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31卷第1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封面

      2023, 31(13).

      摘要 (15)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目次

      2023, 31(13).

      摘要 (9)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临床论著
    • 不同检验指标诊断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意义

      2023, 31(13):1153-1157.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3.01

      摘要 (102)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比率 (albumin/fibrinogen ratio, AFR)、C 反应蛋白/(白蛋白/球蛋白) 比率 (CRP/ albumin/globulin ratio, CAGR) 和白蛋白 (albumin, ALB) 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假体周围感染 (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 PJI) 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2021 年 1 月在本院行髋、膝关节翻修术的 95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45 例诊断为 PJI,50 例诊断为假体无菌性松动 (aseptic loosening, AL)。统计分析两组检验指标,以 ROC 曲线计算各项指标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并依据曲线下面积比较其诊断效能。[结果]PJI 组的 CRP [(42.2±47.4) mg/L vs (8.8±18.4) mg/L, P<0.05]、ESR [(54.2±27.7) mm/h vs (22.2±18.7) mm/h, P<0.05]、FIB [(5.1±1.4) g/L vs (3.4±0.8) g/L, P<0.05]、GLO [(32.1±6.3) g/L vs (27.4±4.5) g/L, P< 0.05] 和 CAGR [(39.6±43.6) vs (6.6±14.8) , P<0.05] 水平均显著高于 AL 组,而 ALB [(37.0±7.4) g/L vs (40.7±4.1) g/L, P<0.05] 和 AFR [(7.9±3.1) vs (12.9±3.3), P<0.05] 均显著低于 AL 组 (P<0.05)。ROC 分析表明,FIB (AUC=0.869、灵敏度=82.0%、特异度= 80.0%)、AFR (AUC=0.864、灵敏度=92.0%、特异度=80.0%)、CAGR (AUC=0.825、灵敏度=90.0%、特异度=66.7%)、GLO (AUC=0.768、灵敏度=54.0%、特异度=91.1%)诊断 PJI 的价值均为良,而 ALB 价值为一般(AUC=0.754、灵敏度=86.0%、特异度=60.0%)。[结论]AFR、FIB 和 CAGR 可作为 PJI 诊断的新辅助指标。

    • 膝内侧室骨性关节炎单髁置换60岁上下比较△ 

      2023, 31(13):1158-1163.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3.02

      摘要 (93)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 60 岁上下患者接受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KA) 后临床效果的差异, 并深入讨论 Oxford UKA 的理想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4 年 3 月—2017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 112 例因膝骨关节炎 (Os- teoarthritis, OA)初次接受 UKA 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患者手术时年龄分为两组:<60 岁组和≥60 岁组,每组 56 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下地行走时间、切口愈合等级和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P>0.05)。所有患者随访(69.2±5.3)个月,两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着时间推移,两组患者 VAS 评分显著减少(P<0.05),而 HSS 评分、KSS 临床和功能评分及膝伸屈 ROM 显著增加(P<0.05)。两组术前和术后 6 个月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两组膝关节 VAS 评分、HSS 评分、KSS 功能评分及膝伸屈 ROM 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60 岁组患者 KSS 临床评分显著优于≥60 岁组(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 FTA 角、mLDFA 角、mMPTA 角均显著改善(P< 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影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至少 5 年的随访中,<60 岁组患者接受 Oxford UKA 后显示出良好的临床效果,但与≥60 岁组患者的功能效果没有显著差异。

    • 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非融合与融合固定比较

      2023, 31(13):1164-1170.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3.03

      摘要 (85)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椎弓钉非融合与融合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 62 例三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30 例采用椎管减压非融合椎弓钉-PEEK 棒固定,32 例采用减压常规钉-棒融合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切口愈合等级、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非融合组手术时间 [(172.2±48.7) min vs (216.5±75.4) min, P<0.05] 及术中出血量 [(216.5±75.4) ml vs (268.8±94.5) ml , P<0.05] 显著优于融合组。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8.1±3.8)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腰痛 VAS 评分、腿痛 VAS 评分、ODI 指数及 LSDI 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腰痛 VAS 评分、腿痛 VAS 评分、ODI 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 12 个月 [(7.2±4.1) vs (9.7±3.9), P<0.05] 及末次随访时 [(6.8±3.7) vs (8.9±3.6), P<0.05] 非融合组的 LSDI 评分显著优于融合组。影像方面,术前两组间上位椎间 ROM、固定节段 ROM、腰椎整体 ROM、Pfirrmann 分级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2 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非融合组上位椎间活动度均显著小于融合组 [(5.2±3.4)° vs (6.3±3.2)°, P<0.001; (5.3±3.7)° vs (6.7±3.8)°, P<0.001]。术后 3、12 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非融合组固定节段 ROM 均显著大于融合组 [(8.4±3.6)° vs (2.1±0.9)°, P<0.001; (9.7±2.3)° vs (1.4±0.5)°, P<0.001; (11.5±2.9)° vs (0.9±0.4)°, P<0.001]。末次随访时腰椎整体活动度显著大于融合组 [(26.2±6.8) vs (23.4±3.5), P=0.012]。末次随访时,非融合组上邻椎间隙 Pfirrmann 分级显著优于融合组 [I/II/III/IV/V: (5/15/7/3/0) vs (4/12/11/4/2), P=0.014]。[结论] 非融合术后能保留固定节段部分活动度、患者腰背部僵硬感较轻,对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影响相对较小。

    • 两种微创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比较

      2023, 31(13):1171-1176.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3.04

      摘要 (94)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内镜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E-TLIF)与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OLIF) 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 DS) 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9 年 4 月—2021 年 1 月本院手术治疗 82 例 DS 患者。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41 例行 E-TLIF 术,41 例行 OLIF 术。 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OLIF 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 E-TLIF 组(P<0.05)。OLIF 组术后 1d 时 ESR、PCT、 β-EP 均显著低于 E-TLIF 组(P<0.05)。随着时间推移,两组 VAS 评分、ODI 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JOA 评分均显著增加 (P<0.05),术后 1 周、术后 3 个月时 OLIF 组 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 E-TLIF 组(P<0.05),术后相应时间点,两组间 ODI、JOA 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 3 个月、末次随访时 OLIF 组椎间隙高度、胸椎前凸角均显著高于 E-TLIF 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椎体滑脱率、Lenke 融合评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 DS 患者具有相似的治疗效果,但 OLIF 具有出血少、恢复快、 创伤小、对血清指标影响小的优势。

    • 单侧双通道内镜与通道下腰椎间盘切除术的比较

      2023, 31(13):1177-1182.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3.05

      摘要 (90)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椎间盘切除(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UBED)与通道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Quadrant-channel discectomy, QCD) 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6 月—2021 年 12 月本科采用微创手术治疗 61 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医患沟通结果,32 例采用 UBED,另外 29 例采用 QCD。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学相关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两组各发生 1 例硬脊膜撕裂,无不良后果。虽然 UBED 组手术时间 [(58.3±7.0) min vs (42.0±6.7) min, P=0.039]、术中透视次数 [(4.5±1.0) 次 vs (3.6±1.2) 次, P=0.003] 显著大于 QCD 组,但前者切口总长度 [(2.7±0.2) cm vs (3.3±0.2) cm, P<0.001]、术中失血量 [(45.8±12.6) ml vs (56.2±13.5) ml, P=0.003]、术后首次下地行走时间 [(2.2±0.5) d vs (2.9±0.7) d, P<0.001] 均显著优于 QCD 组。所有患者随访 12~14 个月,平均(12.8±0.7)个月,UBED 组恢复至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明显早于 QCD 组 [(6.0±1.1) 周 vs (6.7±1.1) 周, P=0.023]。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的腰、腿痛 VAS 评分及 ODI 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病变节段的椎管占位率均显著减少(P<0.05),而椎间隙高度及腰椎前凸 Cobb 角无明显变化(P>0.05),相同时间点两组之间以上影像学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术式都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UBE 手术虽然手术时间长,透视次数多,但创伤更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

    • >荟萃分析
    •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炎危险因素的荟萃分析

      2023, 31(13):1183-1188.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3.06

      摘要 (114)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建库至 2022 年 10 月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等,使用 RevMan 5.3 对纳入文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 12 篇文献,其中前瞻性研究 1 篇,回顾性研究 11 篇,研究中关节炎患者 338 例,非关节炎患者 1 038 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高能量损伤(OR=3.50,95%CI:2.44~5.03,P<0.001)、骨折分型≥Ⅳ型(OR=3.86,95%CI:2.60~5.73,P<0.001)、骨质疏松 (OR=2.63,95%CI 1.04~6.65,P=0.04)、半月板损伤 (OR=1.74,95%CI 1.08~2.81,P=0.02)、受伤至手术时间>7 d (OR= 2.95,95%CI 2.02~4.30,P<0.001)、术中骨折非解剖复位(OR=5.92,95%CI 2.73~12.84,P<0.001)、术后骨折复位解剖学评分差 (OR=10.67,95%CI 2.12~53.77,P=0.004)、机械轴对准不良(OR=2.85,95%CI 1.12~7.26,P=0.03)是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危险因素。[结论]高能量损伤、胫骨平台骨折分型≥Ⅳ型、骨质疏松、合并半月板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7 d、术中骨折非解剖复位、术后骨折复位解剖学评分差、机械轴对准不良≥5°是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危险因素。对具有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应予高度关注及早期干预,降低术后关节炎发生率,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 >综述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非手术治疗的现状

      2023, 31(13):1189-1193.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3.07

      摘要 (178)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是常见的无明显发病原因的脊柱畸形,不及时治疗会引起侧后凸角度加重及心肺功能障碍等多种并发症,使得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威胁生命。目前对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治疗手段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主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阻止侧弯进展。本文对现有非手术治疗中主要的运动疗法和支具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非手术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 直接前侧入路髋关节置换的研究进展

      2023, 31(13):1194-1197.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3.08

      摘要 (98)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开展的日益增多,对于不同入路行髋关节置换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伴随着微创理念的兴起,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行髋关节置换也随之广泛应用,其优势包括肌间隙入路不切断肌肉、术中出血少、软组织损伤小、术后脱位风险小、患者临床满意度高等。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为此,许多改良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现就对其改良技术进行整理分析,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 腰椎融合后邻近节段退变的研究进展

      2023, 31(13):1198-1202.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3.09

      摘要 (90)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邻近节段退变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ASD) 是指脊柱融合术后邻近节段发生的退变性疾病,其危险因素众多,可能涉及高龄、超重、邻近节段退变程度、骨质疏松、脊柱-骨盆的矢状面失衡、手术方式的选择、术中减压融合节段数量以及解剖结构的破坏程度等因素。目前腰椎融合术后 ASD 的发病率及致残率较高,如何有效预防及治疗腰椎融合术后 ASD 是目前脊柱退变性疾病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因此笔者综述近 10 余年关于邻近节段退变的文献报道,旨在进一步为临床提供理论参考,降低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病率,提高腰椎融合术患者的远期临床疗效。

    •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2023, 31(13):1203-1207.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3.10

      摘要 (103)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目前对罹患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风险因素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学者们发现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风险因素有运动及创伤、腰骶移行椎、髂嵴间连线长度、L5椎体横突长度、小关节稳定性、腰骶角度参数、BMI 和腰臀比、吸烟、性别与职业等。如何利用这些风险因素来预测个体发生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率,以及能否用风险因素量表的方式为特殊职业人员的选用进行预测,这方面的工作还不多。本文就 ALDH 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评估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基础研究
    •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生物标志与免疫浸润分析

      2023, 31(13):1208-1213.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3.11

      摘要 (78)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参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SONFH) 的潜在长链非编码 RNA (lncRNA) 和信号通路,并研究其分子机制。[方法] 从 NCBI-GEO 数据库 (http://www.ncbi.nlm.nih.gov/geo) 下载微阵列数据 (GSE123568),并使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其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差异表达基因 (differential expressed genes, DEG)、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扩增通路、基因本体论,鉴定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确定了 3 个关键非编码基因和 6 个关键 mrna。 并进一步研究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mRNAs、miRNAs 和 lncRNAs 的共表达谱,建立 SONFH 特异性竞争内源性 RNA(ceRNA)网络,分析免疫浸润,探索 DEG 与免疫细胞的相关性。最后用 GSE26316 进行验证。[结果] 在基因芯片中总共获得了 374 个 mRNA,258 个下调,116 个上调。获得 7 个 lncRNA,其中 C20orf197、MIR22HG、XIST 是差异显著的 lncRNA(P<0.05)。生物过程分析结果表明,DEG 在炎症反应中富集明显;分子功能分析表明,DEG 在泛素-蛋白质转移酶活性、泛素蛋白连接酶结合、 受体活性富集显著;对于细胞组分分析表明,DEG 主要富集于细胞质。PPI 网络模块中的基因主要在 GO 的血影蛋白相关细胞骨架、质膜和细胞骨架的结构成分中富集显著,而在 KEGG 中,主要在 Toll 样受体信号通路中富集。本研究共得到了 6 个关键基因。通过分析其免疫浸润,发现与正常组织相比,SONFH 组织含有更多比例的 CD4 原始 T 细胞(P<0.05),从 GSE26316 数据集验证了关键基因 FOXO3 的表达水平。[结论] C20orf197、MIR22HG、XIST 是 SONFH 发病过程中的潜在标志物,基因轴 XIST/ Has-miR-217/FOXO3 在 SONFH 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 单孔分体内镜颈椎钩状突部分切除三维影像解剖测量△ 

      2023, 31(13):1214-1219.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3.12

      摘要 (77)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三维重建观测骨骺环和颈神经、钩状突毗邻关系,指导单孔分体内镜切除部分钩状突对颈神经减压。[方法] 建立 33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三维模型,测量 C3/4~C7T1骨骺环后缘最低点分别至钩状突尖部所在矢状面颈神经前缘前后距离 (anterior and posterior distance of anterior margin of cervical nerve, APDACN) 及下缘垂直距离 (vertical distance of inferior margin of cervical nerve, VDIMCN)、硬脊膜外侧缘左右距离 (left and right distance of lateral border of dure mater, LRDLDM)、颈神经起点上缘垂直距离(vertical distance of superior margin of cervical nerve start point, VDSCNP)、颈神经起点下缘垂直距离(vertical distance of inferior margin of cervical nerve start point, VDICNP)、椎弓根峡部外侧缘前后距离 (anterior and posterior distance of lateral border of isthmus of pedicle, APDLIP)、颈神经外展角 (abductor angle of cervical nerve, AACN) 及前倾角 (anterior inclination angle of cer- vical nerve, AICN)。[结果] 随节段降低,矢状面 APDACN 无显著变化 (P>0.05);VDIMCN、VDSCNP、VDICNP、AACN 和 AICN 显著增加 (P<0.05),LRDLDM 和 APDLIP 显著减少 (P<0.05)。相应节段 APDACN、VDIMCN、LRDLDM、VDSCNP、 VDICNP、APDLIP、AACN 和 AICN 男女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应节段左右侧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节段参数(C5/6 )APDACN、VDIMCN、LRDLDM、VDSCNP、VDICNP、APDLIP、AACN、AICN 与年龄及 BMI 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随颈椎节段下降,骨骺环后缘最低点为标志的 VDIMCN、VDSCNP、VDICNP、AACN 和 AICN 增大,而 LRDLDM 和 APDLIP 减少,相同节段上述指标男性与与女性之间,左与右侧间的差异均不明显。

    • >技术创新
    • 改良Zadek截骨治疗跟骨Haglund综合征

      2023, 31(13):1220-1223.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3.13

      摘要 (100)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介绍改良 Zadek 背侧闭合楔形跟骨截骨术治疗 Haglund 综合征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19 年 5 月—2021 年 8 月应用改良背侧闭合楔形跟骨截骨术治疗 Haglund 综合征 12 例。患者取健侧卧位,行跟腱前外侧纵行切口, 暴露跟腱止点以清除病变滑囊组织,并根据术前设计进行跟骨后上结节截骨及跟骨体楔形截骨。截骨后闭合楔形截骨区域,使跟腱止点向前上方旋转位移,矫正畸形。[结果]12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 9~24 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VAS 评分,AOFAS 踝-后足部评分及影像测量跟骨 FPA 角度均显著改善(P<0.05),根据 Arner-Lindholm 评分,优 10 例,良 2 例,优良率为 100%(12/12)。[结论]采用改良术式治疗 Haglund 综合征,可有效缓解足跟疼痛,矫正跟骨结节后突畸形以及恢复踝关节功能。

    • Kümmell病经空心椎弓钉增强椎体成形术

      2023, 31(13):1224-1227.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3.14

      摘要 (82)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介绍 Kümmell 病经空心椎弓钉增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21 年 5 月—2022 年 12 月,采用经空心椎弓钉增强椎体成形术治疗 Kümmell 病患者 23 例。患者取俯卧位,局部浸润麻醉后于病变椎体内插入穿刺针,拔出针芯后沿穿刺针通道插入导丝,将空心螺钉沿导丝钻入椎体内。用 2.5 ml 注射器, 在透视下将骨水泥用沿空心钉尾部注射入椎体内,至椎体内空隙被骨水泥填充并弥散到椎体,且骨水泥与螺钉前方螺纹锚定在一起后,停止注射。[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随访 3 个月以上。随时间推移(术前,术后 2 d,术后 3 个月)VAS 评分 [(5.6±0.2), (1.1±0.2), (1.2±0.2), P<0.05] 和 ODI 评分 [(37.8±0.6), (15.1±0.5), (14.0±0.7), P<0.05] 均显著改善。影像方面,所有患者均无椎管内骨水泥渗漏,术后椎体中心高度显著增加 [(12.3±0.4), (17.3±0.4), (16.9±0.3), P<0.05],椎体前后缘距离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经椎弓根空心螺钉锚定增强 PVP 治疗 Kümmell 病手术技术简单,可增加前后柱间的锚合力,改善远期临床效果。

    • 带血管蒂尺神经肌筋膜下前置术

      2023, 31(13):1228-1231.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3.15

      摘要 (77)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介绍带血管蒂尺神经肌筋膜下前置术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6 例成人上肢标本,采用动脉红色乳胶灌注的方法,解剖后对神经伴行营养血管行长度测量,设计手术。20 例轻度肘管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带血管蒂尺神经肌筋膜下前置术和传统前置术。带血管蒂组术中保护好尺神经及其伴行血管,将尺神经及其伴行血管移至肌筋膜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在 30~45 min 完成,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 6 个月以上,术后感觉和运动平均恢复时间为 3.6 个月,手内在肌平均恢复时间为 4.2 个月。术后 6 个月与术前神经电生理检测比较,两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 duction velocity, S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MCV)均显著改善(P<0.05)。术前两组间 SCV 和 MCV 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6 个月,带蒂组的 SCV [(50.7±6.7) m/s vs (47.6±5.3) m/s, P=0.049] 和 MCV [(52.5±3.8) m/s vs (48.4±3.1) m/s, P<0.001] 均显著优于传统组。[结论]带血管蒂尺神经肌筋膜下前置术的手术技术简单可行,可改善临床疗效。

    • >临床研究
    • 两种内镜术式治疗腰椎巨大椎间盘突出比较

      2023, 31(13):1232-1234.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3.16

      摘要 (78)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采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tomy, PEID) 与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tomy, PETD) 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9 月—2019 年 9 月本院骨科接受内镜腰椎髓核摘除术治疗的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 159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4 例接受 PEID,75 例接受 PETD 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 VAS 和 ODI 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 VAS 和 ODI 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可有效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 半髋置换后全髋置换翻修的原因与结果

      2023, 31(13):1235-1238.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3.17

      摘要 (92)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术 (hemiarthroplasty, HA) 后全髋关节置换术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翻修的原因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 2010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对股骨颈骨折 HA 术后 THA 翻修的 39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翻修的原因及临床和影像结果。[结果]39 例患者中,59.0%的患者存在臼底磨损,46.2%的患者存在股骨柄的问题。82.1%的患者更换了全套髋关节组件,17.9%的患者只更换了髋臼部分的组件。与翻修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 39 例患者的屈髋 ROM 和 Harris 评分显著增加(P<0.05),VAS 评分显著降低(P<0.05),髋臼及股骨柄假体位置得到显著的改善(P<0.05)。[结论] 髋臼磨损和股骨柄的松动是 HA 术后 THA 翻修术的主要原因,翻修后患者的关节功能仍可显著改善。

    • 呼吸训练联合常规运动治疗神经嵌压性颈痛

      2023, 31(13):1239-1242.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3.18

      摘要 (126)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呼吸训练联合常规运动疗法对椎孔外颈神经嵌压性颈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1 年 9 月—2022 年 6 月,对 60 例椎孔外颈神经嵌压性颈痛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其中 30 例采用常规运动疗法(常规组),30 例在常规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增加呼吸训练(联合组),比较两组治疗期和随访结果。[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顺应性 V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联合组满意度 VAS 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 [(8.5±1.1) vs (7.5±1.1), P=0.027]。随访时间平均(7.4±1.6)个月。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结束时两组的 VAS 和 NDI 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颈椎前屈-后伸、颈椎左-右侧屈和颈椎左-右旋转活动度均显著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联合组的 VAS 评分 [(1.3±1.0) vs (2.3±1.5), P<0.05]、NDI 评分 [(3.5±1.5) vs (4.8±2.0), P<0.05] 和颈椎前屈-后伸 ROM [(86.9±3.1)° vs (83.9±3.9)°, P<0.05]、颈椎左-右旋转 ROM [(115.3±5.1)° vs (108.5±4.7)°, P<0.05] 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结论]呼吸训练联合常规运动疗法能显著改善神经嵌压性颈痛的临床治疗效果。

    • >个案报告
    • 桡尺骨远端粉碎骨折脱位1例报告Distal radioulnar comminuted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a case report

      2023, 31(13):1243-1245.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3.19

      摘要 (90)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长节段硬膜外血肿1例

      2023, 31(13):1246-1248.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13.20

      摘要 (82)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