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30(4):289-293.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4.01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1 月—2019 年 1 月于本院手术治疗的 177 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年龄、性别、临床检验、AD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评分及生存情况等数据,按患者是否死亡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单因素分析两组各项指标,并行 Cox 生存分析。[结果] 177 例患者中,共 147 例获得完整随访,30 例失访,失访率为 16.95%。平均随访时间 (18.59±7.70) 个月,术后 1 年时生存 123 例,生存率为 83.67%;术后 2 年时生存 109 人,生存率为 74.15%。对 38 例患者的死亡病因分析,肺部感染为主要病因,占 44.74%,其次为心功能衰竭,占 31.58%。单因素分析表明: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患者的年龄更大、合并基础疾病数量更多、家庭陪护比例更低、术前的 ADL 评分更差且术前血红蛋白、白蛋白含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Cox 生存分析表明:家庭陪护(OR=0.382,P=0.008)、术前 ADL 评分(OR=0.982,P=0.023)、术前血红蛋白量(OR=0.978,P=0.004)和术前白蛋白量 (OR=0.845,P<0.001) 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死亡的保护因素,而术前的基础疾病数量 (OR=3.926,P=0.002) 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家庭陪护、术前 ADL 评分高、术前血红蛋白及白蛋白含量高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死亡的保护因素;而基础疾病数量多则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
2022, 30(4):294-298.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4.02
摘要:[目的]探讨苏南地区两家医院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 1 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南地区 2 家医院骨科 2014 年 8 月—2021 年 1 月 864 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是否在术后 1 年内死亡,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单项因素比较与二元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死亡的相关因素,并行 ROC 分析主要因素预测死亡的意义。[结果]864 例患者中术后 1 年内死亡 144 例,死亡率为 16.66%。肺部感染为致死的最主要原因。单项因素比较,死亡组年龄显著大于未死亡组 (P<0.05),受伤到手术时间显著长于未死亡组 (P<0.05),住院时间显著长于未死亡组 (P<0.05),术前 ASA 评级显著重于未死亡组 (P<0.05),术前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未死亡组 (P<0.05)。逻辑回归分析表明,高龄 (OR=2.895,P= 0.002)、低白蛋白水平 (OR=0.418,P=0.004)、肺部疾病 (OR=2.221,P=0.023)、长住院时间 (OR=2.989,P<0.001)、高 ASA 评级(OR=2.504,P=0.019)是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 曲线分析表明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依次为住院时间(0.885)、年龄(0.841)、低白蛋白状态(0.654)。[结论]高龄、低白蛋白血症、肺部基础疾病、长住院时间、高 ASA 评分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 1 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
2022, 30(4):299-304.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4.03
摘要:[目的]比较两种固定方法治疗儿童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 2010 年 8 月—2018 年 5 月接受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移位肱骨近端骨折 71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34 例采用经皮克氏针固定术治疗 (克氏针组),37 例采用逆行弹性髓内钉固定术治疗 (髓内钉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克氏针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透视时间均优于髓内钉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病例术后均获得骨性愈合,无畸形愈合及骺早闭发生。术后 3 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的肩关节活动范围、DASH 评分和 Constant-Murley 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影像方面,两组复位质量及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颈干角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颈干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克氏针或弹性髓内钉都是治疗儿童肱骨近端严重移位骨折的适当方法,临床效果相当。
2022, 30(4):305-308.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4.04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12 月—2019 年 12 月南京江北医院骨科中心 346 例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股骨颈骨折 160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 164 例,股骨粗隆下骨折 22 例,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谵妄,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单项因素和二元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的 346 例患者中,48 例确诊为术后谵妄,发生率 13.87%,发生于术后 2~7 d 内。单项因素与逻辑回归表明:高龄 (OR=2.329,P= 0.024)、受教育程度低(OR=1.957,P= 0.036)、有脑卒中史(OR=3.007,P=0.001)、独居(OR=1.933,P=0.037)、有睡眠紊乱史 (OR=2.789,P=0.005)、术前卧床时间长 (OR=2.056,P=0.026)、全身麻醉 (OR=2.196,P=0.013)、麻醉时间长 (OR= 2.229,P=0.012)、入 ICU 治疗 (OR=2.352,P=0.008) 是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髋部骨折术后发生谵妄,极易影响预后,高龄、教育程度低、独居、脑卒中、睡眠紊乱史、术前卧床时间长、全身麻醉、麻醉时间长、术后转入 ICU 治疗均是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应加强重视。
2022, 30(4):309-313.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4.05
摘要:[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患者脊柱骨折延误诊断的原因。[方法]总结 2008—2019 年本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延误诊断的患者,分析骨折特点及延误诊断原因。[结果]2008—2019 年,本科收治脊柱疾患患者共 63 573 例,其中最终确诊脊柱骨折 3 363 例,占 5.29%。脊柱骨折的 3 363 例患者中,最终确诊为 AS 166 例,占 4.94%。最终确诊为 AS 脊柱骨折的 157 例患者中,误诊 7 例,占 4.67%,其中,在外院误诊 3 例,占 1.91%,在本院初诊误诊 4 例,占 2.55%。误诊组无明确外伤史的比率显著高于确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7 例误诊患者中,3 例因多发脊柱骨折其中一处骨折误诊;2 例因外伤不明显症状轻微延迟就诊;1 例因颈椎外伤脊髓损伤康复期间胸腰段骨折进展至局部畸形就诊;1 例颈椎骨折首诊因身体畸形影像检查不全面,隐匿颈椎骨折误诊。[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柱骨折误诊多见于脊柱多发骨折的患者;其次是外伤轻微症状不典型,未及时就诊的患者;再次是骨折隐匿,影像检查不全面的患者。
2022, 30(4):314-318.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4.06
摘要:[目的] 与椎体后凸成形术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 比较,评价经皮椎体支架系统 (vertebral body stent, VBS) 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 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 年 1 月—2020 年 1 月收治的 62 例 OVCF 患者纳入本研究,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0 例行 VBS 治疗(VBS 组),32 例行 PKP 治疗(PKP 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62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骨水泥渗漏 VBS 组为 4/ 30 (13.33%),PKP 组为 10/32 (31.2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中球囊破裂 VBS 组为 5/60 (8.33%),PKP 组为 0/64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后下地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 12~16 个月,平均(14.11±1.29)个月。VBS 组恢复伤前负重活动显著早于 PKP 组(P<0.05)。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 VAS 和 ODI 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 VAS 和 ODI 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椎体相对高度均显著增加 (P< 0.05),而局部 Cobb 角均显著下降 (P<0.05)。末次随访时,VBS 组在椎体相对高度和局部 Cobb 角均显著优于 PKP 组 (P< 0.05)。[结论]对 OVCF 治疗,VBS 在矫正椎骨畸形方面明显优于 PKP。
2022, 30(4):319-324.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4.07
摘要:
[目的]比较改良式与传统式缝合桥修复中度肩袖撕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行关节镜肩袖修补术 7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改良手术 36 例,传统手术 34 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总长度、关节腔生理盐水灌注量、切口愈合等级、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获 15 个月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 (16.13±0.19) 个月。改良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传统组 (P<0.05)。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 VAS 评分显著减少 (P< 0.05),而外展 ROM、前屈 ROM、外旋 ROM,以及 UCLA 评分、Constant 评分、ASES 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前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末次随访时,改良组外展 ROM、前屈 ROM、外旋 ROM,以及 VAS 评分、 UCLA 评分、Constant 评分,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但两组间 ASES 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术前两组间 MRI 影像 Sugaya 分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改良组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改良式缝合桥技术比传统缝合桥技术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2022, 30(4):325-328.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4.08
摘要:[目的]比较传统与微创缝合术治疗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 年 5 月—2019 年 11 月,对 64 例(64 足)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行手术缝合修复术。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30 例行传统切开缝合术,34 例行通道辅助微创修复系统(channel-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repair, CAMIR)缝合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 [(56.40±4.21) min vs (78.24±8.75) min,P<0.05]、切口长度 [(3.75±0.50) cm vs (12.90±1.77) cm,P< 0.05]和术中出血量 [(12.29±1.75)ml vs(24.5±2.92)ml,P<0.05]均显著优于传统组。术后随访(23.80±3.75)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 VAS 评分显著减少 (P<0.05),而 AOFAS 和 ATRS 评分显著增加 (P<0.05)。至末次随访时,微创组的 VAS 评分 [(0.99±0.30) vs (1.34±0.28),P<0.05] 和 AOFAS 评分 [(81.15±3.28) vs (77.27±2.21),P<0.05] 均显著优于传统组,但两组间 ATRS 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缝合术相比,CAMIR 微创缝合具有创伤小、 术后功能恢复更好的的优势。
2022, 30(4):329-332.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4.09
摘要: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是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临床随访结果显示其可以缓解关节疼痛、纠正关节畸形、恢复关节功能。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临床效果满意,但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膝关节生物力学。本文就膝关节牛津活动平台内侧单髁置换术后生物力学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包括尸体研究、有限元分析、步态分析及其他研究方法等。
2022, 30(4):333-336.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4.10
摘要: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是脊柱在三维结构上的畸形,好发于青少年女性。目前脊柱三维矫形手术仍是中重度 AIS 有效的治疗手段。AIS 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评价越来越受到患者与脊柱外科医生的关注和重视,然而 AIS 好发于年轻女性且大多都处在生育年龄之前,目前对于 AIS 术后女性患者的妊娠相关问题研究较少,现有的研究结果中也存在一定的矛盾。本文总结该方面的研究,为广大医学工作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2022, 30(4):337-342.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4.11
摘要: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ID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肌肉骨骼系统退行性疾病,大约 70%~85%的人一生中至少会经历一次腰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IDD 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核因子 E2 相关因子 2(Nuclear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 2, Nrf2)是调控细胞氧化应激反应的重要转录因子,同时也是维持细胞内稳态的中枢调节者。研究表明,Nrf2 受到非编码 RNA (noncodingRNAs, ncRNAs) 的调控,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改善线粒体功能等作用,缓解 IDD 的进展。本文就 Nrf2 的结构及其在 IDD 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022, 30(4):343-347.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4.12
摘要:[目的] 研究 T1倾斜角 (T1-slope, T1S) 对 Zero-P 术后椎间活动度及椎间盘应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 2 例 C5/6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进行 C1~T2椎体螺旋 CT 薄层扫描,在 Mimics 14.0、Geomagic Studio 10.0、Cero 3.0 分别建立 T1S≤ 18°及 T1S>18°的颈椎 C5/6节段 Zero-P 固定及正常对照颈椎的有限元模型,测量椎间活动度及椎间盘应力。[结果] T1S≤18°组与 T1S>18°组各节段的活动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 (P<0.05)。屈伸载荷下,T1S≤18°组活动度显著>T1S>18°组 (P<0.05)。而单侧弯和单侧旋转载荷下,T1S≤18°组与 T1S>18°组中各节段的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载荷作用下,Zero-P 模型邻近节段椎间盘的应力均显著大于对照模型组 (P<0.05)。而前屈、后伸载荷下,T1S≤18°组中 C4/5、C5/6融合器、C6/7应力均显著>T1S>18°组(P<0.05)。侧弯及旋转载荷下,两模型之间应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1S 减小可能是导致颈椎前路单节段 Zero-P 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活动度及椎间融合器应力增加的主要因素。
2022, 30(4):348-353.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4.13
摘要:[目的] 采用有限元法比较新型椎弓根钉 (novel pedicle screw, NPS)、传统椎弓根螺钉 (traditional pedicle screw, TPS)、传统椎弓根螺钉+横连接 (TPS-transvers link, TPS-T)、传统椎弓根螺钉+骨水泥 (TPS- bone cement, TPS-C) 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 获取志愿者的腰椎 CT 扫描数据,运用 Mimics、UG、Abaqus 软件建立 L4/5椎体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 NPS、TPS、TPS-T 和 TPS-C 固定模型,并分别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 6 个活动自由度,比较各组模型的节段活动度 (range of motion, ROM)、螺钉和钉道骨质的 von Mises 应力。[结果] 在屈伸、左右侧屈运动时,NPS 组模型的 ROM、螺钉 von Mises 应力、钉道骨质 von Mises 应力与其余三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左右旋转时,NPS 组的 ROM、螺钉 von Mises 应力和钉道骨质 von Mises 应力均显著小于其余三组 (P<0.05)。TPS 组的 ROM、螺钉 von Mises 应力和钉道骨质 von Mises 应力均显著大于其余三组 (P<0.05)。TPS-T 组和 TPS-C 组的 ROM 和螺钉 von Mises 应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但 TPS-T 组钉道骨质 von Mises 应力显著小于 TPS-C 组 (P<0.05)。[结论] 在旋转运动时,NPS 组模型 ROM、螺钉 von Mises 应力和钉道骨质 von Mises 应力较其余三组小,可降低螺钉的松动率。
2022, 30(4):354-357.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4.14
摘要:[目的] 介绍单一腹直肌外侧切口治疗双柱髋臼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2016 年 9 月—2019 年 7 月,采用腹直肌外侧切口治疗双柱髋臼骨折 32 例,其中男 14 例,女 18 例;年龄 21~72 岁,平均(36.42±4.73)岁。腹直肌外侧切口显露髋臼,以髂外动静脉为分割显露第一、二窗,以髂腰肌外侧为第三窗。术中一窗配合二窗显露前柱、四方体及后柱并复位固定;应用第三窗显露髂缘并复位固定;采用 Matta 评价髋臼功能评级及改良 Merle D' Aubigne 和 Postle 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明显并发症。随访 9~24 个月,平均 (14.73±2.34) 个月;应用 Matta 评价骨折复位情况:优 21 例,良 7 例,可 4 例,优良率 87.50%。末次随访应用 Merle D' Aubigne 和 Postle 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价:优 19 例,良 8 例,可 4 例,差 1 例,优良率 84.38%。[结论]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双柱髋臼骨折,具有切口小,四方体及前柱显露充分,直视下后柱螺钉及髂坐钢板的固定,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2022, 30(4):358-360.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4.15
摘要:目的 介绍双套圈交叉缝合治疗急性拇指 Stener 损伤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2012 年 5 月—2019 年 7 月,采用双套圈交叉缝合治疗急性拇指 Stener 损伤共 12 例,重建拇指掌指关节尺侧副韧带止点,术后拇人字石膏下托固定 4 周,不固定指间关节,期间行指间关节屈伸练习,4 周后去除石膏下托,改用支具固定 2 周,不固定腕关节及指间关节,逐渐锻炼伤指功能。[结果] 术后 12 例均获得 7~25 个月随访,拇指掌指关节稳定,活动正常,尺侧侧方应力试验阴性,捏力正常,手背及指背感觉正常。根据 Saetta 等评定标准:优 10 例,良 1 例,可 1 例,优良率为 91.67%。[结论] 对于急性拇指 Stener 损伤的治疗,采用双套圈交叉缝合的方法可能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2022, 30(4):361-364.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4.16
摘要:[目的] 评价踝关节镜关节清理联合自体腓骨短肌肌腱解剖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6 年 10 月—2018 年 10 月,对 18 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先行关节镜踝关节清理,然后用同侧部分腓骨短肌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采用 AOFAS 和 VAS 评分和影像检查评估临床效果。[结果] 18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 (71.56±6.06)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 (46.50±5.38) 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术后时推移,AOFAS 显著增加 (P<0.05);而 VAS 显著减少 (P<0.05)。术后 X 线片均显示踝关节位置正常,锚钉及骨道位置良好; MRI 显示重建 ATFL 和 CFL 走形恢复正常,张力良好。[结论]踝关节镜关节清理联合部分腓骨短肌肌腱解剖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效果满意,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2022, 30(4):365-368.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4.17
摘要:[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小夹板固定后轴向移位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2019 年 1 月—2019 年 10 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后桡骨轴向移位患者 45 例,依据复位后 3 个月末次随访时桡骨远端轴向移位程度分为<2.5 mm 组 24 例,≥2.5 mm 组 21 例。采用 Mayo 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测量两组末次随访时 X 线片桡骨短缩移位程度、掌倾角及尺偏角。[结果]3 个月以上的末次随访时两组间 Mayo 评分的两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2.5 mm 组在功能、握力、活动范围及 Mayo 总分方面均显著优于≥2.5 mm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5 mm 组的轴向移位、掌倾角、尺偏角均显著优于≥2.5 mm 组(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小夹板固定后存在桡骨轴向移位现象,其轴向移位<2.5 mm 对腕关节功能影响较小。
2022, 30(4):369-371,375.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4.18
摘要:[目的] 比较微创与传统开放修复急性跟腱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2020 年手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 59 例。 其中,29 例采用微创修复(微创组),30 例采用传统开放修复(常规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及随访期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微创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常规组 (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 AOFAS 评分及踝关节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治疗和传统手术治疗具有相同的手术疗效。但是微创组具有住院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
2022, 30(4):372-375.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4.19
摘要:[目的]比较三种治疗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major fracture or dislocation, CSCI)合并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inal canal stenosis, CSCS)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 年 3 月—2020 年 3 月,144 例 CSCI 合并 CSCS 患者纳入本研究。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51 例行前路组减压术,44 例行后路减压术、49 例行保守治疗。比较三组患者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三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神经损害症状加重,均无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前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后路组 (P<0.05)。随时间推移,三组患者 ASIA 神经功能评级均显著改善 (P<0.05),JOA 评分显著增加 (P< 0.05)。术后 3、12 个月时,ASIA 评级和 JOA 评分从优至劣均依次为:前路组、后路组和保守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前路组与后路组的 C2~7 Cobb 角和椎管面积均显著增加 (P<0.05),但是,保守组不同时间点间 C2~7 Cobb 角和椎管面积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本研究中,前路减压手术治疗 CSCI 合并 CSCS 的临床效果最佳。
2022, 30(4):376-378.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4.20
摘要:[目的]探讨分段损伤控制在下肢毁损伤患者临床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6 例下肢毁损伤患者根据急救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研究组 (64 例) 根据损伤控制理论实施分段治疗,对照组 (52 例) 实施常规急救治疗。对比两组的抢救及下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急救时间、ICU 天数、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 急救后 1 个月,研究组患者的肌力、屈伸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膝关节僵硬、局部肿胀、局部水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家属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段损伤控制用于下肢毁损伤救治可有效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促进下肢功能恢复。
2022, 30(4):379-381.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4.21
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ast track surgery, FTS)在肩袖损伤围手术期的应用和初期效果。[方法]2020 年 7 月—2021 年 7 月,112 例肩袖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行镜下肩袖修复术。57 例采用 FTS 围手术期诊疗措施,55 例采用常规诊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输液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评分、疼痛 VAS 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因、合并症、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FTS 组术后输液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S 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 1 d 和术后 7 d 两组患者 VAS 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手术当日和术后 3 d 时 FTS 组的 VAS 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 (P< 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肩袖损伤围手术期的应用能够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2022, 30(4):382-384.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4.22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