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31(12):1057-1062.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2.01
摘要:[目的] 比较六轴空间外固定支架 (hexapod external fixator, HEF) 与单臂外固定支架 (unilateral external fixator, UEF)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6 月—2019 年 9 月本院手术治疗的胫骨开放性骨折 12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72 例采用 HEF,51 例采用 UEF。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HEF 组术后支架调整次数显著少于 UEF 组 (P<0.05),HEF 组术后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 UEFA 组 (P<0.05),但 HEF 组手术费用显著高于 UEF 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下地站立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平均(26.5±1.3)个月。HEF 组拆除外固定支架时间显著早于 UEF 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肢膝、踝屈伸 ROM 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 JohnerWruhs 评级、跛行及下蹲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影像方面,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骨折对位对线和胫骨短缩均显著改善(P<0.05),HEF 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早于 UEF 组(P<0.05)。末次随访 HEF 组骨折对位对线和胫骨短缩均显著优于 UEF 组(P<0.05)。[结论]应用 HEF 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可较好地改善骨折复位质量和下肢力线角度,缩短骨折愈合和带架时间。
2023, 31(12):1063-1068.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2.02
摘要:[目的] 比较混合植骨与颗粒植骨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3 年 5 月— 2020 年 5 月本院收治的胫骨中下段无菌性骨不连病例 48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8 例采用混合植骨治疗,20 例采用颗粒植骨治疗。比较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等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均未发生重要血管、神经损伤。混合组手术时间和手术切口总长度显著长于颗粒植骨组 (P<0.05),但混合组下地行走时间显著早于颗粒组 (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引流量、切口愈合程度及总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 (15.9±2.6) 个月,混合组术后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颗粒组 (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的 AOFAS 评分和踝关节背伸-跖屈 ROM 显著增加 (P<0.05)。术前两组间 AOFAS 评分、踝关节背伸-跖屈 ROM 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 3 个月混合组的 AOFAS 评分及踝关节背伸-跖屈 ROM 显著优于颗粒组(P<0.05)。末次随访时,混合组的 AO- FAS 评分显著大于颗粒组 (P<0.05),但踝关节背伸-跖屈 ROM 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时,混合组的 Joh- ner-Wruh 评分显著优于颗粒组(P<0.05)。影像学方面, 混合组骨折影像愈合时间显著早于颗粒组 (P<0.05)。[结论]两种植骨治疗方式均可有效治疗胫骨中下段骨不连,相比之下,混合植骨的临床疗效优于颗粒植骨。
2023, 31(12):1069-1074.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2.03
摘要:[目的] 比较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 (femoral neck system, FNS) 与 4 枚空心加压螺钉 (cannulate compression screw, CS) 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颈骨折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8 年 9 月—2021 年 6 月,45 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依据医患沟通结果,22 例采用 FNS 内固定,23 例采用 CS 内固定。比较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FNS 组在手术时间 [(54.6±18.0)min vs (84.3±33.3)min, P=0.001]、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小于 CS 组 [(17.3±4.2)次 vs (24.3±6.3)次, P<0.001],但 FNS 组切口长度 [(5.4±0.6)cm vs (4.6±0.7)cm, P<0.001]、术中失血量 [(132.4±50.9)ml vs (47.0±15.7)ml, P< 0.001] 显著大于 CS 组。所有患者均获随访 15~46 个月,平均 (29.5±15.2) 个月。FNS 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显著早于 CS 组 [(5.5±1.2)个月 vs (7.7±4.2) 个月, P=0.029]。随时间推移,两组 Harris 评分、髋伸-屈 ROM 和髋内旋-外旋 ROM 均显著增加 (P< 0.05)。至末次随访时,FNS 组晚期不良事件,包括内固定物切出、股骨颈短缩、骨不连、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显著低于 CS 组 [7/22 (31.8%) vs 15/23 (65.2%), P=0.027]。FNS 组的全髋置换翻修率低于 CS 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22 (18.2%) vs 8/23 (34.8%), P=0.563]。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 Garden 指数均显著改善(P<0.05)。至末次随访时,FNS 组不良影像改变发生率显著低于 CS 组 (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髋退变 Tonnis 分级均有加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FNS 固定青中年人股骨颈骨折在骨折愈合和晚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优于 CS。
2023, 31(12):1075-1080.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2.04
摘要:[目的] 比较全关节镜下双束三扣板喙锁韧带重建、单束双扣板重建及传统钉钩钢板固定三种手术方法治疗急性 Rockwood Ⅲ型肩锁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10 月—2020 年 12 月本院收治 49 例 Rockwood Ⅲ型肩锁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15 例采用双束重建,17 例采用单束重建,17 例采用钩板固定。比较三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三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双束组和单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钩板组(P<0.05)。随时间推移,三组的疼痛 VAS 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术后 4、14 d,双束组和单束组 VAS 评分显著小于钩板组 (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 12 个月以上,双束组、单束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钩板组 (P<0.05)。随时间推移,三组患者 Constant-Murley 肩关节功能评分、外展活动度(ROM)、前屈 ROM、内外旋 ROM 均显著增加(P<0.05);术前三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 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双束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单束组和钩板组 (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三组患者肩锁间距(acromioclavicular distance, ACD) 和喙锁间距 (cora- coclavicular distance, CCD)均显著减少(P<0.05)。相应时间点,各组 ACD 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 2 周和末次随访,双束组、钩板组 CCD 显著小于单束组(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双束喙锁韧带重建治疗急性 RockwoodⅢ型肩锁脱位的临床效果优于单束重建和钩板固定。
2023, 31(12):1081-1086.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2.05
摘要:[目的]比较零切迹锁定型颈椎融合器(zero-profile, stand-alone cervical cage, ROI-C)与传统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 (cage and plate, CP) 治疗创伤性椎间盘突出伴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5 年 9 月—2020 年 9 月收治的 44 例接受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创伤性椎间盘突出伴脊髓损伤患者。依据医患沟通结果,21 例采用 ROI-C,23 例采用 CP。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无严重术中并发症。ROI-C 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失血量、下地行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 CP 组 (P<0.05)。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平均 (16.8±3.2) 个月,ROI-C 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 CP 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 ASIA 评级、JOA 评分、NDI 评分及锥体术征情况均显著改善(P<0.05)。术前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3 个月,ROI-C 组 ASIA 评级显著优于 CP 组(P<0.05)。影像方面,术后两组患者 C2~7 Cobb 角和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前两组上述影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相应时间点 ROI-C 组椎间隙高度显著优于 CP 组 (P<0.05)。术后 3 个月, ROI-C 组椎体间融合情况优于 CP 组(P<0.05)。[结论]对于创伤性椎间盘突出伴脊髓损伤,两种术式均能改善神经功能,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和维持椎间隙高度。与传统 CP 相比,ROI-C 组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而且恢复患者颈椎椎间隙高度效果明显。
2023, 31(12):1087-1091.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2.06
摘要:[目的] 比较慕尼黑骨科医院 (Orthopadische Chirurgie Munchen, OCM) 入路和直接外侧入路 (direct lateral approach, DLA)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 2018 年 1 月—2022 年 1 月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例 53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18 例采取 OCM 入路,35 例采取 DLA 入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 [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OCM 手术时间显著长于 DLA 组(P<0.05),但是,OCM 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输血率、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 DLA 组(P<0.05)。随访时间平均(15.0±3.2)个月,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 Harris 评分、髋伸屈 ROM 均显著增加(P<0.05)。术前两组间 Harris 评分、髋伸屈 ROM 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个月,OCM 组 Harris 评分、髋伸屈 ROM 均显著优于 DLA 组(P>0.05),但术后 3 个月及末次随访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术后两组患者髋臼外展角、前倾角及双侧下肢长度差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 OCM 入路手术时间较传统前外侧入路长,但是具有损伤小,出血量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2023, 31(12):1092-1096.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2.07
摘要:[目的]比较闭合复位膝上与标准人类位髋人字石膏固定治疗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0 年 1 月—2018 年 12 月伊犁州新华医院小儿骨科治疗 121 例年龄 6~18 个月的 DDH 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与患者家长沟通结果,58 例 (76 髋) 采用膝上髋人类位髋人字石膏固定 (膝上组),63 例 (80 髋) 采用常规标准髋人类位髋人字石膏固定 (标准组)。比较两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一次复位成功,膝上组的早期再脱位率 11.8%(9/76),标准组为 2.5%(2/8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脱位的患儿均择期行切开复位术,并排除之后的研究。两组患儿透视次数、带石膏的时间、石膏压疮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平均随访时间(5.3±2.0)年。拆除石膏后开始站立时间、开始行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影像方面,与治疗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儿 T?nnis 评级均显著改善 (P<0.05)。与拆石膏后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 Severin 评级和 CE 角均无明显改变(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 AI 均显著增加 (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 T?nnis 评级、Severin 评级、CE 角和 AI 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膝上组股骨头坏死率为 14.9%(10/67),标准组为 16.7%(13/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合复位膝上人类位髋人字石膏固定是治疗 6~18 个月 DDH 的有效方法,但早期关节再脱位的风险高于标准人类位髋人字石膏。
2023, 31(12):1097-1101.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2.08
摘要:半月板后根在半月板生物力学及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维持膝关节内侧半月板环形张力的重要解剖结构,后根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经有多篇文献对半月板后根部撕裂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临床效果方面进行总结。本文将对上述文献进行综述。
2023, 31(12):1102-1105,1110.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2.09
摘要:椎间盘退变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IDD) 作为临床上最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之一,是导致腰痛的主要病因,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并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在退变的髓核细胞中能够观察到线粒体稳态系统的失调。线粒体稳态系统可调控髓核细胞的增殖与凋亡,进而影响 IDD 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从线粒体抗氧化系统、线粒体蛋白质稳态、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生物发生和线粒体自噬等方面,综述线粒体稳态系统在 IDD 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为探索 IDD 的早期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2023, 31(12):1106-1110.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2.10
摘要:股骨干骨折(femoral shaft fractures, FSF)是骨科的常见病,多为高能量致伤,因其解剖的特殊性,骨折后大多出现明显位移,若治疗不当常出现畸形愈合、骨不愈合、脂肪栓塞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需及时有效治疗以恢复股骨的连续性、正常力线、长度和功能,而目前最常用的髓内钉、接骨板等内固定方法各有优缺点。本文主要介绍成人股骨干骨折内固定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2023, 31(12):1111-1115.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2.11
摘要:胫骨扭转(tibial torsion, TT)是指胫骨自身绕其纵向轴线扭转,TT 畸形会导致约 1%的成年人出现步态异常、膝关节疼痛、髌股关节紊乱等临床症状,在临床工作中 TT 易被忽略。国内目前对 TT 的研究主要是 TT 角度和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报道 1 例 TT 畸形手术治疗病例,从手术治疗相关方面对 TT 的临床症状、手术指征和手术方式等进行文献复习及总结,为临床 TT 的诊治提供参考。
2023, 31(12):1116-1120.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2.12
摘要:盂肱关节后脱位(posterior shoulder dislocation, PSD)指因盂肱关节前方受到直接向后的作用力或外伤时盂肱关节处于极度内收内旋位导致的肱骨头向肩胛骨关节盂后脱出的病变。相较于盂肱关节前脱位更为罕见,且漏诊、误诊率较高。临床上常伴有肱骨头内侧的明显缺损,即反 Hill-Sacks 损伤。本文通过收治盂肱关节后脱位伴反 Hill-Sacks 损伤案例 1 例,总结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 PSD 的治疗提供参考。
2023, 31(12):1121-1125.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2.13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 (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 是一种高发病率疾病,也是导致成年人下肢感觉运动障碍的常见原因。目前对于 LDH 的研究大多是传统的研究,但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ML)逐渐登上了历史舞台。ML 可以利用计算机从大数据中“学习”复杂关系,并产生将大量协变量与感兴趣的目标变量联系起来的模型。具体功能包括但不限于病变检测和分类、图像自动分割、数据分析、放射特征提取、优先报告和研究分类以及图像重建。ML 处理数据的能力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本文就基于 ML 在 LDH 方面的研究予以综述。
曾本强,秦谊,卢冰,胡兵,宋小强,陈安刚,胡骅,廖真宇,范秀丽
2023, 31(12):1126-1129.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2.14
摘要:[目的]介绍 Hoffa 骨折并内侧副韧带撕脱骨折的手术技术与快速康复方法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16 年 5 月— 2021 年 3 月收治内侧 Hoffa 骨折伴内侧副韧带起点撕脱骨折患者 3 例,均采用经内侧切口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及全螺纹空心钉坚强固定,内侧副韧带止点空心拉力螺钉固定,辅助爱惜邦缝线加强固定,术后将膝关节屈曲 110°~120°放置,镇痛泵止痛,行踝关节功能锻炼以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24 h 后行膝关节伸屈功能锻炼,3 次/d,每次 30 min,锻炼后膝关节继续屈曲 110°~120°固定共 3 d,3 d 后根据膝关节伸屈功能情况决定膝关节放置体位。[结果]3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 2 个月膝关节屈曲 ROM 为 (142.3±8.7)°,末次随访,膝关节 HSS 评分为(85.4±5.1)分,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膝关节僵硬发生。骨折愈合时间 3~6 个月,至末次随访时,所有骨折愈合良好,未出现内固定松动移位、修复的韧带再断裂等不良影像改变。[结论]Hoffa 骨折并内侧副韧带起点撕脱骨折,行切开复位坚强固定后,膝关节屈曲 110°~120°固定,配合早期功能锻炼,能加速膝关节功能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23, 31(12):1130-1133.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2.15
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椎弓钉固定单开门减压治疗颈椎过伸性损伤伴多节段椎间盘韧带复合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 年 1 月—2021 年 6 月采用颈椎后路椎弓根钉单开门手术治疗的颈椎过伸性损伤伴多节段椎间盘韧带复合体损伤 36 例。评价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 36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随访 8 个月以上,随时间推移 (术前,术后 3 个月, 末次随访) 患者的 ASIA 神经功能评级 [A/B/C/D/E, (4/10/16/6/0), (0/4/6/12/14), (0/0/4/8/24), P<0.001]、JOA 颈椎评分 [(7.8±2.4), (11.6±2.2), (14.2±1.4), P<0.001] 和颈痛 VAS 评分 [(5.2±1.6), (2.9±1.4), (1.6±1.1), P<0.001] 均显著改善。影像测量颈椎曲度随时间推移呈减少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无钉棒松动、断裂等不良影像表现。[结论]后路减压固定治疗颈椎过伸性损伤伴多节段椎间盘韧带复合体损伤具有减压充分、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脊柱稳定性强的优点,避免了长节段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
2023, 31(12):1134-1137.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2.16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盆脆性骨折(fragile fracture of pelvis, FFP)行经皮逆行耻骨支螺钉固定治疗耻骨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2019 年 6 月—2020 年 12 月采用经皮逆行耻骨支螺钉固定的 25 例老年骨盆脆性骨折 (27 侧耻骨支),记录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的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随访 (17.8± 0.7)个月,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平均(7.8±0.6)周。与术后 3 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Majeed 评分显著增加(P<0.05),髋内-外旋 ROM、伸-屈 ROM 无显著变化 (P>0.05)。末次随访疗效按 Majeed 标准临床结果评定为优 19 侧,良 7 侧,可 1 侧, 优良率 96.3%。影像方面,按 Matta 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优 21 侧,良 6 侧,优良率 100.0%。影像骨折愈合时间<8 周 11 侧,占 40.7%;8~12 周 16 侧,占 59.3%。与术后 3 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 Tonnis 髋退变评级无显著变化 (P>0.05)。[结论] 逆行耻骨支经皮螺钉治疗老年脆性骨盆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失血少、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2023, 31(12):1138-1140.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2.17
摘要:[目的] 探讨间歇性充气加压 (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IPC) 治疗对跟腱修复术后深静脉血栓 (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发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2022 年 1 月本院采用微创手术修复的急性跟腱断裂 114 例。 术后医患沟通,59 例术后常规石膏固定 (常规组),55 例术后常规石膏固定的同时加用 IPC 治疗 (IPC 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和 DVT 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常规组未出现腓肠神经损伤,IPC 组出现 1 例腓肠神经损伤,考虑术中牵拉所致,经过药物治疗后痊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有 3 例切口愈合不佳,出现浅表感染,IPC 组有 2 例切口浅表感染,经过局部换药后痊愈,两组患者切口愈合等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超声检查显示,IPC 组术后 2 周 DVT 发率显著低于常规组 (5.5% vs 13.6%, P=0.042),术后 4 周两组间 DVT 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0.0% vs 25.4%,P= 0.737)。[结论]即使石膏固定状态下,IPC 治疗能够有效降低 DVT 的发生,同时对切口愈合及腓肠神经无明显影响。
2023, 31(12):1141-1144.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2.18
摘要:[目的] 探讨自行制作的新型复位固定装置辅助经皮固定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6 月—2022 年 1 月本院收治的 85 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43 例采用新型辅助复位固定装置协助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 (新型组),42 例采用传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 (传统组)。比较两组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 新型组手术时间 [(36.0±6.6)min vs (55.7±8.5)min, P<0.001] 和术中透视次数 [(19.8±3.2)次 vs (36.7±6.3)次, P< 0.001] 均显著优于传统组。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时间平均 (6.7±3.2) 个月,末次随访, 两组 Flynn 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影像方面,末次随访时,新型组的提携角显著大于传统组 [11.2±1.4)° vs (8.0± 1.3)°, P<0.001],但是,两组间 Baumann 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新型辅助复位固定装置结构简单,可缩短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
2023, 31(12):1145-1147.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2.19
摘要:[目的] 探讨外踝严重粉碎骨折术中提高复位质量的方法。[方法] 2017 年 3 月—2019 年 9 月收治外踝严重粉碎骨折 20 例,手术时先行内踝固定,加术前测量健侧踝关节距腿角、Shenton 线、踝关节内侧间隙(medial clear space, MCS)、胫距上间隙 (superior clear space, SCS) 并观察外踝形态,与术中外踝复位暂时固定后 C 形臂 X 线机透视的上述指标对比,及时调整复位,以提高复位质量。[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 (96.2±19.7) min;外踝切口长度平均 (15.1± 1.2) cm,术中出血量平均 (60.5±10.7) ml。切口愈合时间平均 (14.3±2.0) d,无切口皮肤坏死和不愈合。患者全部获得 10~ 24 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优 11 例,良 5 例,中 3 例,差 1 例,优良率 80.0%。影像方面,末次随访情况,17 例骨正常愈合,2 例骨延迟愈合,1 例骨吸收导致骨不连。[结论] 对于外踝严重粉碎骨折,先固定内踝,加术前取得健侧踝关节距腿角、Shenton 线、MCS、SCS、外踝形态等数据,与术中透视患侧上述指标对比,调整复位,可以有效提高其复位质量。
2023, 31(12):1148-1150.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2.20
摘要:
2023, 31(12):1151-1152.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2.21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