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31(11):961-966.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1.01
摘要:Ilizarov 技术诞生于 20 世纪 50 年代的前苏联,被誉为 20 世纪骨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之一,其发现的张力-应力法则生物学定律是世界外科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但由于上世纪东西方冷战铁幕的隔阂,该技术在应用了 30 年后才被介绍到了西方。Ilizarov 技术的发现和在世界的传播都颇具传奇色彩,意大利是首个引入 Ilizarov 技术的西方国家,在世界上第一个发起成立 ASAMI 学会,随后欧洲、北美、南美、澳洲、日本、韩国、印度、非洲等国家,由于签证和语言交流方便,纷纷去意大利学习了解 Ilizarov 技术并成立各国的 ASAMI。进入 21 世纪张力-应力法则又催生了微循环重建、骨搬移治疗糖尿病足等新学科。为纪念 Ilizarov 对骨科学的贡献,本文介绍 Ilizarov 技术在欧洲的传播与创新。
2023, 31(11):967-973.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1.02
摘要:[目的]比较采用单边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UBE)与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 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 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lumbar spinal stenosis, LSS) 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1 月— 2021 年 7 月手术治疗的 45 例 LSS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20 例采用 UBE 术,25 例采用 TLIF 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学结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等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UBE 组切口总长度 [(2.2±2.2)cm vs (10.2±1.7)cm, P<0.05]、术中失血量 [(35.0±21.3)ml vs (472.0±171.4)ml, P<0.05]、术中透视次数 [(6.1±0.9)次 vs (10.0± 2.3)次,P<0.05]、下地行走时间 [(1.5±0.7)d vs (3.7±1.0)d,P<0.05]、住院时间 [(13.4±3.2)d vs (17.8±7.2)d, P<0.05] 均显著优于 TLIF 组。所有患者均获随访 12 个月以上,UBE 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 TLIF 组 [(70.3±11.9)d vs (90.4±13.4)d, 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腰腿痛 VAS 评分、腿痛 VAS 评分、ODI 和 JOA 评分均显著改善。术后 1 个月 UBE 组腰痛 VAS 评分 [(2.5±0.5) vs (4.2±0.9), P<0.05] 、ODI 评分 [(11.2±5.0) vs (18.8±9.0) , P<0.05]、JOA 评分 [(20.9±3.5) vs (17.5±2.8), P<0.05] 均显著优于 TLIF 组。 末次随访时,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患者椎管面积均显著增加 (P<0.05);术后 UBE 组椎管面积显著小于 TLIF 组 [(191.6±33.8)cm2 vs (244.6±21.9)cm2 , P<0.05]。两组患者椎间隙高度和腰椎前凸角术前术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椎间隙高度和腰椎前凸角的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UBE 和 TLIF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 LSS 均能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相比 TLIF 术,UBE 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早期腰痛轻,特别适合累及节段较少的 LSS。
2023, 31(11):974-979.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1.03
摘要:[目的]比较显微镜与直视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fusion, 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2015 年 6 月—2018 年 11 月采用 ACDF 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65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术前沟通结果,30 例采用显微镜下 ACDF,35 例采用传统直视下 ACDF。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显微镜组仅 1 例喉返神经损伤;传统组 2 例脑脊液漏,3 例喉返神经损伤;均未引发严重不良后果。显微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两组间切口长度、透视次数、切口愈合等级、术后下地行走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 12~48 个月,平均(20.2±8.0)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锥体束征显著改善 (P<0.05),VAS 和 NDI 评分均显著降低 (P<0.05),而 JOA 评分显著增加 (P<0.05)。术后 6 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两组 VAS 和 NDI 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显微镜组的 JOA 评分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影像方面, 与术前相比,术后即刻两组责任段椎管面积、椎间隙高度和颈前凸角均显著增加(P<0.05)。与术后即刻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上述影像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影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椎间融合显微镜组为 26/30(86.7%),传统组为 30/35(85.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镜下 ACDF 较传统直视下手术更为精准,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和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2023, 31(11):980-985.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1.04
摘要:[目的] 比较低温与常温间断灌注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 治疗 Kümmell 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9 月—2021 年 8 月在本科应用 PVP 治疗的 60 例 Kümmell 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30 例采用低温间断灌注组,另外 30 例采用常温灌注。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低温组的骨水泥可推注时间显著长于常温组 [(10.5±1.3)mm vs (4.9±1.0)min, P<0.05],且前者骨水泥渗漏率显著低于后者 (6.7% vs 36.7%, P<0.05),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射量、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均获随访(15.0±1.8)个月,两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出院及末次随访时,VAS、ODI 和 JOA 评分均显著改善 (P<0.05)。术前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出院时 [VAS (2.0±1.3) vs (2.9±1.3), P=0.010; ODI (27.7±3.5) vs (28.1±3.8), P=0.022; JOA (22.9±2.0) vs (21.7±1.7), P=0.010] 和末次随访时[VAS (2.1±1.2) vs (2.9±1.4), P=0.016; ODI (26.5±2.6) vs (27.7±3.7), P=0.034; JOA (22.5±1.5) vs (21.4±1.8), P=0.033] 低温组均显著优于常温组。影像方面,低温组的骨水泥弥散优良率显著高于常温组(56.7% vs 30.0%, 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椎前缘相对高度、局部 Cobb 角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患椎前缘相对高度与局部 Cobb 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低温间断灌注显著增加骨水泥有效推注时间,提高骨水泥在椎体中的弥散程度,降低骨水泥渗漏率。
2023, 31(11):986-991.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1.05
摘要:[目的]比较后路内镜减压与开放延长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1 月—2020 年 1 月本院收治的邻椎病 26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医患沟通结果,12 例采用后路内镜减压 (内镜组),14 例采用开放延长 PLIF (PLIF 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内镜组在手术时间 [(61.1±20.4)min vs (124.2±27.9)min , P<0.05]、切口总长度 [(0.7±0.1)cm vs (10.7±1.6)cm , P<0.05]、术中失血量 [(8.8±7.1)ml vs (244.4±108.4)ml, P<0.05]、下地时间 [(1.6±0.7)d vs (3.7±1.5)d , P<0.05]、住院时间 [(5.6±1.9)d vs (9.5±2.5)d , P<0.05] 均显著优于 PLIF 组。两组患者均获 12 个月以上随访,内镜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显著早于 PLIF 组 [(56.7±5.4)d vs (67.3±6.8)d, 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腰痛 VAS、腿痛 VAS、ODI 和 JOA 评分均显著改善 (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末次随访时,两组椎管面积、侧隐窝矢径较术前均显著增加(P<0.05),两组腰椎前凸角无显著变化(P>0.05)。术前两组之间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内镜组的椎管面积 [(142.2±14.7)mm2 vs (182.0±20.5)mm2 , P<0.05]、侧隐窝矢径 [(3.4±0.4)mm vs (4.3±0.7)mm, P< 0.05] 均显著小于 PLIF 组(P<0.05),两组腰椎前凸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中后路内镜减压治疗邻椎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可取得与开放延长 PLIF 相当的治疗效果。
2023, 31(11):992-997.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1.06
摘要:[目的] 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术 (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UBE) 与单通道经椎板间内镜 (uniportal interlaminar endoscopy, UIE) 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 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8 月 —2021 年 8 月内镜手术治疗 LDH 63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32 例采用 UBE 术,另外 31 例采用 UIE 术。 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 UBE 组手术时间 [(83.2±10.3)min vs (71.8±8.9)min, P<0.05]、切口总长度 [(1.5±0.2)cm vs (1.2±0.2)cm, P<0.05]、术中失血量 [(30.0±2.0)ml vs (20.0±1.6)ml, P<0.05]、下地行走时间 [(2.5±0.5)d vs (1.6±0.2)d, P< 0.05] 及住院时间 [(5.1±0.6)d vs (4.0±0.4)d, P<0.05] 均显著大于 UIE 组,两组术中透视次数和切口愈合等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 12 个月以上。随时间推移两组腰痛 VAS 评分、腿痛 VAS 评分和 ODI 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 术后 1 个月时 UBE 组的腰痛 VAS 评分 [(2.2±0.4) vs (2.5±0.5), P<0.05]、腿痛 VAS 评分 [(2.4±0.6) vs (2.8±0.7), P<0.05] 和 ODI 评分 [(20.2±2.9) vs (22.5±2.5), P<0.05] 均显著优于 UIE 组;术后 6 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两组间腰痛 VAS 评分、腿痛 VAS 评分和 ODI 评分的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椎管占位率显著下降(P<0.05),椎间隙高度无显著变化(P>0.05),腰椎前凸角显著增大(P<0.05)。末次随访时 UBE 椎管占位率 [(12.3±3.2)% vs (15.5±4.3)%, P<0.05] 和腰椎前凸角 [(52.3±6.2)° vs (47.8±5.9)°, P<0.05] 均显著优于 UIE 组。[结论] UBE 与 UIE 均为治疗 LDH 的有效术式,两者疗效相当。 相比之下 UIE 术的手术损伤更小,但 UBE 的减压效果更好。
2023, 31(11):998-1003.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1.07
摘要:[目的] 比较镜下与开放 Brostr?m-Gould 术修复距腓前韧带 (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ATFL) 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8 月—2019 年 9 月手术治疗慢性踝外侧不稳 6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30 例采用关节镜下修复(镜下组),30 例采用开放修复(开放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关节镜组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下地行走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开放组 (P<0.05)。所有患者均获 12 个月以上的随访,随时间推移,两组术后踝内-外翻 ROM 及 VAS 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而 AOFAS 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后 1 个月,镜下组踝背伸-跖屈 ROM、踝内-外翻 ROM 及 AOFAS 评分均显著优于开放组 (P<0.05),但术后 12 个月时差异均已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两组前抽屉试验与内翻试验均显著改善(P>0.05),但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应力位片距骨前移距离与距骨内翻角度均显著减少 (P<0.05),但相同时间点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关节镜下改良辅助入路与开放 Brostr?m-Gould 均可有效修复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关节镜下改良辅助入路更为微创,短期关节功能恢复疗效显著。
2023, 31(11):1004-1008.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1.08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单侧双通道内镜 (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UBE) 辅助腰椎融合术与传统腰椎融合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检索 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linical Trals.gov、CBM、CNKI、VIP 和万方数据库,收集所有 UBE 与传统腰椎融合手术的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 2022 年 4 月 13 日,采用 RevMan5.3 软件进行荟萃分析,对数据不能合并者进行描述性定性分析。[结果]共纳入 9 篇文献,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其中高质量文献 7 篇,中等质量 2 篇。总共纳入患者 796 例,其中 UBE 组 365 例,传统组 431 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UBE 组和传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 (OR=0.94,95%CI 0.57~1.53,P=0.800)、硬膜外血肿发生率(OR=1.16,95%CI 0.38~3.52,P=0.800)、硬脊膜撕裂发生率(OR= 1.80,95%CI 0.76~4.30,P=0.180)、感染发生率 (OR=0.35,95%CI 0.09~1.30,P=0.120)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一过性麻木发生率(OR=1.03,95%CI 0.22~4.84,P=0.970)、减压不全发生率(OR=0.97,95%CI 0.18~5.33,P=0.970)、翻修手术发生率(OR=0.78, 95%CI 0.17~3.61,P=0.750)、融合器沉降发生率(OR=0.86,95%CI 0.30~2.47,P=0.78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 辅助腰椎融合术与传统腰椎融合手术具有同等的安全性。
2023, 31(11):1009-1013.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1.09
摘要:伴随人口老龄化加剧,中老年群体中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发病率正逐渐升高,更多患者选择手术矫正以提高生活质量。在退变性脊柱侧凸的诊治中,分型系统起着重要作用,选择合适的分型系统既有利于评估预后情况,又有助于医师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诊治。近 20 年来关于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分型已有十余个,如 SRS-Schwab 分型、Lenke-Silva 分型、 MISDEF 分型等,但尚缺乏可被广泛认可的统一分型方式。本文回顾、分析、评估了其中较为重要的分型,并归纳一个理想的分型系统应包括的要素,以期推动退变性脊柱侧凸理想分型系统的形成,帮助医师选择合理而具体的手术矫正方式。
王逢贤,徐林,曲弋,赵赫,曹旭,杨济洲,杨永栋,赵丁岩,俞兴
2023, 31(11):1014-1017.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1.10
摘要:[目的] 测量新型国产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在山羊颈椎的活动度。[方法] 12 只山羊随机分为 3 组,每组 4 只,包括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 HA)涂层的间盘假体组,非 HA 涂层的间盘假体组和假手术组。HA 组和非 HA 组动物摘除 C3/4间盘并置入相应国产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假手术组仅行手术显露,未处理椎间盘。动态测量颈椎整体活动度及置换节段活动度 (range of motion, ROM)。[结果]术后动物实验中所有山羊均成活,无切口感染及瘫痪。随时间推移 HA 组和假手术组的 C2~C5 ROM 和 C3/4 ROM 均无显著变化(P>0.05),而非 HA 组的 C2~C5 ROM 和 C3/4 ROM 显著减少。术前及术后即刻三组间 C2~C5ROM 和 C3/4 ROM 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 1 和 3 个月时,HA 组和假手术组的 C2~C5 ROM 和 C3/4 ROM 均显著大于非 HA 组(P<0.05),而 HA 组与假手术组的 C2~C5 ROM 和 C3/4 ROM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 涂层的新型国产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较好的保持了山羊颈椎的活动度。
魏彬,黄景辉,马腾,夏冰,李胜友,郝一鸣,郑毅,高雪,罗卓荆
2023, 31(11):1018-1023.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1.11
摘要:[目的] 利用兔桡骨临界骨缺损模型,研究不同剂量的重组人骨发生蛋白 2 (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rhBMP-2)对骨缺损修复的量效关系。[方法]将 36 只新西兰白兔建立单侧桡骨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海绵空白组、自体骨组、低剂量组(0.25 mg rhBMP-2)、中剂量组(0.5 mg rhBMP-2)、高剂量组(2.5 mg rhBMP-2),每组 6 只。对骨缺损给予相应处理。分别于术后 4、8 周,行 X 线检查、MicroCT 检查和组织学观察评估。[结果]与术后第 4 周相比,8 周时各组 Lane Sandhu X 线评分均增加,其中,空白组和海绵空白组两个时间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自体骨组、 低、中、高剂量组的两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应时间点,Lane Sandhu X 线评分由低至高均为空白组<海绵空白组<低剂量组<自体骨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术后 4 周相比,8 周时 6 组 MicroCT 检测的骨矿密度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和骨小梁数目 (trabecular number, Tb.N) 均增加,其中,低、中、高剂量组的两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相应时间点,BMD 和 Tb.N 均由低至高均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表明,骨缺损新生骨的成熟度呈 rhBMP-2 剂量依赖性变化。[结论]在 0.25~2.5 mg 的剂量范围内,rhBMP-2 对兔桡骨临界骨缺损的骨修复效果呈剂量依赖性。
2023, 31(11):1024-1027.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1.12
摘要:[目的] 介绍团状掌长肌肌腱填塞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的手术技术和初步效果。[方法] 2019 年 5 月—2022 年 5 月对 8 例月骨缺血性坏死患者采用月骨切除团状掌长肌肌腱填塞治疗。行腕关节掌侧弧形切口,彻底切除坏死月骨,将制备的团状掌长肌肌腱移植物填塞于月骨缺损处。[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随访 12 个月以上。VAS 评分由术前(5.5±0.9)分显著降至末次随访时(0.3±0.4)分。腕关节活动范围较术前改善。手腕、手指肌力较术前相比均有 1~2 级的提升。末次随访时 Mayo 评分为(91.1±3.3)分,优良率 100%。影像检查见,各腕骨无移位现象,排列结构正常。[结论] 团状掌长肌腱移植物填塞至月骨缺损区,可替代月骨的支撑作用。该术式操作简单,初步效果满意。
2023, 31(11):1028-1031.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1.13
摘要:[目的]介绍双锚钉交替环抱固定髌骨下极骨折的手术技术及初步效果。[方法]对 26 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使用双锚钉交替环抱法治疗。髌前正中切口,显露骨折端,双锚钉分别置于骨折近端完整骨质的两侧,篮网状交替缝合髌骨下极并进行打结,于髌骨近端 1/3 处做 2 mm 骨道,两侧剩余锚钉线沿髌骨支持带腱骨结合的扩张部向近端缝合,在近端骨道处经骨道交叉至对面,双股线于髌骨表面向远端做 8 字交叉,然后在髌腱远端行 Krachow 缝合法。[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无严重术中并发症。术后随访 12 个月以上。随时间推移,患者行走功能逐渐改善,末次随访时 VAS 评分 0.1 分,Bostman 评分为 29.7,膝关节活动度为 132.8°。影像方面,所有患者在术后 4~6 周骨折端出现骨痂,10~12 周明确骨性愈合。术后 1 年所有患者屈膝 30°侧位的 Insall–Salvati ratio 为(1.2±0.1)。所有患者均无锚钉脱落及骨折再移位等不良影像征象。[结论]双锚钉交替环抱固定髌骨下极骨折手术操作可行,固定可靠,利于早期恢复,初步临床效果满意。
2023, 31(11):1032-1034.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1.14
摘要:[目的]探讨有限软组织松解结合不同外固定治疗痉挛性脑瘫马蹄内翻足的疗效。[方法]2019 年 9 月—2020 年 12 月共 41 例 (58 足) 痉挛性脑瘫马蹄内翻足,分别采用有限软组织松解+石膏固定术或有限软组织松解/截骨矫形+组合式/环式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总结围手术期及随访结果。[结果] 58 足中,跟腱延长、胫后肌腱延长 (84.5%);足的截骨或关节融合 (74.1%)。患者均获至少 24 个月随访。全部病例拆除外固定架后及末次随访时踝背伸肌力、外翻肌力、肌张力较术前均显著改善 (P<0.05),踝-后足 AOFAS 评分显著增加(P<0.05),ICFSG 评分、ASHWORTH 评分显著减少(P<0.05)。[结论]有限软组织松解结合外固定技术治疗痉挛性脑瘫马蹄内翻足畸形,可以取得比较满意且相对理想的效果。
2023, 31(11):1035-1038.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1.15
摘要:[目的] 探讨高位髂筋膜阻滞 (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 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的意义。[方法] 140 例老年初次单侧 THA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70 例采用高位 FICB 联合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复合组),另外 70 例采用单纯 PCIA (PCIA) 组。比较两组术后镇痛和临床资料。[结果]复合组术后 8、12、24 h 的 VAS 评分 [(2.3±0.4) vs (2.6±0.7), P=0.002; (2.7±0.5) vs (3.4±0.7), P<0.001; (3.0±0.7) vs (3.4± 0.6), P<0.001] 和 BCS 评分 [(3.3±0.5) vs (2.4±0.4), P<0.001; (2.5±0.4) vs (1.9±0.5), P<0.001; (2.9±0.6) vs (2.1±0.6), P<0.001] 均显著优于 PCIA 组。复合组 48 h PCIA 总按压次数 [(5.2±2.2)次 vs (9.8±1.4) 次, P<0.001] 和镇痛补救率 [5(7.1%) vs 18(25.7%), P=0.003] 均显著优于 PCIA 组。复合组术后第 1 d 和 3 d 的 MMSE 评分 [(8.7±2.1) vs (11.2±1.9), P<0.001; (7.7±1.7) vs (8.7±1.8), P=0.001] 和 PSQI 评分 [(8.7±2.1) vs (11.2±1.9), P<0.001; (7.7±1.7) vs (8.7±1.8), P=0.001] 均显著优于 PCIA 组。出院时复合组的 Harris 评分 [(80.6±5.6) vs (77.4±5.4), P=0.001] 显著优于 PCIA 组。复合组术后 5 d 头晕、恶心呕吐、便秘的发生率 [(2.9%) vs (12.9%), P=0.028; (4.3%) vs (18.6%), P=0.017; (8.6)% vs (25.7%), P=0.015] 显著低于 PCIA 组)。[结论]高位 FICB 联合 PCIA 可有效减轻 THA 的疼痛,提高术后的舒适度,降低术后谵妄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睡眠质量,促进髋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
2023, 31(11):1039-1041.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1.16
摘要:[目的] 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UBE) 治疗重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 2020 年 6 月—2021 年 6 月采用 UBE 技术治疗重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3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 17 例,女 13 例,平均年龄(53.5±12.6)岁。观察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93.6±17.1)min,住院时间平均(3.8±1.1)d。随时间推移,VAS、ODI 评分显著减少(P<0.05),JOA 评分显著增加(P<0.05)。随访 60 d 时,按照改良 MacNab 标准评估优良率为 96.7%。实验室检查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第 1 d,CRP、ESR、CPK 均显著升高(P<0.05),但在术后第 3 d 时均已降至术前水平,在正常生理范围内。[结论]UBE 技术可非常有效治疗重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短期疗效显著。
2023, 31(11):1042-1044.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1.17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 Ilizarov 理论长时间牵引对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 2016 年 1 月— 2021 年 12 月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56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28 例行长时间牵引,28 例行常规牵引。 比较两组临床、电生理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牵引治疗,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治疗 4 周后 VAS、JOA 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两组治疗前 VAS、JOA 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4 周后,长时间组 VAS、JOA 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 4 周后,正中神经及尺神经电位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传导速度显著提高 (P<0.05)。治疗前两组间正中神经及尺神经 F 波潜伏期、传导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4 周后长时间组正中神经及尺神经 F 波潜伏期、传导速度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延长牵引治疗时间能有效改善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电生理表现,疗效优于常规牵引疗法。
2023, 31(11):1045-1047.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1.18
摘要:[目的] 探讨使用自主设计研发的导向环锯减压植骨治疗早中期 (Ficat I、II 期) 股骨头坏死的手术疗效。[方法] 2016 年 10 月—2020 年 10 月,对 36 例(44 髋)早中期股骨头坏死行导向环锯减压植骨术,评价临床和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重要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65.2±8.4)min,术中失血量平均(32.5±5.6) ml,术中透视次数平均(20.3±3.6)次,住院时间平均(7.0±1.8)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0.8±9.3)个月,术后患肢负重下地时间平均 (5.1±0.9) 个月。随时间推移, Harris 评分 [(69.5±5.9)分, (80.2±7.8)分, (82.8±6.6)分, P<0.05]、髋屈-伸 ROM [(56.6±7.8)°, (85.5±6.3)°, (91.2±8.2)°, P<0.05] 和髋内-外旋 ROM [(35.2±5.3)°, (56.5±6.9)°, (62.7±7.2)°, P<0.05] 均显著增加。影像方面,2 髋在术后 1 年进展为 Ficat 3 期,2 髋发生股骨头塌陷。[结论]导向环锯减压植骨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具有定位直观、死骨刮除确切、减压植骨充分的优点,初步临床效果满意。
2023, 31(11):1048-1051.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1.19
摘要:[目的]探讨在社区骨质疏松症教育与干预的初步结果。[方法]2019 年 7 月—2020 年 6 月,在慈溪市 16 家卫生机构设立骨质疏松症干预点,共纳入 854 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459 例列入干预组,给予骨质疏松教育与相应干预;395 例为对照组,常规社区管理,未给予相关教育和干预。干预期为 1 年,与对照组比较,并比较干预前后研究对象对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认知的变化,以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的变化和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的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对骨质疏松和跌倒危险因素认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各项危险因素的认知率均明显上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干预组的腰椎 BMD 和股骨颈 BMD 均显著增加(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腰椎 BMD 和股骨颈 BMD 均无显著变化(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腰椎 BMD [(0.7±0.1)g/cm2 vs (0.5±0.1)g/cm2 , P<0.05] 和股骨颈 BMD [(0.8±0.1)g/cm2 vs (0.7±0.1)g/cm2 , P<0.05]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为期 1 年的干预过程中,干预组骨折、残疾、死亡发生率为 122/459 (26.6%),低于对照组的 111/395(28.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质疏松症社区教育与干预可显著提升研究对象对相关危险因素的认知率,增加骨密度,对于骨质疏松骨折的预防有积极意义。
2023, 31(11):1052-1053.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1.20
摘要:
2023, 31(11):1054-1056.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1.21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