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31卷第2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临床论著
    • 爱惜邦缝线与钢丝张力带固定髌骨骨折的比较△

      2023, 31(22):2017-2021. DOI: DOI:10.3977/j.issn.1005-8478.2023.22.01

      摘要 (356)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爱惜邦缝线与钢丝张力带固定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 年11 月—2021 年12 月本科收治的41 例髌骨骨折患者。根据医患沟通结果,23 例采用缝线张力带固定(缝线组),18 例采用钢丝张力带固定(钢丝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结果及影像资料。[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58.0±2.0) min vs (57.2±2.3) min, P>0.05]、切口总长度[(7.8±0.3) cm vs (8.0±0.5) cm, P>0.05]、术中失血量[(60.4±2.0) ml vs (55.6±2.4) cm, P>0.05]、切口愈合[甲/乙/丙, (22/1/0) vs (16/2/0),P>0.05] 以及住院时间[(11.0±0.6) d vs (12.5±0.7) d, P>0.05] 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平均随访(17.2±1.0) 个月,两组恢复完全负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 评分显著减少(P<0.05),而Kujala 评分、Lysholm 评分、Bostman 评分和膝伸-屈ROM 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骨折复位质量、Insall-Salvati 指数、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爱惜邦缝线张力带固定髌骨骨折可以获得与钢丝张力带相当的临床疗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爱惜邦缝线张力带有可能替代传统钢丝张力固定。

    • 抗生素骨水泥联合负压闭合治疗胫腓骨Gustilo-Ⅲ型骨折△

      2023, 31(22):2022-2028.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22.02

      摘要 (210)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抗生素骨水泥联合负压辅助创面闭合(vacuum-assisted closure, VAC) 治疗胫腓骨Gustilo-Ⅲ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 年3 月—2021 年9 月本院收治的胫腓骨Gustilo-Ⅲ型骨折6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31 例采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VAC 治疗(联合组),29 例采用单一VAC 治疗(VAC 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检验结果与随访情况。[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的一期手术时间和VAS 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组的二期术前时间[(9.9±1.7) d vs (11.0±1.9) d, P=0.014]、渗出评级[0/I/II/III/IV, (6/17/5/3/0) vs (2/11/10/4/2), P=0.017]、肉芽评级[I/II/III/IV, (18/8/4/1) vs (9/12/6/2), P=0.048]、细菌培养转阴率[阳/阴, (1/23) vs (6/17), P=0.035]、创面闭合方式[缝合/植皮/皮瓣, (24/5/2) vs (13/11/5), P=0.034]、创面愈合时间[(25.8±5.1) d vs (29.6±5.5) d, P=0.007]、住院时间[(29.6±4.5) d vs(33.0±5.5) d, P=0.011] 和治疗费用[(6.3±0.5) 万元vs (6.7±0.6) 万元, P=0.003] 均显著优于VAC 组。实验室检查方面,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的WBC、NEU、CRP 和ESR 均显著下降(P<0.05)。二期术前联合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VAC 组(P<0.05)。联合组的骨折愈合时间[(6.2±1.7) 个月vs (7.3±1.5) 个月, P=0.011] 和骨折愈合情况[良好/延迟/骨不连/骨髓炎, (25/4/1/1) vs (17/6/2/4),P=0.016] 显著优于VAC 组。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的局部瘢痕情况和患肢功能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3 个月联合组的局部瘢痕情况和患肢Johner-Wruh 功能评级显著优于VAC 组(P<0.05),术后6、12 个月两组间局部瘢痕情况和患肢功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VAC 组(P<0.05)。[结论] 与单一采用VAC 治疗相比,抗生素骨水泥联合负压辅助创面闭合具有缩短治疗周期,降低感染风险和促进骨折愈合等优点。

    • 桥接系统两种构型固定股骨远端骨折比较△

      2023, 31(22):2028-2034.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22.03

      摘要 (203)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桥接系统(bridge combined fixation system, BCFS) 混棒固定(hybrid fixation) 与双棒固定(double-rodfixation, DRF) 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 年1 月—2020 年12 月本院应用BCFS 固定股骨远端骨折36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医患沟通结果,17 例采用HF,另外19 例采用DRF。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HF 组的手术时间[(110.8±16.6) min vs (97.5±13.4) min, P<0.05] 和切口长度[(22.9±4.2) cm vs (19.6±3.0) cm, P<0.05] 显著多于DRF 组,但两组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术后引流量、切口愈合等级及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时间均超12 个月,HF 组的下地行走时间[(31.9±9.1) d vs (40.4±9.1) d, P<0.05]和完全负重活动时间[(117.0±32.4) d vs (149.0±44.7) d, P<0.05] 显著早于DRF 组。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膝ROM、HSS 评分及Schatzker-Lambert(S-L) 评级均显著增加(P<0.05);术前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相同时间点两组膝屈-伸ROM 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个月,HF 组的HSS 评分显著优于DRF 组[(60.2±4.2) vs (56.5±5.1),P<0.05],但术后6 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HF 组的S-L 评级[优/良/可/差,术后6 个月(7/9/1/0) vs (3/9/5/2), P<0.05;末次随访时(14/2/1/0) vs (9/8/1/1), P<0.05] 显著优于DRF 组。影像方面,两组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 组的FTA 角度显著小于DRF 组(P<0.05)。[结论] 相较于双棒桥接系统,混棒式桥接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获得稳定固定的同时,可避免股骨远端内翻畸形,对于粉碎性骨折,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踝部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是否修复三角韧带

      2023, 31(22):2035-2040.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22.04

      摘要 (194)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开放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RIF) 是否缝合锚修复三角韧带(deltoid ligament,DL) 治疗踝关节骨折伴DL 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 年1 月—2020 年12 月本院采用ORIF 治疗的踝关部骨折伴DL 断裂的76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38 例ORIF 术中修复DL,另外38 例ORIF 术中未修复DL。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 76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修复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和术中失血量显著大于未修复组(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2~28 个月,平均(18.7±4.6) 个月。修复组患者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未修复组(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踝背伸-跖屈ROM、AOFAS 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外翻试验显著改善(P<0.05),VAS 评分显著减少(P<0.05)。相应时间点,修复组的AOFAS 评分、踝背伸-跖屈ROM、外翻试验和VAS 评分均显著优于未修复组(P<0.05),但修复组足内翻-外翻ROM 显著小于未修复组(P<0.05)。影像方面,修复组骨折复位质量显著优于未修复组(P<0.05),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MCS 和TT 均显著减少(P<0.05)。末次随访时修复组MCS 和TT 显著低于未修复组(P<0.05)。[结论] ORIF 术中采用缝合锚修复DL 有利于改善踝部骨折伴DL 损伤的临床效果。

    • 带线锚钉经皮与开放缝合急性跟腱断裂的比较△

      2023, 31(22):2041-2046.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22.05

      摘要 (148)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经皮与开放缝合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 年10 月—2021 年10 月本院手术治疗的急性跟腱断裂35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16 例采用带线锚钉闭合缝合(经皮组),19 例采用切开缝合(开放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经皮组手术时间[(56.6±10.4) min vs(81.7±28.7) min, P=0.003]、切口长度[(1.9±0.6) cm vs (7.7±3.5) cm, P<0.001]、术中失血量[(10.6±6.0) ml vs (26.0±15.8) ml, P<0.001]、住院时间[(8.2±1.6) d vs (11.1±3.5) d, P=0.015] 均显著优于开放组,而两组下地行走时间及切口愈合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平均(21.8±7.1) 个月,经皮组术后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开放组[(8.4±1.0) 周vs (12.8±3.1)周, P=0.005]。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AOFAS 和ATRS 评分,以及足跖屈-背伸ROM 均显著改善(P<0.05)。经皮组术后1 个月[(1.6±0.4) vs (2.3±0.7), P=0.001] 和术后6 个月[(0.9±0.3) vs (1.3±0.4), P=0.004] 的VAS 均显著优于开放组,相应时间点,两组间AOFAS、ATRS 评分和足跖屈-背伸ROM 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切开缝合治疗相比,带线锚钉经皮缝合手术创伤小,更有利于功能恢复。

    • 改良Ma-Griffith 经皮与开放缝合急性跟腱断裂比较

      2023, 31(22):2047-2051.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22.06

      摘要 (141)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经皮修复与开放修复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5 年7 月—2020 年2 月于本院手术治疗的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72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38 例改良Ma-Griffith 经皮修复(微创组),另外34 例采用传统开放修复(开放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和随访资料。[结果] 微创组手术时间[(45.5±5.9) min vs (49.0±7.0) min , P<0.05]、切口总长度[(5.5±0.8) cm vs (7.9±0.9) cm , P<0.05]、术中失血量[(16.1±4.1) ml vs (25.9±4.9) ml , P<0.05]、下地行走时间[(4.0±1.6) d vs (7.0±1.7) d , P<0.05]、切口愈合等级[甲/乙/丙, 38/0/0 vs 30/4/0, P<0.05]、住院时间[(8.2±1.9) d vs (12.0±2.5) d , P<0.05] 均显著优于开放组。微创组腓肠神经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开放组(20.1% vs 2.9%, P<0.05),但微创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开放组(0.0% vs 11.8%, P<0.05)。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5.9 ±2.8) 个月,微创组术后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开放组[(59.3±4.7) d vs (87.8±4.4) d, 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VAS 评分显著减小(P<0.05),而AOFAS 评分及踝关节活动度显著增加(P<0.05)。在术后1 个月,微创组的VAS [(1.9±0.6) vs (3.9±0.8), P<0.05]、AOFAS [(86.0±3.4) vs (74.7±5.0),P<0.05]、ATRS 评分[(89.2±4.0) vs (77.2±4.0), P<0.05] 及踝关节活动度[(48.7±3.6)° vs (39.7±4.1) °, P<0.05] 均显著优于开放组(P<0.05),但是,末次随访时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修复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虽然腓肠神经损伤的风险较高,但与开放修复术相比,能明显降低跟腱断裂后的感染率,促进术后早期功能恢复。

    • >综述
    • 骨整合假肢的现状与展望△

      2023, 31(22):2052-2055.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22.07

      摘要 (168)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骨整合假肢指与截肢端骨组织直接整合连接的假肢。近30 年来骨整合假肢技术快速发展,迄今为止,全球已经有数十家治疗中心以及超过1 千例患者使用骨整合假肢。相对于传统型假肢,骨整合假肢在其功能及舒适度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尽管当前骨整合假肢发展出不同的类型、固定方式及手术方法,但骨整合假肢仍然面对感染、假肢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及风险。因此骨整合假肢技术仍需要不断地完善与改进。本文主要论述了骨整合假肢的各种类型及特点,总结了骨整合假肢临床应用的优势及并发症,为今后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 远端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2023, 31(22):2056-2061.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22.08

      摘要 (270)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远端综合征(Far-out syndrome, FOS) 是一种以椎间孔外L5 神经根受压引起的不同临床症状为特征的疾病。它区别于神经根在常见位置受到压迫,具有独特的解剖学特征。为了明确FOS 的诊断,CT、MRI 等是较好的诊断方法。对于确诊FOS 的患者也应考虑保守治疗,但如果出现了无法缓解的症状,手术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减压肯定是有效的,但是否进行融合手术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此疾病很少被报道,对于最佳治疗方法至今没有共识,也缺乏大样本的疗效分析和对照研究。未来应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更好地诊断与治疗该疾病。

    • 全髋关节置换致坐骨神经损伤:1例报告和综述

      2023, 31(22):2062-2067.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22.09

      摘要 (142)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坐骨神经损伤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少见的并发症之一,造成神经损伤的原因包括术中对神经的直接损伤、肢体延长、骨水泥相关热损伤、术后血肿等。尽管已知这些常见的病因,仍有一半的神经损伤无法明确病因。虽然有较多的危险因素被先后报道,然而没有单一的一项被认为是最显著的危险因素。积极的手术探查、神经松解能改善神经功能,保守治疗适用于一部分明确无器质性病因的患者。坐骨神经损伤的预后往往无法预测,对于哪些因素可以决定这种损伤的演变并没有达成共识。本文报道1 例全髋关节置换导致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病因、危险因素、治疗和预后进行文献综述。

    • 质子感知受体在骨代谢中的研究进展

      2023, 31(22):2068-2071.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22.10

      摘要 (142)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卵巢癌G 蛋白偶联受体1(ovarian cancer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1, OGR1) 亚家族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中,该受体具有质子敏感特性,可以通过受体组氨酸残基感知细胞外pH 值变化,对人体细胞功能进行调节。质子感知受体不仅与肿瘤的发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及血管系统等密切相关,还能调节成骨细胞骨形成和破骨细胞骨吸收来影响骨代谢。当骨形成和骨吸收动态平衡被打破以后,会导致骨量异常以及相关骨病的发生。本文就质子感知受体在骨代谢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基础研究
    • 连续低强度超声对骨软骨体外保存的影响△

      2023, 31(22):2072-2077.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22.11

      摘要 (101)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究连续低强度超声(continuous low intensity ultrasound, cLIUS) 对骨软骨体外保存的影响。[方法] 6 个月
      龄猪股骨髁获取骨软骨标本60 个,随机分为两组,均于DMEM 培养液在4℃保存。静态组不做超声处理。超声组每天给予20
      min 超声刺激,频率42 kHz,电功率50 W。于第14、28 d 检测细胞存活率、蛋白多糖表达、组织形态学、生物力学性能。
      cLIUS 刺激2 h 后检测ERK 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第14 d,超声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静态组[(75.5±1.8)% vs (65.6±1.5)% , P<
      0.05];随时间推移,两组细胞存活率均显著下降(P<0.05);第28 d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染色显示,第
      14 d,超声组组织形态结构优于静态组,且番红O 染色IOD [(224.7±4.1) vs (166.5±3.7) , P<0.05]、甲苯胺蓝染色IOD [(223.7±6.0)
      vs (166.7±5.0) , P<0.05] 均显著高于静态组;第28 d 两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组织形态结
      构紊乱,蛋白多糖显著流失(P<0.05)。第14 d,超声组杨氏模量显著优于静态组[(8.7±0.3) MPa vs (7.0±0.0) MPa, P<0.05];第
      28 d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杨氏模量显著下降(P<0.05)。超声刺激2 h 后,超声组ERK 蛋白表
      达水平显著高于静态组[(0.9±0.1) vs (0.5±0.2), P<0.05]。[结论] cLIUS 可以提高猪骨软骨的体外保存效果,延长保存时间,上调
      ERK 蛋白的表达水平。

    • 可视化电磁导航系统髓内钉股骨模型置钉测试△

      2023, 31(22):2078-2082.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22.12

      摘要 (102)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测试一种国产可视化电磁导航系统并观察其在股骨模型髓内针远端锁定螺钉置入效果。[方法] 运用测量3个互相垂直的磁场强度变化率,推算出待测物体坐标位置的测量原理,采用定位线圈与磁阻传感器结合的方案,研发出可视化导航系统。将30 根人工股骨模型随机分为导航组和常规组,每组各15 个。两组将髓内针连带手柄插入股骨模型中。导航组采用可视化电磁导航系统辅助髓内针远端3 枚螺钉锁入;常规组采用机械瞄准器辅助远端3 枚螺钉锁入;记录两组3 枚螺钉的锁入时间及一次置钉成功率。[结果] 两组第1、2、3 枚螺钉锁入时间按置入顺序均依次增加,差异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组第1 [(156.3±14.8) s vs (266.8±31.2) s, P<0.05]、2 [(230.7±17.1) s vs (318.1±32.2) s, P<0.05]、3 枚[(306.5±20.8) s vs(408.6±27.7) s, P<0.05] 螺钉锁入时间均显著少于常规组。两组3 枚螺钉一次置钉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可视化电磁导航系统定位准确,对比机械瞄准器,能明显缩短股骨模型髓内针远端螺钉锁入时间。

    • >技术创新
    • 关节镜辅助小切口修复陈旧性胸大肌撕裂△

      2023, 31(22):2083-2086.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22.13

      摘要 (141)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介绍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修复胸大肌撕裂伤的手术方法与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2020 年3 月—2022 年8月对4 例陈旧性胸大肌肱骨端止点撕裂患者行上述手术治疗。术前采用超声和核磁共振检查,准确显示损伤位置。关节镜下探查寻找损伤断端,用缝合钩镜下锁边缝合胸大肌肌腱残端,牵拉缝线松解清理损伤周围瘢痕组织,松解胸大肌断端。于胸大肌三角肌间隙行小切口,于胸大肌肱骨侧的止点钻孔,用Footprint 锚钉将肌腱缝线固定于肱骨肱二头肌腱沟外侧缘。[结果] 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血管损伤,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0~14 个月,平均随访(11.8±1.5) 个月,末次随访患者无疼痛,肩关节外展、内收、内外旋转活动范围正常,胸大肌功能及外观改善。术后6 个月重返体育运动,胸大肌肌力5 级。参照Bak 评价标准4 例患者均达到优。术后MRI 显示胸大肌形态正常。[结论] 术前MRI 与肌骨超声检查有助于显示胸大肌损伤回缩位置及质量,关节镜辅助小切口修复陈旧性胸大肌撕裂技术可行、微创,初步临床效果满意。

    • >临床研究
    • 空心钉和逆行髓内钉固定股骨颈伴股骨干骨折△

      2023, 31(22):2087-2090.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22.14

      摘要 (150)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空心钉和逆行髓内钉固定股骨颈伴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7 年1月—2020 年1月本院收治股骨颈伴同位股骨干骨折22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股骨颈空心钉固定,股骨干逆行髓内钉固定。评价临床和影像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随访(28.4±8.5) 个月。与术后3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患者Harris 评分[(54.4±2.1), (77.8±3.1), P<0.05]、HSS 评分[(80.4±2.4), (94.8±2.4), P<0.05]、髋内-外旋ROM [(50.4±2.1)°, (74.6±1.9)° , P<0.05] 、髋伸-屈ROM [(60.7±4.8)° , (90.23 ±2.9)° , P<0.05] 、膝伸屈ROM [(100.3±2.5)°, (120.8±2.1)° , P<0.05] 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所有患者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干骨折均达良好以上复位,股骨干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6.8±2.2) 个月,股骨颈骨折愈合时间为(6.1±2.0) 个月。与术后3 个月相比,末次随访Tonnis 髋关节评级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空心钉逆行髓内钉和固定股骨颈骨折伴股骨干骨折的手术损伤灵活性好,临床结果满意。

    • 氢氧混合气对肩袖损伤术后早期的影响△

      2023, 31(22):2091-2094.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22.15

      摘要 (112)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氢氧混合气对肩袖损伤术后早期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 年2 月—2021 年10 月60 例行单侧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患者。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30 例术后吸入氢氧混合气(氢氧组), 30 例术后吸入纯氧气(纯氧组)。比较两组临床结果与检验资料。[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插管30 min 后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完成12 周随访,随时间推移,术后两组VAS 评分、UCLA 和Constant-Mur-ley 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术前两组上述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周,氢氧组VAS 评分[(1.7±0.6)vs (2.2±0.7), P<0.05]、UCLA [(29.1±0.8) vs (28.3±1.5), P<0.05] 以及Constant-Murley 评分[(93.7±2.1) vs (91.4±3.9), P<0.05] 均显著优于纯氧组。检验方面,两组患者术后血清IL-6 及TNF-a 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12 周,氢氧组的IL-6 [(1.5±0.8) pg/ml vs (2.2±0.3) pg/ml, P=0.040] 和TNF-α [(2.0±0.9) pg/ml vs (2.6±0.9) pg/ml, P=0.026] 均显著低于纯氧组。[结论] 术后吸入氢氧混合气可以缓解肩关节镜术后肩关节痛疼,改善肩关节功能。

    • 两种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股骨头骨折比较

      2023, 31(22):2095-2098.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22.16

      摘要 (119)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Ganz 入路与Kocher-Langenbeck (K-L) 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Pipkin I、II 型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 年4 月—2022 年2 月本院治疗的24 例股骨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12 例采用Ganz 入路,另外12 例采用K-L 入路,比较两组临床和影像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Ganz 组在手术时间[(94.6±15.1) min vs (109.2±14.6) min, P=0.025] 和术中失血量[(254.2±78.2) ml vs (316.7±65.1) ml, P=0.045] 均显著优于K-L 组,两组切口长度、切口愈合等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平均(17.1±8.4) 个月,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及Harris 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后1 个月Ganz 组的Harris 评分显著优于K-L 组[(44.1±2.5) vs (40.2±3.0), P=0.002],其他相应时间点,两组VAS、Harris 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骨折复位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Brooker 分级、Ficat 分期及Tonnis 分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K-L 入路,Ganz 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势。

    • 两种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早期临床结果比较

      2023, 31(22):2099-2103.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22.17

      摘要 (123)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经皮内镜椎板间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 PEID) 和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UBE) 腰椎间盘切除术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 年6 月—2022 年12 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内镜下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的60 例患者资料,根据不同时期开展的技术,30 例采用PEID 术,30 例采用UBE 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实施手术,术中无严重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PEID 组手术时间[(42.4±14.2) min vs (118.5±23.8) min, P<0.001]、切口长度[(1.1±0.2) cm vs (2.4±0.3) cm, P<0.001]、术中失血量[(16.2±11.0) ml vs(39.8±6.5) ml, P<0.001]、术中透视次数[(3.8±0.9) 次vs (7.2±2.0) 次, P<0.001]、术后下地时间[(1.2±0.3) d vs (2.3±0.6) d, P<0.001]、住院时间[(4.8±2.3) d vs (6.2±2.1) d, P=0.016] 均显著优于UBE 组。术后第3 d,PEID 组腰痛VAS 评分显著优于UBE 组[(1.8±0.75) vs (2.4±1.1) , P=0.021];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腰痛VAS、腿痛VAS 和ODI 评分较均显著下降(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 标准,PEID 组优良率为90.0%,UBE 组为86.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ID 的手术创伤小于UBE,但UBE 有更宽阔的视野,有利于镜下精细操作。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全膝置换术后早期反应的影响△

      2023, 31(22):2104-2108.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22.18

      摘要 (134)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TEAS) 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 术后早期反应的影响。[方法] 2022 年5 月—2023 年6 月本科收治的KOA 拟行TKA 患者共91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46 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TEAS 治疗,45 例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及血液检验指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总失血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刺激组术后7 d [(4.5±1.4) vs (5.1±1.3), P=0.018] 和术后14 d [(2.4±1.1) vs (3.9±1.5) , P<0.001] 活动状态VAS 评分,术后7 d [(2.0±1.1) vs (2.6±1.5), P=0.043] 和术后14 d[(1.0±0.9) vs (1.4±1.1), P=0.033] 静息状态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电刺激组术后第14 d 髌上10 cm 周径[(45.3±2.9) cm vs(48.1±4.3) cm, P=0.038] 及膝关节ROM [(122.3±9.3)° vs (115.6±7.4)°, P<0.001] 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检验方面,电刺激组术后第7d 的Fib [(3.8±0.9) s vs (4.3±1.0) s , P=0.027]、D-D [(7.1±15.8) mg/L vs (14.7±23.1) mg/L , P=0.048] 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PT时间[(11.5±0.6) s vs (11.2±0.6) s, P=0.026] 显著长于常规组(P<0.05)。[结论] TEAS 有效减轻TKA 术后早期反应,促进术后康复。

    • 足部慢性骨髓炎多点取材细菌培养的意义

      2023, 31(22):2109-2112.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3.22.19

      摘要 (143)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足部骨髓炎患者清创术中不同细菌标本送检数确定足部慢性骨髓炎致病菌的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 年10 月—2022 年2 月105 例足部慢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共送检细菌培养105 次,其中送检套数分别为:29 次(1套)、36 次(3 套)、40 次(5 套)。比较各套数检出的细菌数及检出致病菌能力。[结果] 105 例慢性骨髓炎患者中有82 例检出细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比例占整个检出细菌总数的34.2%,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占12.2%。在105 次送检细菌培养中,各套细菌检出率依次为65.5% (1 套)、75.0% (3 套)、及90.5% (5 套);确定致病菌能力依次为85.0% (5 套)、55.6% (3 套),1套与5 套及3 套与5 套细菌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 套与3 套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检出致病菌方面,术中送检5 套标本检出致病菌能力最强,送检1 套标本检出致病菌能力最差。因此在确定致病菌时,建议在清创术中多位点取材、至少送检5 套细菌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