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30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临床论著
    • 两种髓内钉固定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

      2022, 30(2):97-101.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2.01

      摘要 (106)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 与 InterTAN 髓内钉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1 月—2019 年 1 月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诊治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共 102 例纳入本研究。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53 例患者采用 PFNA 固定, 49 例采用 InterTAN 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InterTAN 组手术时间、 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 PFNA 组(P<0.05)。所有患者均随访 12~32 个月,平均(22.52±6.41)个月。InterTAN 组在下地行走时间和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均显著早于 PFNA 组(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髋伸屈 ROM、髋内旋-外旋 ROM 及 Harris 评分均显著增加,术后 6 个月和末次随访时 InterTAN 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 PFNA 组 (P<0.05)。影像方面, InterTAN 组患者的复位优良率显著高于 PFNA 组 (P<0.05)。至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骨折均愈合,无骨不连接。末次随访时 InterTAN 组股骨短缩显著小于 PFNA 组 (P<0.05),而 InterTAN 组的颈干角显著大于 PFNA 组 (P<0.05)。[结论] 对于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InterTAN 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 PFNA。

    • 老年股骨颈骨折左心衰竭半髋与全髋置换比较

      2022, 30(2):102-106.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2.02

      摘要 (89)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左心衰竭患者行半髋置换(hemiarthroplasty, HA)与全髋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 ty, THA) 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2017 年—2019 年有移位股骨颈骨折合并左心衰竭的 45 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和心功能状态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0 例行 HA,15 例行 THA。比较两组临床、心功能及影像资料。[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HA 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血色素下降值以及住院用时均显著优于 THA 组 (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 Harris 评分均显著增加 (P<0.05)。术后 3、6 个月两组 Harris 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 12 个月 THA 组的 Harris 评分显著优于 HA 组(P<0.05)。心功能方面,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射血分数均无显著变化(P>0.05)。术前、术后 3 d 和末次随访时,HA 组的射血分数均显著低于 THA 组(P<0.05)。术后影像显示,两组患者假体位置良好,未见假体周围透亮带,无骨溶解、感染、下沉等表现。[结论]心衰且射血分数异常患者可考虑选择半髋置换,其安全性及效果肯定。心衰但射血分数正常患者可考虑选择全髋置换,具有更好的远期髋关节功能疗效。

    • 内固定与肱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肱骨近端骨折比较

      2022, 30(2):107-112.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2.03

      摘要 (114)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切开复位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locking proximal humeral plate, LPHP)与肱骨头置换(humeral hemiar- throplasty, HHA) 治疗高龄患者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5 年 1 月—2018 年 1 月,手术治疗 78 例高龄 (≥80 岁) 复杂肱骨近端骨折 (Neer 三、四部分骨折) 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46 例采用 LPHP 内固定 (LPHP 组),32 例采用 HHA (HHA 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发症、肩关节功能 Neer 评分、ASES 评分和 Constant-Murley 评分及影像学资料。[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术中并发症。HHA 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显著优于 LPHP 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透视次数、术后输血、住院天数和围术期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获得随访 12~18 个月,平均随访 (13.87±2.84) 个月。不良事件,LPHP 组为 14/46 (30.43%),HHA 组为 5/32 (15.63%),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34)。两组主动活动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相应时间点,HHA 组的前屈上举 ROM 小于 LPHP 组,而 HHA 组的 Neer、ASES 和 Constant-Murley 评分均高于 LPHP 组,但是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后即刻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的肩肱间间隙(AHI)和肱骨颈干角 (HNSA) 均无显著改变 (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 AHI 的 HNSA 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至末次随访时, LPHP 组 46 例中,9 例内固定螺丝钉松动或穿出,5 例肱骨头缺血坏死,11 例骨折愈合不良,包括骨折未愈合、延迟愈合等。 HHA 组 32 例中,3 例假体周围骨折,2 例肱骨大小结节愈合不良。[结论]两种治疗高龄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均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行 HHA 更有利于早期康复功能锻炼,改善肩关节功能。

    • 4枚与3枚空心钉固定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比较

      2022, 30(2):113-118.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2.04

      摘要 (100)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 4 枚与 3 枚空心钉内固定 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 年 1 月—2018 年 11 月, 70 例 Pauwels III 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5 例采用 4 枚空心钉内固定 (四钉组),35 例采用 3 枚空心钉内固定(三钉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随访结果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见血管及神经损伤。四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和术中透视时间均显著大于三钉组 (P< 0.05)。但是,两组住院天数和恢复下地行走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 18~48 个月,平均(26.41±5.02)个月。至末次随访时,因股骨头坏死或骨不连行全髋置换,四钉组为 5/35 (14.26%),三钉组为 7/35 (20.00%)。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髋关节各向 ROM 均显著增加 (P<0.05),Harris 评分显著增加 (P<0.05)。相应时间点,四钉组各向髋 ROM 和 Harris 评分均显著优于三钉组 (P<0.05)。影像方面,两组患者骨折复位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四钉组股骨头颈短缩和颈干角均显著优于三钉组 (P<0.05)。[结论] 4 枚空心钉固定 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优于 3 枚空心钉固定。

    •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数字和3D打印手术规划的意义△ 

      2022, 30(2):119-124.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2.05

      摘要 (83)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数字虚拟现实与 3D 打印模拟手术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8 年 6 月— 2019 年 6 月本院收治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共 60 例,随机分为两组。30 例患者在数字虚拟现实与 3D 打印模拟手术的基础上实行开放复位内固定 (3D 组),另外 30 例采用常规技术实行手术 (常规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3D 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钢板放置次数、术后张力性水疱发生率、住院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随访时间 18~28 个月,平均(22.36±10.28)个月。3D 组下地行走时间、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常规组 (P<0.05) 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 VAS 评分显著降低 (P<0.05),而 HSS 评分、膝伸-屈 ROM 显著增加(P<0.05)。术后相应时间点,3D 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影像方面,3D 组骨折复位质量、术后胫骨近端内侧角、胫骨平台后倾角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数字虚拟现实与 3D 打印模拟手术可显著提升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的精准性,改进临床效果。

    • 踝部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 

      2022, 30(2):125-129.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2.06

      摘要 (93)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踝部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2019 年 6 月接受手术治疗的合并下胫腓分离和三角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患者 82 例,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将患者分两组。其中,41 例开放复位骨折内固定同时行三角韧带修复 (修复组),另外 41 例仅行开放复位骨折内固定,未修复三角韧带 (未修复组)。 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82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修复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均显著大于未修复组(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 12~18 个月,平均(14.39±2.17)个月。修复组患者恢复完全负重时间显著早于未修复组(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 VAS 评分显著降低(P<0.05),而 AOFAS 评分和踝背伸-跖屈 ROM 和踝足内翻-外翻 ROM 均显著增加 (P<0.05);相应时间点,修复组 VAS、AOFAS 评分显著优于未修复组 (P< 0.05),修复组踝足内翻-外翻 ROM 显著小于未修复组 (P<0.05)。影像方面,相应时间点两组间踝关节内侧关节间隙 (media clear space, MCS)、下胫腓关节间隙 (tibiofibular clear space, TFCS)、胫腓骨重叠 (tibiofibular overlap, TFO)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修复组骨折愈合显著早于未修复组 (P<0.05)。[结论] 采用三角韧带加强修复术治疗有利于改善踝部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

    • 复位前与复位后伤椎置钉固定胸腰椎骨折比较△ 

      2022, 30(2):135-139.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2.08

      摘要 (94)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复位棒辅助复位后伤椎置钉与常规复位前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 Magerl A3 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 年 12 月—2020 年 6 月收住本院的 59 例 Magerl A3 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接受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其中,32 例采用自制复位棒复位后,再行伤椎置钉(复位置钉组);27 例采用常规技术,复位前伤椎置钉(常规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术中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行走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59 例患者随访时间 12~21 个月,平均 (14.42±2.04) 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的 VAS 及 ODI 评分均显著减少 (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 VAS 及 ODI 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的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后凸 Cobb 角和椎管占位率均显著改善 (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和 Cobb 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复位置钉组术后 3 d 及末次随访椎管占位率改善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伤椎复位置钉与单纯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 Mag- erl A3 型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但伤椎复位置钉椎管占位的改善优于单纯置钉。

    • >荟萃分析
    • 体重指数与肩关节置换临床结果的荟萃分析△ 

      2022, 30(2):140-144.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2.09

      摘要 (88)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身体质量指数 (body mass index, BMI) 与肩关节置换术后临床效果的关系。[方法] 搜索英文数据库 PubMed, Embase, Web of Science, Cochrane 与中文数据库万方、CNKI、维普中关于肥胖与肩关节置换术相关的文献。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 (Newcastle-Ottawa Scale, NOS) 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文献数据采用 Cochrane 协作网提供的 Revman5.3 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 10 篇文献,每项研究的样本量 76~144 139 例,所有纳入的研究均为观察性研究,包括 3 个前瞻性研究和 7 个回顾性研究,均为高质量研究。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肥胖患者(BMI>30 kg/m2 )术后感染率较高 [OR=3.83, 95%CI (2.72~5.41),I 2 =64%],且术后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也较高 [OR=3.93,95%CI (3.61~4.29)]。超重患者 (BMI>25 kg/ m2 ) 手术时间更长 [MD=6.90,95%CI (3.79~10.00),I 2 =0%]。超重患者和正常体重患者在术后并发症 [OR=0.87,95%CI (0.71~1.08),I 2 =38%]、术后翻修率 [OR=1.48,95%CI (1.39~1.57),I 2 =71%]、住院时间 [MD=0.03,95%CI (-0.03~0.09), I 2 =1%]和美国肩肘外科医生(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ASES)[MD=0.36,95% CI (-7.38~8.11),I 2 =0%]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肥胖患者接受肩关节置换术治疗后感染率升高,并且超重患者手术时间更长,但综合看来,所有患者均能获得良好的功能,肩关节置换术对患者是有益的。

    • >综述
    • microRNAs在脊髓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2022, 30(2):145-148.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2.10

      摘要 (88)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脊髓损伤 (spinal cord injury, SCI) 的继发性病变如氧化应激、凋亡等会进一步加重神经功能损害。microRNAs (miRNAs)是一类新型的小非编码 RNAs,其通过沉默翻译或干扰靶 mRNAs 的表达调控蛋白质的产生和细胞功能。SCI 改变了氧化应激、炎症和凋亡等许多继发性损伤相关的 miRNAs 的表达。本综述旨在阐明 miRNAs 在脊髓损伤后凋亡及氧化应激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导 miRNAs 在脊髓损伤中的进一步研究。

    • 黄韧带血肿:1例报道及文献综述

      2022, 30(2):149-153.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2.11

      摘要 (87)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黄韧带血肿是一种罕见的椎管内硬膜外血肿,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由于轻微的外伤引起退变的黄韧带中增生的小血管破裂出血所致,最早由 Sweasey 于 1992 年报道,多见于腰椎,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与椎间盘突出、滑膜囊肿等相似,主要表现为神经、硬膜囊受压的症状。本文报道了 1 例腰椎黄韧带血肿的病例,并对已发表文献回顾总结。

    •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骨不连的治疗现状

      2022, 30(2):154-158.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1.02.12

      摘要 (78)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骨不连是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手术治疗是主要的临床选择。手术方案包括保留股骨头和髋关节置换两大类,前者包括股骨粗隆外翻截骨术和更换内固定术,后者包括全髋和半髋关节置换术。选择治疗方案需考虑多种因素,尤其是首次内固定治疗失败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股骨近端结构,这都增加了治疗难度。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骨不连的治疗策略、治疗手段及其治疗指征,为临床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骨不连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伸膝装置受损治疗的研究现状

      2022, 30(2):159-162.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2.13

      摘要 (104)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伸膝装置破坏是一种罕见但具有毁灭性的并发症,经股骨截肢被认为是膝关节置换术失败的最后治疗选择,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伸膝装置破坏已有多种治疗方法,但并没有文献进行系统的评价。因此本文总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伸膝装置受损治疗的相关文献,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伸膝装置破坏的研究现状、治疗具体方案,以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系统综述。以此希望对膝关节伸膝装置受损患者治疗提供参考。

    • 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Pilon骨折伴Weber C型腓骨骨折

      2022, 30(2):163-166.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2.14

      摘要 (98)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介绍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 Pilon 骨折伴 Weber C 型腓骨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2018 年 1 月—2019 年 10 月,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Pilon 骨折伴 Weber C 型腓骨骨折 16 例。该入路走行于胫骨与腓骨前缘之间,向下方延伸至踝关节下方约 1 cm,成 110°弧向内侧至踝关节中线,于腓骨肌和趾长伸肌之间显露腓骨骨折端, 锁定接骨板或 1/3 管型钢板固定;于胫前肌腱内外侧分别显露内侧柱、中柱和外侧柱,内侧和前外侧解剖钢板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3.44±3.43)个月。除 2 例患者外,无感染、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随访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无内固定松动和断裂、骨折复位丢失等并发症。临床骨折愈合时间 (13.75±1.75) 周。末次随访时 AOFAS 评分平均 (82.94±7.39) 分,优 4 例,良 10 例,可 2 例。[结论]踝关节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 Pilon 骨折伴 Weber C 型腓骨骨折,具有显露充分、并发症少等优点,有利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 >技术创新
    • 带线锚钉“8”字缝合固定髌骨下极骨折

      2022, 30(2):167-170.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2.15

      摘要 (70)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介绍带线锚钉“8”字缝合固定髌骨下极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7 年 6 月—2019 年 12 月采用上述技术固定髌骨下极骨折 38 例。行膝前正中切口,暴露骨折端。于近髌骨置入 1 枚 5.0 mm 带线锚钉。锚钉旁使用 2-0 克氏针自髌骨前方分别斜向两侧钻孔至髌骨后方关节面,出针点在骨折断端上方约 0.1 mm,使用硬膜外导针将锚钉上两股缝线的单边分别自上述钻孔中引出,锚钉线分别从髌骨下极两侧缝合编织在髌韧带上,自行打结收紧。然后将两股缝线上的另一单边自髌骨一侧锚钉处为起点,连续缝合至同侧髌韧带近端,绕髌韧带缝合至对侧,再缝合至起点处自行收紧打结。 [结果]38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骨折愈合时间 14~16 周,无内固定失效病例,膝关节稳定性良好。术后 12 个月 Bostman 髌骨骨折评级标准,优 30 例,良 7 例,优良率 97.37%。[结论] 带线锚钉治疗髌骨下极骨折,修复了伸膝装置,操作简单安全,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且无需二次手术取出,疗效满意。

    • 镜下撬顶复位植骨填充治疗Schatzke III型胫骨平台骨折

      2022, 30(2):171-173,177.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2.16

      摘要 (69)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介绍镜下撬顶复位植骨填充治疗 Schatzke III 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2017 年 1 月—2018 年 1 月,对 16 例 Schatzke III 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监视下撬顶复位,植入同种异体骨,并以自体骨栓填塞固定进行治疗。首先建立标准膝关节镜内外侧入路,利用前叉定位器确定胫骨平台塌陷的中心点,调整好角度并钻入 1 枚导针。利用骨软骨移植系统中取骨器,在导针的引导下,取出长约 1.5 cm 的圆柱状骨栓。使用骨软骨移植系统中配套的平头圆形顶棒,由所建立的骨通道直达塌陷胫骨平台下方,并在关节镜监视下缓慢进行撬顶,使胫骨平台恢复平整。然后将同种异体骨由取骨器的空腔塞入复位平台的下方,并在关节镜监视下再次用平头圆形顶棒打压实。最后待植骨充分后,将所取骨栓填塞至骨窗中。[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随访 24~40 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伸活动度 (ROM)、VAS 评分和 IKDC 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关节镜下撬顶复位植骨填充治疗 Schatzke III 型胫骨平台骨折具有直视下复位和手术创伤小的优点,取得良好疗效。

    • 镜下“8”字法缝线固定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

      2022, 30(2):174-177.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2.17

      摘要 (97)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介绍关节镜下“4”字位三入路“8”字缝线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技术与初步效果。[方法]2019 年 3 月—2021 年 3 月,采用“4”字位三入路“8”字法缝线固定 PCL 胫骨撕脱性骨折 28 例。常规建立前外、前内和后内 3 个入口。从前内侧入口将 2 根强生 Orthocord 缝线经 PCL 前侧绕过后,从后内侧入口将缝线拉出并打结,防止骨块松脱。然后,将缝线两端交叉后,分别导入两个骨道,由胫骨前拉出。再次将 PCL 胫骨隧道定位器钩端置于骨块上,用其将骨块向后推压,进行临时复位固定。调整固定缝线使其从骨块后上方跨过,对膝施加前抽屉应力,复位固定骨块,同时拉紧缝线两端,使缝线牢固嵌压固定骨折块,将缝线尾端在骨道外口固定到门形钉或 Versalok 上完成固定。[结果]28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Lysholm 评分由术前(33.14±9.60)分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时 (84.07±5.43) 分 (P<0.05); IKDC 评分由术前 (32.39±84.79) 分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时 (84.79±4.42) 分 (P< 0.05)。末次随访时,临床检查显示,28 例患者均无膝关节松弛或不稳定,膝活动度与健侧对称。影像方面,28 例骨折均达临床骨愈合,无骨折移位。[结论]本技术具有简便易行、固定牢靠的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 >临床研究
    • 锁定钢板固定股骨转子下SeinsheimerⅤ型骨折

      2022, 30(2):178-180.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2.18

      摘要 (82)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 Seinsheimer Ⅴ型骨折的疗效。[方法]2014 年 9 月—2019 年 1 月采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 Seinsheimer Ⅴ型骨折共计 16 例,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16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切口长度 (12.50±1.45) cm,手术时间 (133.75±18.21) min,术中出血量 (493.75±83.42) ml,术后 1 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术后随访时间(22.52±5.04)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7.88±1.15)个月。末次随访 VAS 为(0.50±0.63)分,髋关节伸屈 ROM (135.88±6.30)°,髋关节 Harris 评分 (88.19±6.28) 分。临床结果评定为优 10 例,良 5 例,可 1 例,优良率 93.75%。[结论]股骨转子下 Seinsheimer Ⅴ型骨折复位困难,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骨折愈合及临床疗效良好。

    • 初次全膝置换自体骨移植修复胫骨平台骨缺损

      2022, 30(2):181-183.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2.19

      摘要 (82)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初次行全膝置换术中采用自体骨移植修复严重膝内翻胫骨内侧平台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6 年 2 月—2019 年 3 月收治的行初次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180 例严重膝内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86 例胫骨截骨后仍存在内侧平台骨缺损、行自体骨移植修复。总结 86 例患者的临床与影像结果。[结果] 86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86 例患者均获随访 2 年以上,除第 1 例于术后 2 年出现患膝疼痛加重,影像证实胫骨假体松动,行翻修术外,其余患者膝关节功能良好,无翻修。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86 例患者的 VAS 评分显著减少 (P<0.05),而 ROM 和 HSS 评分显著增加(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 86 例患者 FTA 和 MPTA 显著改善(P<0.05),而 PTS 无显著改变 (P>0.05)。[结论] 全膝置换术中对胫骨内侧平台 RandⅡ、Ⅲ型骨缺损采用自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可降低费用、最大限度的保存骨量,临床效果满意。

    • Trimed钩钢板固定外踝骨折

      2022, 30(2):184-187.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2.20

      摘要 (76)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 Trimed 钩钢板在 Danis-Weber A 型外踝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 年 7 月—2021 年 1 月,共收治 Weber A 型踝关节骨折患者 20 例,按医患沟通结果分为两组。10 例采用 Trimed 钩形钢板固定外踝骨折(钩钢板组),10 例采用无钩钢板固定外踝骨折(无钩钢板组)。比较两组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钩钢板组外踝部手术时间显著短于无钩钢板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 10 个月以上,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 AOFAS 和 Maryland 评分均显著增加 (P<0.05),相应时间点,钩钢板组的 AOFAS 和 Maryland 评分均显著优于无钩钢板组 (P<0.05)。影像方面,钩钢板组术后影像显示的骨折复位质量显著优于无钩钢板组 (P<0.05),钩钢板组影像显示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早于无钩钢板组 (P< 0.05)。[结论]对于 Danis-Weber A 型外踝骨折,钩钢板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无钩钢板。

    • >经验交流
    • 外固定治疗需透析股骨转子间骨折16例报道

      2022, 30(2):188-190.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2.21

      摘要 (85)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运用外固定架治疗需要血液透析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 2016 年 4 月— 2020 年 4 月收治的 16 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并需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局部浸润麻醉下行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并外固定架固定骨折,统计术中出血量;术后 12 周随访时,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拆除外固定;术后半年随访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16 例患者术中出血量 4.60~23.00 ml,平均(11.92±5.95)ml。股骨转子间骨折在术后 12 周时均达到临床愈合。术后半年随访,根据 Sanders 创伤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估,优 6 例,良 9 例,较差 1 例。[结论]运用外固定支架治疗需透析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 >个案报告
    • 跟腱断裂缝合术后停乳链球菌感染1例及文献回顾

      2022, 30(2):191-192.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2.22

      摘要 (81)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