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32卷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临床论著
    • 外侧双入路镜下骨剌切除跖腱膜松解治疗跟痛症(开放获取)

      2024, 32(11):961-966.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11.01

      摘要 (152) HTML (0) PDF 1.93 M (12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外侧双入路镜下跟骨骨刺清理加跖筋膜松解术治疗跟痛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1 月—2022 年 10 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治疗的 58 例跟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29 例行经外侧双入路踝关节镜下骨刺清理加跖筋膜松解术 (手术组),29 例行保守治疗 (保守组)。比较两组治疗期、随访和影像结果。[结果] 手术组 29 例患者均顺利手术,无神经血管损伤,无切口处感染等并发症。保守组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获随访 1 年以上,随访过程中,手术组无不良现象,无症状复发;保守组 2 例分别在 6、12 个月足跟痛复发,再次给予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 随时间推移,两组 VAS、AOFAS 和 Maryland 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前两组间 VAS、AOFAS 和 Maryland 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3、6、12 个月手术组在 VAS 评分 [(3.1±1.1) vs (5.2±1.2), P<0.001; (1.6±0.8) vs (4.6±1.4), P<0.001; (0.6±0.6) vs (3.9±1.3), P<0.001]、AOFAS 评分 [(73.9±10.4) vs (52.2±14.1), P<0.001; (86.1±5.6) vs (59.0±13.3), P<0.001; (93.5±2.9) vs (62.4±13.0), P<0.001] 和 Maryland 评分 [(73.9±10.8) vs (53.0±14.0), P<0.001; (86.1±5.5) vs (59.3±12.5), P<0.001; (93.3±2.6) vs (63.0± 13.4), P<0.001] 均显著优于保守组。影像方面,手术组 29 例患者术后 X 线片显示跟骨骨刺消失,至末次随访时均未出现跟骨骨刺复发患者。保守组跟骨剌的影像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外侧双入路镜下行跟骨骨刺清理加跖筋膜松解术治疗跟痛症具有疗效好、医源性创伤少等优点。在防止跟痛症的复发方面明显优于保守治疗。

    • 膝外侧室骨性关节炎的特点与单髁置换术(开放获取)

      2024, 32(11):967-972.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11.02

      摘要 (77) HTML (0) PDF 1.76 M (12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膝外侧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KA)治疗外侧半月板切除后继发性膝骨性关节炎 (post-meniscectomy knee osteoarthritis, PMKO) 与原发性膝骨性关节炎 (primary knee osteoarthritis, PKOA) 的中期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3 年 3 月—2019 年 3 月因膝外侧室骨性关节炎行初次外侧 UKA 327 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有半月板切除史,将患者分为两组:继发组(半月板切除组)38 例,按照年龄、性别及术肢侧别进行 1∶1 配对,选择 38 例纳入原发组 (无半月板切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临床随访与影像学资料。[结果]继发组外伤史的比率 [(例, 有/ 无), (36/2) vs (0/38), P<0.001],术前 Q 角 [(15.3±3.0)° vs (12.8±3.3)°, P<0.001],术前外侧室 Kellgren-Lawrence (K-L) 分级的严重程度 [ 0/1/2/3/4, (0/0/1/13/24) vs (0/0/3/21/14), P=0.020] 均显著大于原发组,而术前膝关节屈曲挛缩角度 [(5.6±3.9)° vs (8.2±4.5)°, P=0.014] 显著小于原发组。继发组中男性在半月板切除后的无症状生存率显著大于女性(P<0.05)。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愈合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平均随访(63.2±24.6)个月,随访过程中两组均无翻修病例。两组末次随访 VAS、OKS 评分、ROM、股胫角、胫骨近端内侧角和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翻修病例。[结论]外侧 UKA 治疗膝外侧室骨性关节炎术后中期临床疗效满意。外侧半月板切除史对于外侧 UKA 的术后疗效影响不显著。

    • 基于PearlDiver数据库水泥与非水泥全膝置换比较(开放获取)

      2024, 32(11):973-978.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11.03

      摘要 (98) HTML (0) PDF 725.22 K (12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 PearlDiver 数据库的大数据,比较非水泥型与水泥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美国大型医疗记录数据库 PearlDiver 2015 年 10 月—2020 年 10 月采用 TKA 治疗的 103 231 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资料。其中 17 299 例采用非水泥型 TKA,85 932 例采用水泥型 TKA。比较两组患者术后 90 d 内的内科并发症及术后 2 年内的外科并发症。[结果]非水泥组 TKA 术后 90 d 内输血率 [例 (%), 403 (2.3) vs 1 631 (1.9), P<0.001] 和患者再入院率 [例 (%), 1 440 (8.3) vs 6 542 (7.6), P<0.001] 显著高于水泥组,但前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后者 [例 (%), 495 (2.9) vs 2 725 (3.2), P=0.032] 。两组间肺炎、肺栓塞等其他内科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水泥组术后 2 年假体无菌松动发生率显著低于水泥组 [例 (%), 318 (1.8) vs 1 811 (2.1), P=0.031] 。两组伤口并发症、假体周围感染、关节僵硬、假体周围骨折、关节翻修等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初次 TKA 中,与水泥 TKA 相比,非水泥 TKA 的围手术期失血风险显著升高,而其术后假体无菌松动的概率则相对降低。两种 TKA 在假体周围感染、关节翻修及其他并发症风险方面无明显差异。

    • 胫腓双骨折内固定是否固定腓骨的比较

      2024, 32(11):979-984.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11.04

      摘要 (110)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胫腓双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是否固定腓骨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2020 年 1 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 54 例胫腓骨双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9 例固定腓骨,25 例不固定腓骨。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固定组手术时间 [(112.4±13.3) min vs (81.0±11.2) min, P<0.001]、切口总长度 [(7.0±1.3) cm vs (4.9±1.2) cm, P<0.001] 显著长于未固定组, 但前者术中透视次数 [(3.0±0.9) 次 vs (5.1±1.4) 次, P<0.001]、术后首次触地时间 [(8.4±1.4) d vs (24.9±3.0) d, P<0.001] 均显著少于后者。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 12~18 个月。固定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未固定组 [(22.1±1.3) 周 vs (23.4±1.0) 周, P< 0.001] 。与术后 3 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 VAS、HSS、AOFAS 评分及踝背伸-跖屈 ROM 均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固定组 VAS [(0.2±0.3) vs (1.3±0.8), P<0.001]、HSS [(88.8±0.7) vs (87.3±2.1), P<0.001]、AOFAS [(91.3±6.6) vs (79.7±14.0), P< 0.001] 评分及膝伸-屈 ROM [(134.9±5.5)° vs (126.2±6.1)°, P<0.001] 、踝背伸-跖屈 ROM [(58.1±8.4)° vs (44.2±10.4)°, P<0.001] 均优于非固定组。影像方面,固定组的骨折复位优良率显著高于未固定组 (P<0.05),固定组的影像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早于非固定组 (P<0.05)。[结论]对胫腓骨双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中,固定腓骨临床结果更优,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定向肌群训练的意义

      2024, 32(11):985-990.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11.05

      摘要 (86)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腰腹肌群和髋周肌群引导训练对术后恐动症、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2 年 2 月—2022 年 12 月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77 例,根据医患沟通结果将患者分两组,38 例给予腰腹肌群和髋周肌群引导训练 (训练组),39 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 (常规组)。比较两组恐动症 TSK-17 评分、 髋关节功能 Harris 评分、疼痛 NRS 评分和生活质量 SF-12 评分的差异。[结果]术前两组间上述各项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术后第 3 d,训练组的 TSK-17 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 [(32.2±7.0) vs (37.2±6.5), P=0.002],前者的 SF-12 评分显著高于后者 [(63.1±9.2) vs (56.6±9.1), P=0.003],但两组间的 Harris 和 NR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 1 个月训练组的 TSK-17 [(25.3±4.3) vs (30.7±5.5), P<0.001]、NRS 评分 [(1.1±0.6) vs (2.4±1.0), P<0.001] 均显著低于常规组,而 Harris 评分 [(75.3±4.5) vs (70.6± 6.8), P<0.001] 和 SF-12 评分 [(70.9±7.4) vs (65.8±9.0), P=0.008] 均显著高于常规组。末次随访时,训练组的 TSK-17 评分 [(4.8±4.6) vs (7.3±5.7), P=0.033] 和 NRS 评分 [(0.6±0.5) vs (1.1±0.8), P=0.005] 均显著低于常规组,而训练组的 Harris [(81.8±5.4) vs (79.6±4.6), P=0.045] 和 SF-12 评分 [(77.8±8.3) vs (73.9±7.2), P=0.030] 均显著高于常规组[结论] 老年 THA 术后患者腰腹肌群和髋周肌群定向引导训练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恐动症的发生率,增强髋关节功能活动,提高生活质量水平。

    • L5S1椎间盘突出与后关节突发育的关系

      2024, 32(11):991-995.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11.06

      摘要 (74)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 L5S1椎间盘突出与后关节突发育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 年—2020 年本科收治的旁侧型椎间盘突出(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突出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收集 107 例腰椎 MRI 无 LDH 作为正常组,分别在 MRI 上测量两组 L5S1关节突关节角度(facet joint, FJ)及两组邻近 L4/5 FJ。计算左右侧 FJ 差值,差值>10°定义为双侧 FJ 不对称。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 L5S1 LDH 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突出组 102 例,正常组 107 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年龄、性别、BMI、L4/5( ∠C)、L5S1( ∠C)、L4/5( ∣∠α-∠β∣)、L4/5 不对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突出组 L5S1( ∣∠α-∠β∣) [(10.2±5.4)° vs (4.9±7.6)°, P<0.001]、L5S1 不对称发生率 [例 (%), 59 (57.8) vs 14 (13.0), P<0.001]、L4/5 与 L5S1∠C 差绝对值 [(18.0±13.6)° vs (14.1±9.3)°, P=0.016]、L4/5 与 L5S1∠α 差绝对值 [(12.0±8.2)° vs (8.7±5.9)°, P<0.001]、L4/5 与 L5S1∠β 差绝对值 [(9.4±7.8)° vs (7.4±5.0)°, P=0.026] 显著大于正常组。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L5S1( ∣∠α-∠β∣)(OR=1.245, P<0.001)、L4/5与 L5S1∠C 差绝对值(OR=1.049, P<0.001)是 L5S1旁侧型突出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5S1旁侧型 LDH 与 L5S1( ∣∠α-∠β∣)、L4/5与 L5S1∠C 差绝对值具有相关性。

    • >综述
    •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髌股关节炎的研究现状

      2024, 32(11):996-1000.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11.07

      摘要 (76)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膝关节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一种以膝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前交叉韧带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 损伤是临床常见疾病,前交叉韧带重建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ACLR) 技术已经成为 ACL 损伤的首选治疗方法。有学者提出 ACLR 是继发髌股关节 OA 的危险因素之一,髌股关节 OA 与膝关节 OA 密切相关。因此,减少 ACLR 术后髌股关节 OA 的发生也是减少或延缓膝关节 OA 的重要环节。目前关于 ACLR 术后发生髌股关节 OA 的机制尚未清楚。本文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对 ACLR 术后髌股关节 OA 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3D打印生物工程骨支架的相关研究进展

      2024, 32(11):1001-1006.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11.08

      摘要 (80)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组织工程学支架在人体骨缺损的修复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常规方法尚未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在骨组织工程中,制备高性能支架是研究的重点。该领域主要生产具有理想形状、结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骨组织工程支架,以提高支架生物性能和提升修复骨缺损的效果。3D 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的许多行业广泛运用。3D 打印技术通过定制形状和结构,有可能制备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使其具有仿生宏观或微观结构、合理的机械性以及良好的细胞或组织相容性。 本文简要综述了 3D 打印制备不同类型骨组织支架的研究进展, 并介绍了 3D 打印设计和制造骨组织工程支架最新理念。

    • 伴骨异常髌骨脱位的单纯内侧髌股韧带重建

      2024, 32(11):1007-1012.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11.09

      摘要 (72)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髌骨脱位是临床常见的膝关节运动损伤,尤其以青少年多见。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会出现慢性髌骨不稳,对关节软骨造成继发性损伤,进一步限制日常活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以往的研究表明,内侧髌股韧带 (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 ment, MPFL) 在防止髌骨外侧脱位中起主要作用,而在髌骨脱位中常伴 MPFL 撕裂。因此,MPFL 重建术逐渐成为治疗髌骨脱位的主流术式。然而,对于伴骨异常的髌骨脱位患者,单纯 MPFL 重建术的临床疗效仍存在争议。本文就单纯 MPFL 重建治疗伴骨异常髌骨脱位疗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 3D打印矫形鞋垫在下肢畸形应用的现状

      2024, 32(11):1013-1017.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11.10

      摘要 (67)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下肢畸形可分为短缩、旋转、成角以及复合畸形。畸形会造成下肢生物力线改变、足底压力分布异常,引起运动功能的损害,造成患者疼痛及活动受限。3D 打印矫形鞋垫通过重新分布足底压力,纠正下肢生物力线,有效治疗下肢畸形。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探讨了引起下肢畸形足底压力变化的相关因素,阐述了 3D 矫形鞋垫在下肢畸形的相关应用及效果,为 3D 矫形鞋垫在临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 >基础研究
    • 超重与髋骨性关节炎基因关系的孟德尔法研究

      2024, 32(11):1018-1022.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11.11

      摘要 (71)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采用孟德尔随机化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MR) 的方法,探讨超重与髋关节骨关节炎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的公开数据开展研究,以超重作为暴露因素,以髋关节骨关节炎作为结局因素,提取与超重相关的工具变量 (instrumental variable, IV)。采用逆方差加权法 (inverse-variance weighted, IVW) 为主的 MR 方法。此外,使用 MR-Egger 法、加权中位数法 (weighted median, WME)、加权模型法 (weighted mode, WM) 和简单众数法 (simple mode, SM) 补充验证研究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敏感性分析和多效性分析。[结果]IVW 结果显示,超重与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呈正性相关关系(OR=1.720, 95% CI 1.320~ 2.250; P=6.23942E-05<0.01);MR-Egger 分析结果提示本研究不存在多效性(P=0.503);Cochran's Q 检验结果 P=0.540,提示本研究结果不存在异质性;留一法检测分析依次剔除每个用于 MR 分析的单核苷酸多样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 表明单个 SNP 不能明显影响总体的有效性,说明本研究结果稳定法可靠。[结论]超重和髋关节骨关节炎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 柱形金属补块修复膝关节翻修胫骨缺损的有限元分析(开放获取)

      2024, 32(11):1023-1028.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11.12

      摘要 (71) HTML (0) PDF 3.00 M (12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柱形金属补块应用于膝关节翻修胫骨缺损,对胫骨平台假体稳定性和胫骨平台骨应力的影响。[方法] 利用人工胫骨模型建立三维计算模型,制作胫骨内侧平台骨缺损并模拟膝关节翻修手术。在传统手术模型中,使用骨水泥修复骨缺损;而在柱形金属补块手术模型中,使用柱形金属补块修复骨缺损。两种手术模型中均使用延长杆和锥形金属补块。给模型加载负荷,测量和比较两种手术模型的胫骨内侧平台骨-骨水泥界面微动和骨 von Mises 应力。[结果]传统手术模型和柱形金属补块手术模型中胫骨内侧平台松质骨-骨水泥界面微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1±0.3) μm vs (1.0±0.4) μm, P=0.365],但是,传统手术模型的胫骨内侧平台皮质骨-骨水泥界面微动显著大于柱形金属补块手术模型 [(2.7±1.2) μm vs (2.6±1.2) μm, P=0.032]。此外, 传统手术模型的胫骨内侧平台松质骨 von Mises 应力显著小于柱形金属补块手术模型 [(0.2±0.0) MPa vs (0.7±0.1) MPa, P<0.001],尽管两个模型胫骨内侧平台皮质骨 von Mises 应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0±1.3) MPa vs (3.9±1.3) MPa, P=0.071]。[结论] 柱形金属补块修复膝关节翻修胫骨缺损,可以增加假体稳定性和胫骨平台骨应力。

    • >技术创新
    • 3D打印辅助C1/2椎弓根钉固定治疗II型齿状突骨折

      2024, 32(11):1029-1032,1037.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11.13

      摘要 (72)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介绍 3D 打印辅助 C1/2 椎弓根钉固定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 14 例被诊断为Ⅱ型齿状突骨折的患者,术前定制 3D 模型及导航模板,完成术前手术模拟,确定内固定物尺寸、进钉点和深度。行后正中切口,单极和双极电凝显露椎板、棘突后,将 3D 模型与相应椎板、小关节、棘突相匹配,术者用细钻头磨钻沿导板导航方向钻探,探查无误后置入椎弓根螺钉,连接钛棒固定。在确认骨折愈合 3 个月以后移除置入物。[结果]14 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未出现椎动脉损伤、神经损伤或切口感染。与术前相比,术后 6 个月 VAS 评分 [(7.3±0.8), (2.9±0.6), P<0.001] 和 NDI 评分 [(61.8±4.9), (32.1±3.0), P<0.001] 显著降低。所有患者在术后 9~12 个月实现了骨折愈合,术后 12 个月左右拆除内固定物。与拆除内固定装置前相比,拆除内固定装置后 7 d 的颈椎旋转活动度 [(55.8±7.0)°, (85.1±11.9)°, P<0.001] 和 NDI 评分 [(25.2±4.9), (10.3±2.7), P<0.001] 均显著改善。[结论]3D 打印辅助 C1/2椎弓根钉固定Ⅱ型齿状突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内固定取出后能显著恢复颈椎活动度。

    • >临床研究
    • 单髁置换术胫骨假体后倾角的影响

      2024, 32(11):1033-1037.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11.14

      摘要 (67)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胫骨假体不同后倾角对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8 月—2022 年 6 月本院关节外科治疗的 59 例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 PTS 角分为 PTS<6°组,和 6°≤PTS≤9°组。评价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59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手术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平均(12.6±4.9)个月。与术前相比, 术后两组 ROM、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均显著增加 (P<0.05),术后 6 个月,6°~9°组的 ROM [(119.3±9.1)° vs (113.4± 10.4)°, P<0.001]、KSS-临床评分 [(95.3±7.8) vs (91.3±6.2), P=0.035]、KSS-功能评分 [(92.6±5.9) vs (88.9±7.6), P=0.041] 均显著优于< 6°组。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 1 个月 mFTA 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 mFTA、FC-VA、TC-VA 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组的 PTS 显著小于 6°~9°组 [(5.2±0.3)° vs (7.9±0.4)°, P<0.001]。[结论] 固定平台 UKA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中 6°≤PTS≤9°的 PTS 有利于改善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和功能。

    • 纳洛酮胸腰筋膜平面阻滞在TLIF术后镇痛效果

      2024, 32(11):1038-1041.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11.15

      摘要 (68)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纳洛酮胸腰筋膜平面(thoracolumbar interfascial plane, TLIP)阻滞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 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2020 年 5 月—2023 年 5 月腰椎退行性疾病在全麻下行 TLIF 的 82 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40 例采用常规 TLIP 阻滞 (常规组),另外 42 例采用小剂量纳洛酮 TLIP 阻滞(纳洛酮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临床与镇痛资料。[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 2~48 h VAS 评分均先上升后下降,但纳洛酮组 6、24、48 h 的 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 (P< 0.05)。此外,纳洛酮组在首次补救镇痛 [(10.5±1.8) h vs (6.4±1.6) h, P<0.001]、PCIA 按压次数 [(6.4±0.9) 次 vs (8.1±1.5) 次, P< 0.001]、舒芬太尼剂量 [(72.6±14.6) μg vs (84.5±17.6) μg, P=0.001]、额外镇痛次数 [(1.2±0.4) 次 vs (1.8±0.2) 次, P<0.001] 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结论]小剂量纳洛酮 TLIP 阻滞能够有效缓解 TLIF 术后早期疼痛症状,减少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及次数。

    • 3D打印半骨盆重建肿瘤切除后缺损

      2024, 32(11):1042-1045.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11.16

      摘要 (66)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 3D 打印半骨盆重建骨盆的安全性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2 年 1 月—2023 年 4 月本科收治的 12 例骨盆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围手术期情况及短期随访结果。[结果]12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339.3±97.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956.3±708.8)ml,术中输注悬浮红细胞量平均(4.5±3.0)u,术中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平均(412.5±359.4)ml。随访时间平均(7.2±4.0)个月。1 例患者术后 7 个月因肿瘤进展死亡,1 例术后 1 年发生假体脱位,经手术进行复位。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疼痛 VAS 评分 [(3.3±0.5), (2.0±0.7), P=0.014] 显著减少,髋关节 Harris 评分 [(46.7±5.4), (64.8±7.3), P=0.003] 、MSTS 评分 [(11.0±4.8), (16.3±2.9), P<0.001] 显著增加。[结论] 通过 3D 打印半骨盆重建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功能较术前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重建方法。

    • 足踝部痛风石清除术的早期临床观察

      2024, 32(11):1046-1049.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11.17

      摘要 (64)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切除足踝部痛风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12 月—2022 年 6 月接受足踝部痛风石切除术 38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临床及检验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并发症,随访 6~12 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VAS 评分 [(6.3±1.1), (2.0±0.5), P<0.001]、急性痛风发作频率 [(3.5±0.9) 次/月, (0.8±0.4) 次/月, P< 0.001] 均显著减少,AOFAS 评分 [(66.1±3.7), (79.1±3.6), P<0.001] 、踝背伸 ROM [(8.8±2.8)°, (16.1±2.4)°, P<0.001]、踝跖屈 ROM [(28.4±7.2)°, (41.6±4.5)°, P<0.001] 显著增加。检验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血尿酸水平 [(586.8±90) μmol/L, (392.1±21.5) μmol/L, P<0.001] 显著降低。[结论]手术清理足踝部痛风石可显著降低并控制尿酸水平,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良好。

    • 手与腕部痛风石的外科分类与相应手术治疗

      2024, 32(11):1050-1053.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11.18

      摘要 (66)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手腕部痛风石的外科分类和手腕部痛风石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 2016 年 1 月— 2023 年 1 月手术治疗手腕部痛风石 39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腕部痛风石特征进行分类,包括皮下痛风石,侵及肌腱神经痛风石,破坏骨关节痛风石,合并感染痛风石,给予痛风石清理和相应的其他手术处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依据术中所见对痛风石分类,皮下痛风石 11 例,侵及肌腱神经痛风石 6 例,破坏骨关节痛风石 17 例,合并感染痛风石 5 例。39 例患者中,2 例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经清创抗生素治疗后愈合;5 例患者伤口延迟愈合,经换药后伤口愈合。术后 12 个月随访,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均显明改善。与术前相比,末次随随访时 VAS 评分 [(5.6±1.3), (3.0±0.6), P<0.001] 和 Quick DASH 评分 [(20.3±5.0), (7.6±2.7), P<0.001] 均显著下降。[结论]按术中所见,行痛风石清理和相应手术处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手腕部功能。

    • >个案报告
    • Ellis-Van Creveld综合征伴脊柱侧弯1例报告

      2024, 32(11):1054-1056.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11.19

      摘要 (85)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