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31(20):1825-1830.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20.01
摘要:[目的]探讨 Rigidloop 悬吊钛板双束重建喙锁韧带治疗 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在 2019 年 6 月—2020 年 6 月因 Rockwood III 型肩锁关节脱位接受手术治疗的 48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前医患沟通结果, 22 例采用钩钢板固定,26 例采用 Rigidloop 重建喙锁韧带。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重建组切口总长度 [( 4.3±0.5) cm vs (7.0±0.8) cm, P<0.05]、术中失血量 [( 62.0±15.8) ml vs (97.1±26.5) ml, P<0.05]、住院时间 [(11.1±2.3) d vs (14.3±2.9) d, P<0.05] 均显著优于钩板组。随术后早期时间推移,VAS 评分均显著降低 (P<0.05),CRP 显著增加 (P<0.05),但 IL-6 无显著变化 (P>0.05);相应时间点,重建组的早期 VAS 评分、CRP、IL-6 水平均显著优于钩板组(P<0.05)。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2.2±2.5)个月,两组患者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的 UCLA 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外展上举、前屈上举、内外旋 ROM 均显著增加 (P<0.05)。末次随访时,重建组的 UCLA 评分 [(32.5±3.7) vs (29.1±3.1), P=0.002]、外展上举 ROM [(151.4± 10.4)° vs (135.6±12.4)°, P<0.001]、内旋 ROM [(62.9±13.0)° vs (52.1±11.4)°, P=0.004] 和外旋 ROM [(66.6±9.4)° vs (57.0±9.4)°, P< 0.001] 均显著优于钩板组。影像方面,术后 3 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喙锁距离 (coracoclavicular distance, CC) 和肩锁距离 (acromioclavicular distance, AC) 均较术前显著减小 (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 CC 和 AC 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相比于钩板组治疗 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重建组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微、术后炎症水平低等优点,还可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和肩关节活动度,提升肩锁关节复位效果。
2023, 31(20):1831-1835.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20.02
摘要:[目的] 比较肩袖损伤修复术中两种肱二头肌长头腱 (long head of biceps tendons, LHBT) 断裂和处理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5 年 1 月—2020 年 3 月本院收治的肩袖损伤合并 LHBT 断裂 72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成肩袖修复后,37 例患者采用挤压钉固定 LHBT,35 例采用带线锚钉缝合套扎固定 LHBT。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学资料。 [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挤压固定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套扎固定组 [(61.4±2.5) min vs (70.2± 2.6) min, P<0.001]。随访 (16.4±1.5) 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 VAS 评分显著降低 (P<0.05),ASES 功能评分显著增加 (P< 0.05)。末次随访时,挤压固定组患者的 ASES 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套扎固定组 [(13.3±0.2) vs (12.1±0.2), P<0.001],而 VAS 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恢复完全负重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的 CHD 均显著增加 (P<0.05),CO 明显减小 (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 CHD、CO 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肩袖损伤合并 LHBT 断裂,采用界面螺钉挤压固定 LHBT,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引流量,有利于功能恢复。
2023, 31(20):1836-1841.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20.03
摘要:[目的] 比较 Tight-rope 技术联合 Nice 结加强固定与解剖锁定钢板技术治疗锁骨远端 Neer IIb 型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在本科接受手术治疗的锁骨远端 Neer IIb 型骨折 58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27 例采用 Tight-rope 技术联合 Nice 结治疗(袢板组),31 例采用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钢板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 袢板组手术时间 [(71.4±31.8) min vs (85.2±27.0) min, P<0.05]、切口总长度 [(3.6±1.3) cm vs (10.1±2.0) cm , P<0.05]、术中出血量 [(24.4±19.4) ml vs (96.7±43.3) ml , P<0.05]、住院时间 [(10.8±3.7) d vs (13.4±5.5) d, P<0.05]、 主动活动时间 [(28.5±4.2) d vs (34.5±3.9) d, P<0.05] 均显著优于钢板组。两组患者均获得超过 24 个月随访。袢板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钢板组 [(19.0±1.5) 周 vs (21.3±2.5) 周, 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 Constant-Murley 评分、肩关节的外展上举、前屈上举及内外旋活动度均显著增加(P<0.05)。术前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 个月袢板组在 Constant-Murley 评分 [(80.7±4.4) vs (78.3±4.5), P<0.05]、外展上举 ROM [(121.9±9.0)° vs (112.7±8.4)°, P<0.05]、前屈上举 ROM [(128.5±6.8)° vs (119.4±8.0)°, P<0.05] 和内外旋 ROM [(115.9±5.5)° vs (112.1±5.7)°, P<0.05] 均显著优于钢板组。影像方面,袢板组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显著优于钢板组 [优/良/差, (21/7/0) vs (1/17/2), P<0.05]。两组患者术后喙锁距离(coracoclavicular distance, CCD)均显著减小(P<0.05),末次随访时袢板组 CCD 显著小于钢板组 [(9.4±1.8) mm vs (11.9±1.4) mm, 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锁骨远端 Neer IIb 型骨折均获得良好临床疗效,而使用 Tight-rope 技术联合 Nice 结加强固定手术创伤更小,可以更好地改善术后早期疼痛及肩关节功能。
2023, 31(20):1842-1847.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20.04
摘要:[目的]比较经椎间孔内镜(transforaminal endoscopy, TE)与椎板间内镜(interlaminar endoscopy, IE)往复磨钻治疗腰椎后缘离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 2016 年 4 月—2019 年 5 月使用脊柱内镜磨钻治疗的腰椎后缘离断症的 41 例患者。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18 例采用 TE,另外 23 例采用 IE 进行减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硬脊膜撕裂、神经损伤等并发症。TE 组的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多于 IE 组 [(5.1±0.1) 次 vs (1.0±0.1) 次, P<0.05],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均随访 12 个月以上,随时间推移,两组 VAS 评分、ODI 评分显著减少(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 VAS、ODI 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 12 个月椎管矢状径显著增大 (P<0.05),而椎间隙高度无显著变化 (P>0.05);相同时间点,两组间上述影像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两种入路内镜往复磨钻治疗腰椎体后缘离断症均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临床效果相当。
2023, 31(20):1848-1853.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20.05
摘要:[目的] 比较单节段与短节段固定治疗轻度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9 年 1 月-2021 年 7 月收治的轻度胸腰椎骨折患者 62 例,随机分成 2 组,32 例依据骨折位置行伤椎与上椎或下椎单节段固定,30 例行跨越伤椎的上下椎短节段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 两组均顺利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单节段组手术时间 [(39.6±21.5) min vs (54.4±26.9) min, P<0.05]、切口长度 [(8.6±2.4) cm vs (11.3±3.9) cm, P<0.05]、术中失血量 [(79.2±53.2) ml vs (112.6±63.7) ml, P< 0.05]、术后下地行走时间 [(3.3±2.3) d vs (5.7±3.5) d, P<0.05] 均显著优于短节段组。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平均(16.3±4.5)个月,单节段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短节段组 [(28.5±11.2) d vs (40.1±24.4) d, 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疼痛 VAS、ODI、 JOA 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术前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周时单节段组 VAS 评分显著优于于短节段组 [(2.4±1.5) vs (3.9±1.8), P<0.05],末次随访时,单节段组 ODI 评分显著优于短节段组 [(10.9±2.4) vs (13.5±3.9), P< 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 1 周及末次随访时,两组 AVH、PVH、Cobb 角均显著改善(P<0.05)。术前两组间上述影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 1 周,单节段组 AVH 显著优于短节段组 [(98.4±12.2)% vs (91.7±10.2)%, P< 0.05],末次随访,单节段组 AVH [(95.1±9.4)% vs (87.1±10.6)%, P<0.05] 和局部后凸 Cobb 角 [(2.3±5.8)o vs (5.9±7.4)o, P<0.05] 均显著优于短节段组。[结论]单节段固定治疗轻度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少等优势,可取得良好的稳定性及治疗效果。
2023, 31(20):1854-1859.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20.06
摘要:[目的]评价骨折复位器不同复位高度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 的疗效。[方法] 2020 年 1 月—2021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 86 例单节段 OVCF 患者,随机分为 3 组。所有患者均行仰卧位复位器复位后 PVP 术,其中,低复位组 30 例,复位器高度 7~9 cm; 中复位组 29 例,高度 10~12 cm;高复位组 27 例,高度为 13~15 cm。比较三组患者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低复位组骨水泥注入量显著少于中复位组和高复位组 [(3.4±0.9) ml vs (4.1±0.9) ml vs (3.9±1.0) ml, P=0.015],三组间骨水泥渗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 12 个月以上,随时间推移,三组患者术后 VAS 和 ODI 评分均显著降低 (P< 0.05)。术前至术后 6 个月,三组间 VAS 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相应时间点,三组间 ODI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末次随访时低复位组的 VAS 评分显著大于中复位组和高复位组 [(1.4±0.9) vs (0.9±0.7) vs (0.9±0.8), P= 0.020]。影像方面,随访过程中新发或再发骨折为低复位组 2 例 (6.7%),中复位组 3 例 (10.3%),高复位组 6 例 (22.2%),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三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和局部后凸角均显著改善(P<0.05)。术前三组间椎体前缘高度和局部后凸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相应时间点低复位组的椎体前缘高度和局部后凸 Cobb 角均显著不及中复位组及高复位组 (P<0.05);高复位组与中复位组间椎体前缘高度及局部 Cobb 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不同复位高度 PVP 治疗 OVCF 均能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采用 10 cm 以上的复位高度能够更好地恢复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及改善后凸畸形。
2023, 31(20):1860-1864.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20.07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 4 枚空心钉 (4 cannulated screws, 4CS) 与 3 枚空心钉 (3 cannulated screws, 3CS) 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 PubMed、CNKI、Cochrane library、Wanfang、VIP 数据库、Embase、CBM、ChiCTR 数据库,收集 4CS 和 3CS 治疗股骨颈骨折比较的文献,检索时间为自数据库建库以来到 2023 年 1 月。质量评估、数据资料提取由 2 位研究者各自独立完成,使用 RevMan 5.3 软件完成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 5 篇文献,436 位患者,其中 4CS 组 216 例,3CS 组 220 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4CS 组在手术时间 (MD=0.93, 95%CI 0.27~1.58, P<0.001),术中出血量 (MD=0.59, 95%CI 0.09~ 1.08, P=0.02)、术中透视次数(MD=6.53, 95%CI 5.41~7.64, P<0.001)均显著多于 3CS 组;但是 4CS 组在术后 6 个月 Harris 评分 (MD=5.07, 95%CI 1.77~8.37, P=0.003)、骨折愈合时间(MD=-0.35, 95%CI -0.59~-0.11, P=0.004)、骨折不愈合率(OR=0.3, 95% CI 0.11~0.84, P=0.02)、股骨头坏死率 (OR=0.52, 95%CI 0.26~1.03, P=0.06)、退钉率 (OR=0.33, 95%CI 0.13~0.83, P=0.02) 均显著优于 3CS 组。两组切口长度、下地行走时间、住院天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CS 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骨折愈合时间短、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低、术后 6 个月 Harris 评分高、退订率低等优势,临床效果显著;但 4CS 比 3CS 需要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术中透视次数多。
2023, 31(20):1865-1869.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20.08
摘要: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骨修复材料有异体骨、自体骨、人工骨等。异体骨植入人体后可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人工骨价格昂贵、成骨作用弱;自体骨来源比较局限,取骨也会给患者造成额外损伤;上述材料的缺点均影响了骨修复材料在临床上的应用。近年来,锂及相关生物材料因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作用而在骨修复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现就锂元素及其相关生物医学材料如水凝胶、生物支架、纳米涂层等在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和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修复骨缺损提供新的视野。
2023, 31(20):1870-1874.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20.09
摘要:腰椎间盘切除术后髓核再突出(postoperative relapse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rLDH)压迫神经易引发腰椎术后综合征 (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 FBSS)。由于纤维环的供血主要来自周围节段性动脉分支的小血管,纤维环裂口瘢痕形成多需 3~6 个月。破口处形成的新瘢痕强度较低,当椎间盘内压力极速增加时,残余髓核多会从瘢痕处再次突出。同时由于椎管内的炎性因子通过纤维环破口进入椎间盘,进一步加重了椎间盘的退变。纤维环修复能够促进破口瘢痕的愈合,明显增强瘢痕的硬度, 降低髓核再突出率,减少术后翻修的可能。随着脊柱外科微创化理念的流行,纤维环修复的方式逐渐从开放式椎板开窗手术转变为内镜微创手术。因此,本文就不同术式下行纤维环修复作一综述。
2023, 31(20):1875-1879.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20.10
摘要:儿童桡骨远端干骺交界区(diametaphysis, DMP)骨折是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与干骺端骨折不同,其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尚未达成共识。DMP 骨折容易发生再移位、骨不连等并发症,需给予重视。本文通过查阅儿童桡骨远端 DMP 骨折的相关文献,对其诊断标准、解剖特点、治疗方法及其并发症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提高该型骨折的临床识别度,为选择恰当治疗方法、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提供依据。
2023, 31(20):1880-1885.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20.11
摘要:[目的] 探讨两种中药制剂,即右归和补益,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代谢、骨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48 只雌性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右归组和补益组,每组 12 只。假手术组动物不切除两侧卵巢,仅将卵巢周围的脂肪切除;其他动物切除双侧卵巢。术后 2 周所有动物每日上午灌胃 1 次,连续灌胃 12 周,右归组和补益组分别给予相应中药汤剂,药量为每次 0.875 ml /100 g;假手术组、模型组以等量的 0.9%氯化钠溶液。12 周后,采集血液和 24 h 内尿液,取左侧股骨进行骨密度及骨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模型组尿 Ca/Cr [(0.6±0.3) vs (0.4±0.1), P<0.05] 和尿 P/Cr [(0.7±0.2) vs (0.5±0.1), P< 0.05] 显著高于假手术组;补益组 Ca/Cr [(0.3±0.1) vs (0.5±0.2 ) vs (0.4±0.1), P<0.05] 和 P/Cr [(0.3±0.2) vs (0.6±0.3 ) vs (0.5±0.1), P< 0.05] 显著低于右归组和假手术组。模型组 ALP 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补益组和右归组 [(193.4±9.2) U/L vs (128.6±10.4 ) U/L vs (110.4±9.8) U/L vs (128.9±8.5) U/L, P<0.05];而模型组的 PINP [(186.5±20.3) pg/ml vs (238.9±18.6) pg/ml vs (235.9±18.6) pg/ml vs (207.6±21.1) pg/ml, P<0.05] 和 BMP-2 [(10.5±0.1) pg/ml vs (15.8±0.2) pg/ml vs (15.7±0.3) pg/ml vs (13.2±0.4) pg/ml, P<0.05] 显著低于其他三组。补益组 ALP 水平显著低于其他组,而 PINP、BMP-2 浓度高于模型组和右归组 (P<0.05),与假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益组骨密度、最大载荷、最大位移显著高于模型组、右归组(P<0.05),与假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补肾健脾、益精填髓法具有对抗骨质疏松的效果。
2023, 31(20):1886-1889.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20.12
摘要:[目的]介绍髌骨内侧筋膜条转位联合缝线增强及内侧紧缩治疗儿童髌骨脱位的手术技术和初步结果。[方法]2020 年 3 月—2022 年 9 月,作者对髌骨脱位 15 例儿童采用上述手术治疗。首先行关节镜检查,清理关节腔内积血和软骨小碎块, 清除增生滑膜组织。于髌骨内侧缘行 4 cm 切口,沿髌骨内侧纵向切取宽约 1 cm 的筋膜条,保留近近端附着完整,远端编织缝合;筋膜条经皮下引至股骨内上髁,用缝线锚钉固定,最后紧缩缝合髌骨内侧筋膜。[结果] 15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 2~30 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发生髌骨再脱位或半脱位。Lysholm 评分由术前 (59.9±9.3) 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 (91.7±4.5) 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影像测量髌骨倾斜角 (patellar tilt angle, PTA) 由术前 (30.5±8.9)°减小至末次随访时 (7.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骨内侧筋膜条转位联合缝线增强及内侧紧缩治疗儿童髌骨脱位技术简单易行,初期疗效满意,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2023, 31(20):1890-1894.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20.13
摘要:[目的]介绍由周围室至中央室髋关节镜治疗髋臼盂唇损伤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患者全麻后平卧于牵引架上,患肢屈髋 10°,外展 25°,内旋位,C 形臂 X 线机透视辅助下在髋部前、外侧方做体表标志。自前外侧入路插入钝头关节镜鞘套内芯,可感觉触及一坚韧组织,将鞘套内芯左右分离组织后拔出,将关节镜从前外侧入路置入,看见关节镜镜头位于髋关节囊前方。从前方入路插入等离子刀头,分离前方关节囊外组织,显露髋关节囊前方及前外侧。“Y”形切开髋关节囊前侧、外侧。将关节镜插入关节内,观察外侧间室。牵引患肢,显露并探查中央间室。探查盂唇损伤情况,并缝合修复盂唇。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 24~96 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 VAS 评分 [(6.7±1.2), (2.1±0.7), P<0.001]、Harris 评分 [(52.8±6.4), (86.9±4.7), P<0.001] 均显著改善,无患者需要翻修或者二次手术。[结论]由周围室至中央室髋关节镜治疗髋臼盂唇损伤的技术可行,缩短了术中牵引时间,初步临床效果满意。
2023, 31(20):1895-1898.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20.14
摘要:[目的] 介绍电磁导航引导经皮椎弓钉固定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020 年 1 月— 2022 年 1 月 30 例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应用电磁导航引导经皮椎弓钉固定。采用全身麻醉,取俯卧位,于手术区域尾侧安放磁场发生器,利用 2 根克氏针固定患者定位器,安放侧正位导航桥架,依次行侧、正位透视及上传,完成系统匹配。校准导航穿刺针成功后,完成导丝置入,依次经皮置入椎弓钉,再置入双侧棒,紧固钉-棒系统,完成固定。[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神经及血管损伤,平均随访时间 (12.1±2.3) 个月。末次随访时 VAS 评分 [(0.3±0.1), (6.3±0.3), P<0.05] 和 ODI 评分 [(3.2±0.6), (40.3±0.8), P<0.05] 较术前显著减少。术后 1 周伤椎后凸 Cobb 角 [(6.4±0.9)°, (23.4±1.6)°, P<0.05]、伤椎前缘压缩率 [(3.4±0.5)%, (30.5±2.5)%, P<0.05] 均较术前显著减少,随访期间无断钉、断棒、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电磁导航引导经皮椎弓钉固定胸腰椎爆裂骨折,能有效恢复伤椎高度,明显减轻患者症状,医患辐射暴露较少,脊柱稳定性恢复好。
2023, 31(20):1899-1901.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20.15
摘要:[目的]介绍骨软骨移植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距骨软骨缺损的手术技术及初步结果。[方法]对 8 例距骨软骨缺损行自体骨软骨移植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术前制定植骨方案。踝关节前侧入路暴露胫骨及距骨磨损的软骨面并预制植骨圆形凹槽,于股骨外侧髁非负重软骨面取大小与预制植骨凹槽相同的柱状软骨,挤压置入预制凹槽内部,同时注入富血小板血浆。 [结果] 8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 (24.5±4.4) 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踝关节 VAS 评分显著降低 [(7.3±1.0), (1.0±0.3), P<0.05],AOFAS 踝与后足评分显著增加 [(43.3±4.4), (87.6±5.7), P<0.05]。术后 24 个月踝关节的生存率达到 100%。[结论]骨软骨移植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距骨软骨缺损技术可行,近期临床疗效良好。
2023, 31(20):1902-1905.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20.16
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牵引下直接前侧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2021 年 6 月 358 例牵引下 DAA-THA 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并记录发生原因。[结果]358 例患者中 63 例发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17.6%。并发症发生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股外侧皮神经损伤 (8.1%) >双下肢不等长 (3.4%) >切口渗液 (2.8%) >踝关节疼痛 (1.7%) 以及假体周围骨折 (1.7%)。[结论]股骨颈骨折牵引下 DAA-THA 存在双下肢不等长、切口渗液、踝关节疼痛、假体周围骨折、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充分掌握患者病情,提高手术技术和重视术后康复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23, 31(20):1906-1909.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20.17
摘要:[目的] 分析骨科参保患者住院费用结构与总费用的关联度,为合理控制骨科患者的住院费用,保障医保基金安全、制约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某院骨科 2019 年—2022 年参保患者 7 773 名,依据费用结构的分类,将骨科参保患者住院总费用分为 6 类,针对 6 个评价项以及 6 项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并且以次均费用作为“参考值”,研究 6 个评价项与次均费用的关联关系。[结果]2019 年—2022 年骨科参保患者住院次均费用呈先升后降趋势,但总体呈上升趋势,2020 年涨幅比例最大。药占比趋势同住院次均费用,耗材占比则相反,呈上升趋势。在灰色关联分析中,医保付费前,医疗费的关联度最高。医保付费后,耗材费的关联度最高。其次是医疗费和管理费。[结论]骨科参保患者住院费用医保监管重点应为高值耗材,其次为合理用药和合理收费的监管。同时重视骨科护理人员价值,提高医务人员诊疗积极性。在医院层面重视并逐步探索推进 DIP 支付方式改革,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
2023, 31(20):1910-1913.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20.18
摘要:[目的] 观察定向肌群引导训练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效果。[方法] 2021 年 10 月—2022 年 10 月本科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 60 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0 例实施定向肌群引导训练(训练组),另外 30 例采用常规康复(常规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住院期间并发症。随着时间推移,两组患者疼痛 VAS 评分、Harris 评分、关节 ROM 和 Tinetti 试验的表现导向活动评估(performance oriented mobility assessment, POMA)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 1 个月训练组在 VAS 评分 [(0.9±0.7) vs (3.3±0.9), P<0.001]、Harris 评分 [(81.8±5.8) vs (67.2±4.3), P<0.001]、髋关节 ROM [(94.6±9.9) vs (77.2±7.4), P<0.001] 和 POMA 评分 [(25.3±1.4) vs (21.5±1.1), P<0.001] 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结论]定向肌群引导训练能够改善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增加髋关节肌肉力量及平衡能力,提高患者下床适应能力。
2023, 31(20):1914-1917.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20.19
摘要:[目的] 总结武警官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探讨 CT 定位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CT guided endoscopic discectomy, CTED)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0 年 6 月—2020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 92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武警官兵的临床资料,均采用 CTED 治疗。评价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92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63.5±19.7)min。术中 CT 扫描次数平均 (7.8±1.7) 次。随访时间平均 (52.3±38.3) 个月。与术前相比,出院时和末次随访时 VAS 评分 [(7.4±0.9), (1.6±0.7), (1.1±0.3), P<0.05] 和 ODI 评分 [(74.5±11.7), (18.6±3.0), (14.4±1.3) , P<0.05] 显著减少,而 JOA 评分显著增加 [(9.0±3.2), (26.1±2.3), (28.0±1.2), P<0.05] 。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出院及末次随访时,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显著降低 [(9.1±1.3) mm, (8.6±1.3) mm, (8.0±1.2) mm , P<0.05],腰椎前凸角显著增大 [(22.3±4.6)°, (27.7±4.9)°, (27.0±3.6)°, P<0.05],突出物显著减少 [例,无/有 (0/92), (92/0), (90/2), P<0.05]。[结论]CTED 治疗武警官兵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微创、精准、安全、恢复快、疗效好等优势。
2023, 31(20):1918-1920.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20.20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