目的]探讨术中超声辅助微创修复急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2020 年手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 66 例 (66 足)。根据医患沟通结果,36 例采用超声辅助微创修复(微创组),30 例采用常规开放手术(常规组)。比较两组早期结果及随访结果。[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地负重时间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 术后随访 (12.34±3.45) 个月,微创组完全负重时间显著早于常规组 (P<0.05)。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 VAS 评分均显著减少 (P<0.05),AOFAS、ARTS 评分及踝关节主动 ROM 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术中超声辅助微创修复急性跟腱断裂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失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2022, 30(19):1820-1821.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19.21
摘要:[目的] 评价可视化内镜治疗椎管内气体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 年 9 月—2021 年 9 月本院收治 4 例椎管内气体囊肿患者,男 2 例,女 2 例,平均年龄(56.62±10.56)岁,患者均存在神经根压迫症状,采用可视化内镜手术治疗,观察围手术期及随访结果。[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64.13±9.87), 术中透视次数平均(7.91±0.87)次,术后下地时间平均(2.22±0.23)d,所有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患者随访时间平均(18.76± 5.78)个月。术后 VAS 评分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而 JOA 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4 例患者末次随访,患肢疼痛麻木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肌力正常,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可视化内镜治疗椎管内气体囊肿,可以有效消除或缓解神经根压迫症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视野好、安全性高和术后康复快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2022, 30(19):1822-1824.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19.22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