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30(8):673-677.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8.01
摘要:[目的] 总结 435 肢逆行带蒂腓肠筋膜皮瓣修复下肢远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分析皮瓣发生部分坏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1 年 4 月—2019 年 12 月,应用逆行带蒂腓肠筋膜皮瓣修复下肢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 435 肢。采用单项因素比较与二元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皮瓣坏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435 肢中,部分坏死 39 例,占 8.97%;完全成活 396 例,占 91.03%。单项因素比较表明,两组在性别构成、年龄、皮肤软组织的缺损部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部分坏死组皮瓣筋膜蒂的长度和宽度、皮岛的宽和旋转点位置均大于成活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部分坏死组在皮岛的长度、 皮瓣总长、皮瓣长宽比和皮瓣近端位置区划值均显著大于成活组 (P<0.05)。逻辑回归分析显示:皮瓣的总长度大 (OR= 3.462,P=0.015) 和皮瓣近端位置区划值高 (OR=3.817,P<0.001) 是皮瓣发生部分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逆行带蒂腓肠筋膜皮瓣的部分坏死主要与皮瓣设计不良有关,其中,皮瓣的总长度大、皮瓣近端位置过靠近侧是部分坏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2022, 30(8):678-682.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8.02
摘要:[目的] 探讨脊柱肿瘤减压固定术后生存与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4 年 7 月—2017 年 7 月, 本院采用单纯减压或减压固定治疗脊柱肿瘤伴脊髓神经损害 153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 80 例,女 73 例;年龄 17~ 87 岁,平均 (61.10±10.71) 岁。术后持续随访,观察生存患者的 ECOG-PS 评级与 Frankel 指数变化与相关性。采用单项因素比较和 Cox 回归分析生存相关因素。[结果] 153 例患者随访 3~36 个月。术后 1 个月,78 例患者 (50.98%) ECOG-PS 评分改善,持续时间平均(9.74±0.87)个月。术后 1 个月 76 例(49.67%)Frankel 指数有所改善,其中 71 例 Frankel 指数维持改善持续至术后(10.11±5.17)个月。Spearman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时间点 ECOG-PS 均与 Frankel 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153 例患者中,术后 12 个月生存 121 例,占 79.08%;死亡 32 例,占 20.12%。生存组的乳腺癌占比、Tokuhashi 修正评分、脊椎外骨转移数量、脊椎受累数量均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生存组术前 ECOG-PS 评分和 Frankel 神经功能评级显著优于死亡组 (P<0.05)。Cox 分析表明,术前 Tokuhashi 修正评分 (HR=9.21,P<0.05)、 术前 ECOG-PS 评分 (HR=10.63,P<0.05)、脊椎外骨转移数量(HR=10.45,P<0.05)及脊椎受累数量(HR=2.77,P<0.05)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椎管减压固定术可改善脊柱肿瘤的生存质量。术前 Tokuhashi 修正评分、ECOG-PS 评分、脊椎外骨转移数量和脊椎受累数量是死亡的危险因素。
2022, 30(8):683-688.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8.03
摘要:[目的] 对比弹性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大龄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3 年 1 月—2018 年 1 月本院手术治疗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 33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骨折类型和器械适应证,18 例采用髓内钉固定,15 例采用钢板固定。比较两组患儿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钢板组(P<0.05),但前者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多于后者(P<0.05)。两组患儿术后均获随访 18 个月以上。两组下地行走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 ROM 和 Harris 评分均显著增加 (P<0.05)。术后相应时间点,髓内钉组 ROM 及 Harris 评分均高于钢板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按改良的 Baumgaertner 标准,髓内钉组骨折复位质量显著不及钢板组(P<0.05),但是,髓内钉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早于钢板组(P<0.05)。[结论]弹性髓内钉及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大龄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均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内固定方式可根据各自适应证进行选择。
2022, 30(8):689-694.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8.04
摘要:[目的] 比较交锁髓内钉与 PHILOS 钢板治疗 Neer 3、4 部分肱骨近端骨折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 PHF) 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2 月—2020 年 5 月在本院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 Neer 3 部或 4 部 PHF 4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0 例行交锁髓内钉固定,20 例行 PHILOS 钢板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学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优于钢板组 (P<0.05);两组术中透视次数、切口愈合、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随访 12~18 个月, 平均(14.48±3.16)个月。螺钉组主动活动时间显著早于钢板组(P<0.05),但两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术后 3 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 VAS 评分显著下降、肩前屈上举 ROM、Neer 评分和 ASES 评分显著增加 (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 VAS 评分、ROM、Neer 评分和 ASES 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术后 3 d 内复查 X 线片显示两组骨折复位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影像骨折愈合时间早于钢板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钉与钢板固定治疗 Neer 3 或 4 部分骨折均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相比之下,交锁髓内钉固定的医源性损伤更小。
2022, 30(8):695-699.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8.05
摘要:[目的]比较经三角肌入路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开放复位锁钉接骨板内固定外展嵌插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外展嵌插型肱骨近端骨折 61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34 例采用三角肌劈开入路(三角肌组),27 例采用胸大肌-三角肌间隙入路(肌间隙组)。比较分析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学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生。三角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均显著优于肌间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在术中透视次数、术后主动患肢活动时间、伤口愈合和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角肌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显著早于肌间隙组(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的 VAS 评分显著减少(P<0.05),而肩上举-后伸 ROM 和 Constant-Murley 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 1、3 个月三角肌组的 VAS 评分、肩上举-后伸 ROM 和 Constant-Murley 评分均显著优于肌间隙组 (P<0.05),但术后 1 年两组间的 VAS 评分、肩上举-后伸 ROM 和 Constant-Murley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影像方面,骨折复位优良率三角肌组为 94.12%,肌间隙组为 96.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与胸大肌-三角肌间隙入路相比,经三角肌入路治疗外展嵌插型肱骨近端骨折具有软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 能提前恢复功能等优点。
2022, 30(8):700-705.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8.06
摘要:[目的] 探讨冲击波对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不同坏死面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1 月—2018 年 9 月经冲击波治疗 69 例(101 髋)ARCO II 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前坏死面积分为两组,≤30%组 35 例(52 髋);>30%组 34 例(49 髋)。比较两组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在治疗部位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随访 12~24 个月,平均(20.63±11.26)月。随时间推移,两组 VAS 和 Harris 评分,以及髋伸屈 ROM 和内-外旋 ROM 均呈曲线改变。治疗 6 个月时,≤30%组在 VAS 和 Harris 评分,以及髋伸屈 ROM 显著优于>30%组(P<0.05),而两组间髋内-外旋 ROM 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12 个月时,≤30%组 VAS 和 Harris 评分以及髋伸屈 ROM 和内-外旋 ROM 均显著优于>30%组(P<0.05)。末次随访时,≤30%组仅 VAS 评分显著优于>30%组(P<0.05),而两组间 Harris 评分以及髋伸屈 ROM 和内-外旋 ROM 的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治疗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的病变面积、股骨头塌陷程度和 Tonnis 退变分级均显著增加 (P<0.05)。末次随访时,≤30%组的病变面积、股骨头塌陷程度仍显著小于>30%组 (P<0.05), 但两组间 Tonnis 退变分级的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冲击波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在 12 个月内可明显缓解疼痛症状,改善髋关节功能,特别是对小面积坏死者效果更优。
2022, 30(8):706-711.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8.07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小切口后外侧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的临床效果。 [方法]检索 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 、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小切口和传统 THA 的随机或非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 2003 年 1 月—2021 年 7 月。按纳入排除标进行筛选、资料提取,采用 RevMan 5.3 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 14 篇文献,其中 2 篇随机对照试验,12 篇队列研究。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小切口组切口长度 (SMD=-3.78,95% CI: -4.97~-2.58,P<0.001)、术中失血量 (SMD=-2.27,95% CI: -3.13~-1.40,P<0.001)、术后引流量 (SMD=-6.90,95% CI: -7.57~-6.23,P<0.001)、并发症的发生 (OR=0.34,95% CI: 0.21~0.56,P<0.001)、外展角 (SMD=- 0.24,95% CI: -0.41~ -0.06,P=0.007)及住院时间(SMD= -1.93,95% CI: -2.33~-1.52,P<0.001)和术后 6 个月髋关节 Harris 评分 (SMD=0.87,95% CI: 0.34~1.40,P=0.001) 均显著优于传统入路组。而两组手术时间 (SMD=0.50,95% CI: -0.20~1.19, P=0.16) 和 VAS 评分 (SMD=-0.51,95% CI: -1.31~0.29,P=0.21) 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表明,小切口后外侧入路 THA 的临床结果优于传统后外侧入路。
2022, 30(8):712-716.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8.08
摘要:[目的]采用荟萃分析评价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内固定术后失败的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Pubmed 等数据库相关文献并提取数据,采用 Review Manager 5.3 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 14 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 11 篇,英文文献 3 篇,均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 PFNA 内固定治疗,共 2 477 例,内固定术后失败共 333 例,所有病例术后随访至少 6 个月。影响 PFNA 内固定术后失败的影响因素包括,骨折稳定性 (OR=20.94,95% CI:13.45~32.61,P<0.001)、骨折复位质量 (OR=9.68,95% CI:4.85~19.3, P<0.001)、尖顶距 (OR=3.98,95% CI:2.71~5.84,P<0.001)、骨质疏松 (OR=2.88, 95% CI:2.01~4.15,P<0.001)、外侧壁完整性 (OR=5.40,95% CI:3.36~8.70,P<0.001)、合并内科疾病 (OR=3.10,95% CI:1.75~5.49,P<0.001)、唑来膦酸使用 (OR=0.47,95% CI:0.26~0.85,P=0.01)。[结论]骨折稳定性、骨折复位质量、尖顶距、骨质疏松、外侧壁完整性和合并内科疾病是 PFNA 内固定术后失败的危险因素,而唑来膦酸的使用为保护性因素。
2022, 30(8):717-721.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8.09
摘要: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一直是创伤骨科和足踝领域研究的热点,其并发症主要包括切口皮缘坏死、感染、裂开、 血肿形成、钢板外露等。这些并发症对患者的术后康复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资历较浅的医生和在基层医院工作的医生对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大多处于“碎片化”知晓状态,考虑欠全面。本文就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作一文献回顾,旨在对其全面概述。
2022, 30(8):722-726.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8.10
摘要: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的常见损伤,一般需要手术治疗。相比传统切开复位手术,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在直视关节内软骨损伤、骨折精确复位、优化关节内伴发损伤的诊治,降低手术侵袭性及快速康复等方面显示出许多优势,更符合微创治疗理念。尽管对于关节镜手术的一般原则存在共识,但对于骨折类型的选择、合并软组织损伤的处理、治疗效果评价以及手术操作要点等方面具有特殊性。本文通过对上述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2022, 30(8):727-731.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8.11
摘要:椎管内硬膜外脂肪增多症(spinal epidural lipomatosis, SEL)是椎管内硬膜外脂肪过多积聚引起的椎管内脂肪占位性病变,主要累及胸腰段椎管,可无明显症状或出现腰背部疼痛、麻木、下肢无力或反射异常等神经压迫症状,临床上较为少见。本科收治 1 例 SEL 患者,总结其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并进行文献综述。
2022, 30(8):732-736.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8.12
摘要:[目的] 探究鸢尾素联合体外冲击波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s, ESW) 治疗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作用与机理。[方法] 80 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 5 组,每组 16 只。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ESW 组、模型+鸢尾素组、模型+ ESW+鸢尾素组。除假手术组仅行手术切口外,其他各组先后行双侧卵巢切除和左侧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分别给予相应处理,其中,ESW 治疗每周 1 次,鸢尾素组骨折部位局部注射。治疗后 8 周处死动物,行骨密度、破骨细胞指数、micro-CT、 Western blot 和 RT-qPCR 检测。[结果] 在骨密度和破骨细胞指数均由优至劣低依次为,假手术组>模型+ESW+鸢尾素>模型+ ESW 组,或模型+鸢尾素组>模型组 (P<0.05)。MicroCT 检测,包括 BS/BV、Tb.N、Tb.Th 和 Tb.Sp,由优至劣低依次为,假手术组 > 模型+ESW+鸢尾素 > 模型+ESW 组,或模型+鸢尾素组>模型组 (P<0.05)。Western blot 检测 BMP2、 VEGF、Nrf2F 的 OH-1 的蛋白相对表达量由高至低依次为,假手术组>模型+ESW+鸢尾素>模型+鸢尾素组,或模型+ESW 组>模型组 (P< 0.05)。 RT-qPCR 检测 Nrf2 和 OH-1 mRNA 相对表达量由高至低依次为,假手术组>模型+ESW+鸢尾素>模型+鸢尾素组,或模型+ESW 组>模型组(P<0.05)。[结论]鸢尾素联合 ESW 可激活 Nrf2/OH-1 通路并促进 VEGF 和 BMP2 蛋白的表达,促进骨质疏松大鼠的骨折愈合。
2022, 30(8):737-740.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8.13
摘要:[目的] 介绍诱导膜技术 (Masquelet) 联合双钢板固定胫骨骨干大段骨缺损的手术技术和初步效果。[方法] 2016 年 1 月—2019 年 1 月,采用诱导膜技术联合双钢板固定 18 例胫骨骨干大段骨缺损患者。术前评估畸形,胫骨骨缺损部彻底清创,控制感染后填塞骨水泥,并同时覆盖创面,必要时皮瓣修复。待诱导膜形成后,去除骨水泥,缺损处植骨,同时从同一切口行胫骨内、外侧钢板固定后关闭切口。[结果]18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除 2 例患者伤口浅部感染,通过增加换药次数、使用抗感染药物后愈合,其余患者均在二期术后创面愈合良好。术后随访 12 个月以上,临床骨愈合时间为 (4.44±0.98) 个月。末次随访患者 VAS 评分、Lowa 膝关节功能评分、Lowa 踝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 (P<0.05)。[结论] 诱导膜技术联合双钢板可有效治疗胫骨骨干大段骨缺损,术后愈合良好,具有操作简单、患者接受度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2022, 30(8):741-744.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8.14
摘要:[目的]介绍外侧四刀截骨矫正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16 年 1 月—2019 年 10 月应用外侧四刀截骨矫正跟骨骨折畸形愈合 19 例。患者取健侧卧位,行外踝尖下横切口显露跟骨,根据术前评估,选择性做四刀截骨,第 1 刀外侧壁截骨,第 2 刀后关节面周围截骨,第 3 刀载距突外侧截骨,第 4 刀后结节垂直或弧形截骨。截骨后恢复关节面平整、矫正畸形,骨质缺损区植骨,跟骨锁定钢板固定截骨。必要时行跟腱延长术。[结果] 19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 9~30 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VAS 评分、AOFAS 踝-后足部评分,影像测量跟骨高度、宽度、B?hler 角及 Gissane 角均显著改善 (P<0.05)。[结论] 采用外侧四刀截骨术矫正跟骨骨折畸形愈合,可有效纠正跟骨高度、宽度、长度及 B?hler、Gissane 角,恢复后足生物力线。
2022, 30(8):745-748.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8.15
摘要:[目的] 介绍镜下“中国结”技术修复冈上肌腱腹交界区肩袖撕裂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2020 年 2 月—2021 年 1 月采用“中国结”缝合技术治疗邻近腱腹交界区域肩袖撕裂患者 14 例,以爱惜邦缝合线在撕裂肩袖组织上呈倒三角分布编织“中国结”外观,适当张力下以外排锚钉固定,视情况结合“侧侧缝合”增强修复肩袖。[结果]14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 (92.23±15.34) min,平均随访时间 (7.22±1.85) 个月。随术后时间推移,UCLA 评分、Constant 评分、肩关节活动范围显著增加,而 VAS 评分显著降低(P<0.05)。术后 9 个月复查 MRI 均可观察到肩袖组织呈连续性影像。[结论]镜下“中国结”技术治疗邻近腱腹交界区域冈上肌撕裂临床效果可靠,技术可行。
2022, 30(8):749-752.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8.16
摘要:[目的] 分析部分自体腓骨长肌腱解剖重建踝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外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2021 年 4 月行部分自体腓骨长肌腱进行解剖重建治疗的慢性外侧踝关节不稳 19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 (100.42±18.15) min,术中出血量 (47.63±13.88) ml,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平均随访时间 (20.79±5.90) 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 VAS 评分较显著下降 (P<0.05),而 AOFAS 踝-后足评分显著增加 (P<0.05)。与术前相比,踝背伸-跖屈 ROM 无显著变化 (P>0.05),而踝内-外翻 ROM 显著减少 (P< 0.05)。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 10 例 (52.63%),满意 7 例 (36.84%),一般 2 例 (10.53%)。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应力位影像测量的 TT 和 ATT 均显著减少 (P<0.05)。其中 16 例患者末次随访时 MRI 或肌骨超声显示移植肌腱连续性良好,周围无异常水肿信号。[结论]部分自体腓骨长肌腱解剖重建踝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外侧踝关节不稳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2022, 30(8):753-756.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8.17
摘要:[目的] 探讨镜下 Endo-Button 固定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 年 2 月—2020 年 2 月共收治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患者 17 例,行关节镜下辅助后内侧小切口,采用 Endo-Button 带袢钢板治疗。总结临床与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87.09±19.4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7.09±10.76)ml,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2.09 ±2.73)d。所有患者随访(29.73±7.29)个月,部分负重行走时间平均(42.12±5.98)d, 去掉膝关节保护支具时间平均(56.32±9.98)d,完全负重行走时间平均(12.07±1.23)周。末次随访时 IKDC 评分、Lysholm 评分、Tegner 评分及术后膝关节运动范围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KT-1000 膝关节位移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所有抽屉试验均阴性。影像方面,术后骨折复位良好,骨折在 12 周左右愈合。[结论]关节镜下 En- do-Button 带袢钢板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创伤小,膝关节稳定性恢复良好。
2022, 30(8):757-759.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8.18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 2016 年 3 月—2021 年 3 月在本院住院因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不能耐受手术治疗而选择保守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70 例,采用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5 例给予基础护理(常规组),另外 35 例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亲情关怀、营养支持、疼痛控制、心功能护理监测和康复训练(综合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20.00% (7/35);综合组为 5.71% (2/3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至出院时,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死亡。与入院时相比,出院时两组患者 VAS 评分均显著降低 (P<0.05),而 WHOQOL-BREF 评分显著增加 (P<0.05)。而出院时,综合组的 VAS 和 WHOQOL-BREF 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 (P<0.05)。出院时,综合组的患者与亲属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 (P<0.05)。[结论] 对于非手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并发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2, 30(8):760-762,765.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8.19
摘要:[目的]比较低黏度湿沙期与拉丝期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 年 1 月—2020 年 6 月,146 例明确诊断为 OVCF 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医患沟通结果,80 例采用低黏度湿沙期骨水泥 PKP(湿沙期组),66 例采用低黏度拉丝期骨水泥 PKP(拉丝期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用量、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湿沙期组的骨水泥分布优良率显著高于拉丝期组 (P<0.05),湿沙期组患者的骨水泥渗漏率显著低于拉丝期组 (P<0.05)。患者随访 (23.23±7.94) 个月,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 VAS 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 7、30 d 和末次随访时,湿沙期组 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拉丝期组(P<0.05)。[结论] 低黏度湿沙期骨水泥 PKP 治疗 OVCF 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022, 30(8):763-765.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8.20
摘要:
2022, 30(8):766-768.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2.08.21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