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30(21):1921-1924.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21.01
摘要:寰枢椎脱位(atlantoaxial dislocation, AAD)曾被在国际骨科界被视为“手术禁区”,死亡率极高。随着现代外科基础研究和诊疗技术的进步,其外科临床疗效也越来越好。然而,颅底和上颈椎的各种解剖变异和畸形,如颅底凹陷合并 AAD、 先天性寰枢椎椎弓根狭窄和高位异常椎动脉,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再如严重 AAD 压迫所致延髓和上颈髓损伤的治疗, 仍然是 AAD 对现代医学治疗的挑战。针对这一临床难题,个性化应用多种稳定性重建技术是有效的解决方案;寰枢椎脱位并发多发伤和内科疾病是寰枢椎脱位围手术期处理的主要问题;多学科团队模式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从督论治”脊柱疾病的学术观点和“脊髓减压疏通督脉”的治疗理念,也为探讨解决脊髓损伤神经功能康复临床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2, 30(21):1925-1929.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21.02
摘要:[目的] 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曲线评价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 IL-6) 对老年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 (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 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2021 年 6 月在本院进行半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采用意识模糊评分法(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CAM)评估术后 1 周内谵妄的发生情况。检测患者术前,术后第 1、3、5 和 7 d 的外周静脉血 IL-6 含量。采用 ROC 曲线评价 IL-6 对术后谵妄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 210 例患者,30 例发生了 POD,发生率为 14.29%。术前两组患者外周血 IL-6 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 1 d 和第 3 d POD 组外周血 IL-6 含量均显著高于非 POD 组(P<0.05);而术后第 5 和 7 d 时两组外周血 IL-6 含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ROC 曲线分析提示:术后第 1 d 和 3 d 时外周血 IL-6 含量预测术后谵妄的曲线下面积 (area under curve, AUC)分别为 0.81 和 0.88,具有预测价值。[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进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为 14.29%,术后前 3 d 监测患者外周血 IL-6 含量对术后谵妄发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2022, 30(21):1930-1934.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21.03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三点复位联合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治疗伴椎体后壁破裂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2020 年 10 月本科收治的 95 例 OVCF 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影像,12 例伴有椎体后壁破裂,83 例无后壁破裂。两组患者均先采用三点复位,再行 PKP 技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手法复位时间、手术时间、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5.03±6.77)个月。两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腰痛 VAS 及 ODI 评分显著降低 (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之间 VAS 及 ODI 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显著增加 (P<0.05),局部 Cobb 角显著减小 (P< 0.05)。术前破裂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显著低于未破裂组(P<0.05),但两组伤椎局部 Cobb 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相应时间点,两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局部 Cobb 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点复位联合 PKP 技术治疗 OVCF 安全有效,尤其是伴椎体后壁破裂的 OVCF 患者,能够恢复椎体高度,缓解疼痛。
易刚,张磊,扶世杰,关钛元,周鑫,唐小高,李炳坤,魏灵聪,曾思锐,汪国友
2022, 30(21):1935-1940.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21.04
摘要:[目的]比较镜下锚钉与空心螺钉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胫骨撕脱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2 年 6 月—2018 年 6 月本科镜下复位内定 ACL 胫骨撕脱骨折的 84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医患沟通结果,44 例采用锚钉固定,40 例空心螺钉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 84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血管、神经损伤。锚钉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空心钉组(P<0.05),但下地行走时间显著早于空心钉组(P<0.05)。两组其他围手术期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25.18±4.53)个月,锚钉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空心钉组(P<0.05)。术后两组轴移试验、Lachman 试验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 Tegner、Lysholm 及 IKDC 膝关节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 3 个月,锚钉组上述评分均显著优于空心钉组(P<0.05);术后 6 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骨折复位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锚钉组影像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早于空心钉组(P<0.05),至末次随访两组膝关节退变 Kellgren-Lawrence 分级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两种固定方式均可有效治疗 ACL 胫骨撕脱骨折,相比之下,锚钉固定具有骨折愈合时间短、早期疗效更佳的优势。
刘毅,赵志刚,王昕,胡骏,许闫严,马中希,刘贤莉,乔宇,郑昌坤
2022, 30(21):1941-1946.
摘要:[目的]比较经肌间隙入路机器人导航辅助置钉与徒手置钉固定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 2016 年 1 月—2020 年 1 月收治的 32 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14 例采用机器人辅助置钉 (机器人组),18 例采用传统徒手置钉(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机器人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置钉成功率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所有患者随访平均(27.35±4.37)个月,两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 VAS 评分均显著减少 (P<0.05),ASIA 评级及锥体束征显著改善(P<0.05)。术前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6 个月, 机器人组 VAS 评分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至末次随访时,两组 VAS 评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相应时间点, 两组间 JOA 评分、ASIA 评级及锥体束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机器人组置钉准确比率显著优于传统组(P< 0.05);两组骨性融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颈椎前曲、损伤节段滑移率及最小椎管矢状径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徒手置入颈椎椎弓根钉手术方式相比,“天玑”机器人导航辅助置钉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提高置钉准确率,利于术后康复。
2022, 30(21):1947-1952.
摘要:[目的] 比较保留与不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后路椎间融合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 治疗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 2017 年 2 月—2020 年 12 月采用 PLIF 治疗腰椎不稳 84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42 例采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42 例术中常规切除棘突韧带复合体。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 [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保留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术后切口疼痛 VAS 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 (P<0.05),两组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腰痛 VAS、腿痛 VAS、ODI 评分和 JOA 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保留组腰痛 VAS 评分和 JOA 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而两组间腿痛 VAS 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保留组无术后持续综合征(postoperative persistent syndrome, POPS)发生,而常规组为 8/42(19.05%)发生 POPS,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影像方面,末次随访,两组腰椎前凸角、椎间隙高度、 滑脱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 Lenke 融合评级逐渐显著改善(P<0.001);相应时间点,两组上述影像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与不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减压融合术均是治疗腰椎不稳的有效方法。但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术式远期疗效更好。
2022, 30(21):1953-1957.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21.07
摘要:[目的] 与空心螺钉 (cannulated screws, CS) 比较,系统评价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 (femoral neck system, FNS) 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 PubMed、CNKI、Cochrane library、Wanfang、VIP 数据库、Embase、CBM、ChiCTR 数据库,收集 FNS 与 CS 治疗股骨颈骨折比较的文献,检索时间 2017 年 1 月—2021 年 12 月。质量评估、数据资料提取由 2 位研究者各自独立完成,使用 RevMan 5.4 软件完成荟萃分析。[结果] 纳入 9 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共 700 位患者。分析结果显示:FNS 治疗股骨颈骨折在手术时间 (MD=-7.11,95%CI -14.03~-0.20,P=0.04)、术中透视次数 (MD=-8.53,95%CI-10.27~-6.78,P<0.001)、骨折愈合时间 (MD=-0.72,95%CI -1.15~-0.29,P=0.001)、术后 6 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 (MD=4.10, 95%CI 1.88~6.32,P<0.001)、股骨颈短缩率 (RR=0.63,95%CI 0.47~0.83,P=0.009) 方面均优于传统内 CS,但是 FNS 术中出血量多于 CS(MD=10.99,95%CI 4.52~17.45,P=0.009)。二者股骨头坏死率(RR=0.48, 95%CI 0.20~1.12, P=0.09)和骨不连发生率(RR=0.51,95%CI 0.21~1.24,P=0.1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NS 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骨折愈合时间短、股骨颈短缩的发生率低、6 个月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势,临床效果显著,但术中出血量略多于 CS。
2022, 30(21):1958-1961.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21.08
摘要: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通过调节搬移骨块诱导糖尿病足足部微血管的再生,进而促进溃疡愈合,保存肢体。为明确搬移过程中足部微循环变化情况,临床常用超声进行监测。然而常规超声对于观察糖尿病足足部末梢微小血管的变化作用有限, 无法发现肢体末梢微小血管的血流灌注情况。超微血流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无创血流成像技术,与常规超声相比,该技术可敏感捕捉低速血流,在微血管病变、微血流灌注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本文主要对超微血流成像在糖尿病足胫骨搬移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2022, 30(21):1962-1966.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21.09
摘要:全股骨置换术 (total femoral replacement, TFR) 是挽救性手术,其适应证多是广泛侵蚀股骨的肿瘤性疾病、病理性骨折导致股骨大量骨量缺损的非肿瘤性疾病以及伴有严重骨缺损的髋膝关节翻修术。目前,随着髋膝关节置换术的快速发展, 外伤和感染导致的下肢翻修病例逐年增加,致使全股骨置换术更多地作为一种挽救性措施开始逐渐应用于有较大骨缺损的难治性假体的翻修病例,且术后都有较大的功能改善和低并发症发生率。本文报道 1 例多次髋关节翻修后行全股骨假体置换手术的病例,并对多篇已发表的行全股骨置换术的文献进行回顾总结。
2022, 30(21):1967-1970.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21.10
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是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下肢间歇性充气装置 (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IPC),可降低关节置换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且不增加肺栓塞事件的发生率。 但目前临床对于关节置换围术期,在间歇性充气装置的选择设备类型、使用时间、使用频率及强度等方面,尚无统一标准。本文就关节置换围术期,下肢间歇性充气装置最新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2022, 30(21):1971-1974.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21.11
摘要:本文报告 1 例高龄患者的上胸椎复发性巨大哑铃状神经鞘瘤,肿瘤侵犯了后纵隔。患者首次手术切除了椎管内及椎间孔内肿物,以解除脊髓压迫改善神经功能。术后 44 个月,患者症状反复,后纵膈内肿物短期复发,且较前次明显增大。遂进行了二次手术,全麻下行经后路神经鞘瘤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术中完整切除肿瘤并重建脊柱稳定性,疗效良好。根据本例经验,采用后正中入路完整切除肿瘤可能是部分后纵膈巨大哑铃状神经鞘瘤的一种安全术式。
2022, 30(21):1975-1981.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21.12
摘要:[目的] 探讨微小 RNA (microRNA, miR) -210-3p 转染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MSCs) 对成骨活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 BMMSCs,随机分 3 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miR-210-3p 增强组 (增强组)、miR-210-3p 抑制组(抑制组),给予相应体外转染处理。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以及诱导成骨分化和诱导成脂分化情况;采用 qRT-PCR 检测相应标志物的 mRNA 表达水平。[结果] 第 3 代 BMMSCs 的 CD44 和 CD90 呈阳性表达,CD34 和 CD45 呈阴性表达,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抗原特征。与空白对照组对比,增强组的 miR-210-3p 的 mRNA 表达显著增加 (P<0.05),而抑制组的 miR-210-3p 的 mRNA 表达显著抑制(P<0.05)。细胞增殖 OD 值、Transwell 细胞迁移、茜素红染色钙盐沉积计数由高至低依次均为增强组>空白对照组>抑制组(P<0.05);而凋亡率和油红 O 染色脂滴计数由低至高依次为增强组<空白对照组<抑制组(P<0.05)。qRT-PCR 检测,成骨表达基因,包括 ALP 和 Bglap-2 的 mRNA 相对表达量由高至低依次为增强组>空白对照组>抑制组(P<0.05);而成脂表达基因,包括 PPARγ 和 LPL 的 mRNA 相对表达量由低至高依次为增强组<空白对照组<抑制组 (P<0.05)。[结论] 本研究表明 miR-210-3p 可促进大鼠 BMMSCs 成骨分化,抑制成脂分化,减少细胞凋亡并促进细胞增殖和迁移。
黄金承,高宗炎,郑文迪,强硕,段润山,刘云可,董永辉,陈骁,代志鹏,郑稼,金毅
2022, 30(21):1982-1986.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21.13
摘要:[目的] 探讨二硫苏糖醇 (dithiothreitol, DTT) 是否可提高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 (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 PJI) 患者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方法] 2020 年 3 月 1 日—2021 年 10 月 30 日本科收治的 46 例慢性 PJI 患者纳入此前瞻性研究。清创术取出病变组织分为 3 份,1 份直接进行细菌培养(直接组),1 份用生理盐水浸泡滑膜 15 min,用浸泡液行细菌培养 (盐水组),另 1 份使用 1 mg/ml 浓度的 DTT 液体浸泡滑膜 15 min 后,用浸泡液行细菌培养(DTT 组)。比较三种培养结果。[结果]总体检出率由高至低依次为:DTT 组 32/46(69.57%),直接组 20/46(43.38%),盐水组 17/46(3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TT 组病原微生物检出率显著高于直接组(P=0.011)及盐水组(P=0.001),而直接组与盐水组病原微生物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9)。46 例的 138 份送检标本共检出 69 株细菌,3 种标本处理各主要菌种检出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6 例中,术前使用抗生素治疗的 28 例患者检出率 DTT 组为 16/28(57.14%),直接组 10/28(35.71%),盐水组 8/ 28 (2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79)。术前未使用抗生素的 18 例检出率为 DTT 组 16/18 (88.89%),直接组 10/18 (55.56%),盐水组 9/18(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发现 DTT 组检出率显著高于盐水组(P=0.014),但与直接组检出率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 DTT 浸泡病变组织可提高 PJI 患者病原微生物的检出阳性率。
2022, 30(21):1987-1991.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21.14
摘要:[目的] 观察去卵巢大鼠术后不同时期腰椎与股骨骨微结构的组织学变化。[方法] 50 只 12 周龄雌性 SD 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去卵巢组 (ovariectomy, OVX) 25 只,假手术 (sham operation, SO) 25 只。于术后 1、4、8、12 和 16 周每组分别处死 5 只动物,取 L5及股骨干骺端制备 4 μm 切片,HE 染色,采用 NIS-Elements D 显微图像处理软件,测量骨小梁宽度、骨小梁间隔距离、皮质骨厚度。[结果]随时间推移,OVX 组骨小梁宽度显著下降(P<0.05),骨小梁间隔距离显著增大(P<0.05);而皮质骨厚度无显著变化(P>0.05)。相比之下,SO 组的骨小梁宽度、骨小梁间隔距离及皮质骨厚度均无显著变化 (P>0.05)。相应时间点比较,术后 1~8 周两组间骨小梁宽度、骨小梁间隔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2、16 周 OVX 组骨小梁宽度显著低于 SO 组(P<0.05),骨小梁间隔距离显著大于 SO 组(P<0.05);两组间皮质骨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除卵巢后,大鼠腰椎及股骨骨微结构均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化,且腰椎的改变早于股骨,小梁骨的改变早于皮质骨。病理形态计量学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朱锋,陈广东,徐耀增,耿德春,李荣群,周军,张连方,王熠军,汪天豪
2022, 30(21):1992-1995.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21.15
摘要:[目的]介绍 OrthoPilot 导航下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medial opening 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 MOWHTO)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18 年 8 月—2021 年 2 月对 34 例膝内侧室骨性关节炎患者(44 膝)采用上述手术方式治疗。术前采用“截骨大师”进行规划,术中采用 OrthoPilot 导航,按程序完成股骨内、外上髁,胫骨内侧平台中点,屈膝 90°膝关节中心,内、外踝高点、踝关节中心、髋关节中心、膝关节中心的注册,获得膝关节内翻角度及机械轴通过胫骨平台的相对位置。按步骤截骨,撑开器撑开截骨面,至导航显示力线调整至 Fugisawa 点,最后用 Tomofix 钢板固定。[结果] 34 例患者 4 膝(4/44,9.09%)术中有合页骨折,1 例术后出现伤口感染。平均随访(22.32±7.88)个月,末次随访 HSS 评分显著优于术前 (P<0.05),末次随访患者满意率 94.12% (32/34)。[结论] OrthoPilot 导航下 MOWHTO 是一种可有效治疗内侧间室膝关节炎的手术方式,可显著改善症状,术后满意度高。
2022, 30(21):1996-1999.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21.16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联合鞘内抗菌药物治疗脊柱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方法]9 例脊柱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采用静脉联合鞘内抗菌药物治疗,观察临床与检验结果。[结果]在治疗过程中,无脑出血、脑疝、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治疗平均 (2.22±1.39) d 后体温降至正常,静脉用药时间平均 (21.89±8.99) d,鞘内注射次数平均 (10.67±8.12) 次,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平均 (40.67±12.79) d。随访过程中无症状复发。检验方法,随时间推移,WBC、中性粒细胞比率、 CPR、ESR,以及 CSF 的 WBC 计数均显著降低 (P<0.05)。[结论] 静脉联合鞘内抗菌药物治疗脊柱术后颅内感染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2022, 30(21):2000-2002,2006.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21.17
摘要:[目的] 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OLIF) 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 年 10 月—2020 年 2 月,本院采用上述术式治疗 36 例 I、II 度腰椎滑脱症患者。总结临床和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112.24±13.51)min,出血量平均(103.62± 11.87)ml,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末次随访时腰痛、下肢痛 VAS 评分及 ODI 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椎体滑脱率显著下降(P<0.05),而椎间隙高度及椎间孔高度显著增加(P<0.05),融合率为 100%。[结论]OLIF 联合经皮椎弓钉固定能有效复位滑脱,间接减压,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张虎,杨晓勇,陈星宇,张曦娇,岳正华,梅良斌,周智,徐永清,石健
2022, 30(21):2003-2006.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21.18
摘要:[目的]探讨膜诱导技术治疗 Cierny-Mader Ⅳ型股骨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 对 42 例Ⅳ型股骨骨髓炎患者行两阶段手术,第一阶段彻底清创后采用膜诱导技术结合内固定治疗,第二阶段手术植骨并调整内固定,观察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一期手术后骨缺损长度 5~16 cm,平均(8.24±1.16)cm, 一期手术时伤口均闭合。两期手术间隔 6~16 周,平均(9.21±1.83)周,二期手术后伤口均闭合。平均随访时间(24.71±3.13)个月,随时间推移, 髋、膝伸屈活动度、Harris 和 HSS 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Paley 骨缺损愈合评级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获得影像骨折缺损愈合,愈合时间为 6~16 个月。[结论]彻底清创后采用膜诱导技术结合内固定治疗 Cierny-Mader Ⅳ型股骨慢性骨髓炎能够有效控制感染,达至骨缺损愈合。
2022, 30(21):2007-2009,2013.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21.19
摘要:[目的] 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20 年 1 月—2020 年 8 月,作者采用 UBE 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36 例,其中,男 23 例,女 13 例;平均年龄 (39.30±13.90) 岁,病变节段位于 L3/4 1 例, L4/5 18 例,L5S1 17 例。评价临床与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89.19±35.20)min,术后引流量 (19.25±15.90)ml,住院时间(3.53±2.14)d。除 1 例患者术中神经根损伤,但未引起严重不良后果外,其余患者均无术中并发症。随访时间(4.30±1.23)个月,术后 VAS 评分、Oswestry 指数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按改良 Macnab 标准,临床结果优良率为 91.67%。影像方面,末次随访 MRI 显示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椎管面积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结论]单侧双通道技术具有相对易于掌握的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可行方法。
2022, 30(21):2010-2013.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21.20
摘要:[目的] 探讨通道减压单侧非融合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7 年 1 月—2019 年 4 月采用通道减压单侧非融合固定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单侧侧隐窝狭窄患者 50 例,其中,单节段 42 例,双节段 8 例。分析围手术期及随访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单节段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双节段组(P<0.05)。两组术后下地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21.83±6.87)个月,随时间推移,患者腰痛及腿痛 VAS 评分,以及 ODI 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临床结果优 41 例,良 6 例,可 3 例,优良率达 94.00%。[结论]通道减压单侧非融合固定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及单侧侧隐窝狭窄,创伤小,近期效果良好,但远期的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2022, 30(21):2014-2016.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21.21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