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2(14):1249-1255.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714
摘要:[目的]比较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roximal femur bionic nail, PFBN)与 InterTAN 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6 月—2022 年 12 月本院手术治疗的 35 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16 例采用 PFBN 固定,19 例采用 InterTAN 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学资料。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虽然 PFBN 组手术时间 [(111.6±15.9) min vs (98.9±15.9) min, P=0.025]、切口长度 [(11.9± 0.9) cm vs (10.9±1.1) cm, P=0.006] 、术中透视次数 [(19.2±2.6) 次 vs (14.6±1.9) 次, P<0.001]和术中失血量 [(145.6±2.6) ml vs (120.5±31.1) ml, P=0.043] 显著大于 InterTAN 组,但前者术后下地行走时间显著早于后者 [(19.1±2.0) d vs (23.8±3.2) d, P<0.001]。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平均(14.7±2.6)个月,PFBN 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 InterTAN 组 [(51.6±4.9) d vs (66.7±7.3) d, P<0.001]。随时间的推移,两组 VAS 评分显著下降 (P<0.05),而 Harris 评分、髋伸屈 ROM、内-外旋 ROM 均显著增加 (P<0.05)。PFBN 组术后 1 个月 [(64.9±5.4) vs (55.0±5.7), P<0.001] 和术后 3 个月 [(73.1±4.8) vs (67.7±5.3), P=0.004] 的 Harris 评分均显著优于 InterTAN 组。影像方面,两组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PFBN 组股骨颈干角(femoral neck-shaft angle, FNSA) 显著大于 InterTAN 组 (P<0.05),而尖项距 (tip-apex distance, TAD) 显著小于 InterTAN 组 (P< 0.05)。[结论]采用 PFBN 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缩短了卧床时间,允许患者早期下地及负重行走,促进了机体功能的恢复,减少髋内翻。
荣存敏,王芳,朱少波,曾俊豪,张高峰,张志,李印龙,郭阳,韩清銮
2024, 32(14):1256-1261.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446
摘要:[目的]探讨 3D 打印导板辅助掌侧经皮内固定与背侧切开内固定治疗急性腕舟骨腰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6 月—2021 年 6 月本院收治的 22 例腕舟骨腰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10 例采用 3D 打印导板辅助经皮内固定术(导板组),12 例行背侧切开内固定术(常规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导板组手术时间 [(39.9±5.5) min vs (108.8±13.7) min, P<0.001]、切口总长度 [(0.5±0.5) cm vs (5.9±0.9) cm, P< 0.001]、术中失血量 [(0.9±0.4) ml vs (7.8±2.0) ml, P<0.001]、术中透视次数 [(5.4±1.2) 次 vs (13.4±3.0) 次, P<0.001]、住院时间 [(4.8± 1.0) d vs (7.2±1.4) d, P<0.001] 以及术后 7 d 的 VAS 评分 [(2.0±1.1) vs (3.5±1.0), P=0.003] 均显著优于常规组。随访时间 5~27 个月,导板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常规组 [(7.0±1.3) 周 vs (8.6±1.8) 周, P=0.031]。末次随访时导板组 Mayo 评分 [(95.5±5.0) vs (83.3±5.4), P<0.001]、腕掌屈-背伸 ROM [(146.8±6.8)° vs (108.0±7.6)°, P<0.001]、腕尺偏-桡偏 ROM [(32.0±4.4)° vs (19.9±3.1)°, P< 0.001]、握力 [(35.2±3.0) kg vs (29.8±5.3) kg, P=0.008] 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影像方面,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无内固定装置断裂、脱出、松动情况。[结论]3D 打印导板辅助掌侧经皮内固定较背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舟骨骨折,骨折愈合快,握力恢复好,腕关节功能恢复好。
2024, 32(14):1262-1267.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010A
摘要:[目的]研究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合并支气管扩张(bronchiectasis, BE)患者的特点,以便更好地进行围手术期的评估和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 2020 年 1 月—2022 年 10 月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住院并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支气管扩张患者 48 例 (BE 组),无支气管扩张患者 (non-BE 组) 48 例。采用单项因素比较,两两相关分析和二分逻辑回归分析 BE 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 non-BE 患者相比,BE 患者的骨密度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T 值 [(-2.5±0.4) vs (-2.2±0.6), P= 0.003] 和维生素 D 水平 [(14.9±2.3) ng/ml vs (18.5±2.4) ng/ml, P<0.001] 显著降低, 而术后急性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升高 [例 (%), 20 (41.7) vs 5 (10.4), P<0.001],但两组术后 1 年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E 组患者的分层比较:发生急性肺部感染组患者的维生素 D 水平较低、术后 1 年死亡比例高、支气管扩张严重程度指数 (bronchiectasis severity index, BSI) 分级重 (P<0.05);术后 1 年死亡组的维生素 D 水平低、卧床时间长、BSI 分级重、术后急性肺部感染发生率高(P<0.05)。两两相关分析表明,BSI 分级与 BMD 及维生素 D 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P<0.05),与卧床时间呈显著正相关 (P<0.05)。术后 1 年内是否死亡的逻辑回归表明,急性肺部感染 (OR=9.16, P=0.023) 和术中出血量 (OR=1.11, P=0.037) 是术后 1 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维生素 D 水平高不是术后 1 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OR=0.720, P=0.181)。[结论] 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并支气管扩张患者 BMD 和维生素 D 水平明显降低,术后更易发生急性肺部感染,BMD 和维生素 D 水平降低与支气管扩张严重程度相关。术后急性肺部感染、术中出血量是术后 1 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4, 32(14):1268-1272.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532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下肢骨折固定术后感染(fracture-related infection, FRI)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唐山市第二医院 2018 年 1 月—2022 年 1 月收治的 5 982 例下肢行骨折固定治疗的患者资料,将发生 FRI 的 83 例患者纳入感染组,按照组间骨折部位、骨折术式、性别、年龄匹配的方法选择未发生 FRI 的患者 166 例为无感染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下肢骨折固定术后 FRI 的危险因素。[结果]5 982 例行下肢骨折固定患者,术后 83 例患者发生 FRI,发生率为 1.4%。感染组的患者吸烟 [是/否, (36/47) vs (35/131), P<0.001]、糖尿病 [是/否, (25/58) vs (21/145), P<0.001]、开放性损伤 [是/否, (27/56) vs (18/148), P<0.001] 、ASA 分级分级 [I/II/III, (17/35/31) vs (41/96/29), P=0.002]、BMI [(27.2±3.6) kg/m2 vs (25.5±2.7) kg/m2 ,P<0.001]、 手术时间 [(180.0±48.0) min vs (138.5±44.6) min, P<0.001]、术中出血量 [(351.6±101.5) ml vs (298.5±128.3) ml, P<0.001] 均显著大于未感染组,但前者的术前 ALB 显著低于后者 [(34.4±2.4) g/L vs (37.2±4.0) g/L, P<0.001]。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开放性损伤 (OR=3.658, P=0.005)、吸烟史 (OR=2.436, P=0.014)、ASA 分级高 (OR=1.754, P=0.028)、BMI 高 (OR=1.190, P=0.003)、手术时间长 (OR=1.021, P<0.001) 是下肢行固定术后发生 FRI 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 ALB 高 (OR=0.803, P<0.001) 为保护因素。 [结论] 有吸烟史、手术时间延长、高 BMI、高 ASA 分级、开放性损伤发生下肢 FRI 风险较高,临床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
2024, 32(14):1273-1278.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639
摘要:[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儿童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2020 年 1 月— 2022 年 8 月收治的 100 例跟骨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均接受闭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根据医患沟通结果,超声引导下操作 55 例 (超声组),透视下操作 45 例 (透视组)。对比两组患儿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 超声组手术时间 [(35.0±6.8) min vs (58.2±10.4) min, P<0.001]、影像检查时间 [(325.0±25.6) s vs (600.5±73.5) s, P<0.001]、术中透视次数 [(2.7±0.8) 次 vs (10.2±2.8) 次, P<0.001]、下地行走时间 [(3.0±0.5) d vs (3.5±1.0) d, P=0.002] 及住院时间 [(4.5±1.6) d vs (5.4±2.0) d, P=0.014] 均显著优于透视组。与术后 1 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 VAS 评分、AOFAS 评分、踝背伸-跖屈及内-外翻 ROM 均显著改善 (P< 0.05);术后 1 个月,超声组 VAS 评分显著优于透视组 [(2.0±0.6) vs (2.3±0.7), P=0.023],其他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影像方面,随时间推移,两组 Bohler 角、Gissane 角、关节软骨塌陷高度均显著改善 (P< 0.05)。术后 1 个月超声组关节软骨塌陷高度 [(2.0±0.7) mm vs (2.5±0.6) mm, P<0.001] 显著小于透视组,相应时间点,两组间其他影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跟骨骨折疗效较好,相比透视下操作具有手术时间短、辐射损伤小、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
2024, 32(14):1279-1284.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520
摘要:[目的] 比较缝线联合固定与钢丝联合固定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 2021 年 12 月本院手术治疗的 52 例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8 例采用缝线联合固定 (缝线组),24 例采用钢丝联合固定 (钢丝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切口愈合等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缝线组在手术时间 [(60.7±7.8) mim vs (67.0±8.8) min, P=0.009]、术中透视次数 [(2.2±0.5) 次 vs (4.3±0.8) 次, P<0.001]、术后 5 d 疼痛 VAS 评分 [(4.5± 0.9) vs (5.5±0.8), P<0.001]、下地行走时间 [(2.2±0.6) d vs (3.0±0.7) d, P<0.001]、住院时间 [(7.9±0.9) d vs (8.6±1.3) d, P=0.015] 均显著优于钢丝组。随访时间平均(18.3±3.8)个月,缝线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钢丝组 [(10.9±3.1) 周 vs (12.7±2.5) 周, P= 0.031]。随着时间推移,两组患者膝前痛 VAS 评分、膝 ROM、Bostman 评分、Kujala 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 3 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两组 Bostman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其余相应时间点,缝线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钢丝组 (P<0.05)。 影像方面,随着时间推移,两组 Insall-Salvati 指数、髌骨长度无显著改变 (P>0.05);相应时间点,缝线组 Insall-Salvati 指数显著小于钢丝组 (P<0.05),而髌骨长度显著大于钢丝组 (P<0.05)。缝线组影像学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早于钢丝组 (P<0.05)。 [结论] 缝线垂直间断 NICE 结固定联合带线锚钉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优于钢丝联合固定,且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无需二次手术取出。
2024, 32(14):1285-1290.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504
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肱骨近端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下方?肱半脱位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2018 年 6 月—2021 年 6 月 152 例肱骨近端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比较、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术后发生肩下方半脱位的相关因素。[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 1 周根据站立位肩关节正位 X 线片确诊 58 例存在肩下方半脱位 (半脱位组),占比 38.2%;94 例无半脱位(无半脱位组),占比 61.8 %。半脱位组立即给予前臂吊带高位悬吊,并进行三角肌肌力恢复训练,即主、被动耸肩锻炼。1 个月随访时 57 例半脱位消失。单项因素比较,半脱位组 Neer IV 型骨折 [III/IV, (11/47) vs (82/ 12), P<0.001]、术前存在半脱位 [是/否, (28/30) vs (6/88), P<0.001]、采用肌间沟入路 [肌间沟/劈三角肌, (44/14) vs (55/39), P=0.030] 的比例显著高于未脱位组,脱位组手术时间 [(123.9±35.6) min vs (75.6±20.4) min, P<0.001] 显著长于未脱位组。多因素逻辑分析显示,手术时间长 (OR=3.133, P<0.001)、术前存在半脱位 (OR=2.550, P<0.001)、Neer 分型 IV 型骨折占比高 (OR=2.347, P= 0.023)、肌间沟入路 (OR=1.956, P<0.001) 是肩下方半脱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肱骨近端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发生下方盂肱半脱位是常见现象,预后良好。肱骨近端骨折分型严重、术前有下方盂肱半脱位、手术时间长和肌间沟入路是肱骨近端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发生下方盂肱半脱位的重要因素。
2024, 32(14):1291-1296.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483
摘要:随着骨组织工程的发展,3D 打印高分子材料和生物相容性支架等骨修复材料成为骨缺损修复的研究热点,其中,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 PLGA) 因具有良好的可塑性、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被广泛应用于骨缺损修复材料的研究,是骨缺损修复的理想材料。但其力学性能较差、缺乏促成骨性能、降解后局部微环境呈弱酸性等缺点限制了其在骨缺损修复方面的应用,因此,将其与不同材料相复合进行修饰改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 PLGA 的理化性质、降解机制为基础,综述了其与药物、生物分子、无机材料、有机材料相复合的研究,为未来在临床中大量应用该材料提供借鉴和理论支撑。
2024, 32(14):1297-1302.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339
摘要:脊髓损伤 (spinal cord injury, SCI) 后神经病理性性疼痛 (neuropathic pain, NP) 是一种难以处理的并发症,会使患者严重衰弱,并可能导致不活动和心理问题,如抑郁和焦虑。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目前还未取得重大的突破,既往研究聚集于药物等保守治疗。脊髓电刺激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SCS) 作为一种侵袭性方式,其作用和疗效确切,已逐渐被临床所接受。但研究主要聚集在腰腿痛领域,对脊髓损伤后上肢疼痛的应用还很少。本文报告 SCS 治疗 1 例脊髓损伤后上肢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者,并对脊髓电刺激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文献进行综述,为临床医生治疗该类疾病提供参考。
2024, 32(14):1303-1308,1313.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091098
摘要:目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头髓钉固定已成主流手术方式。除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Ⅱ, PFNA-Ⅱ)外,头髓钉的主钉尾部都含有内锁螺钉。内锁螺钉的初始作用是防止头颈内置物的旋转,术中是否拧牢内锁螺钉,从而阻止或保留头颈内置物的滑动,临床上有不少争议。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和各种头髓钉说明书,从内锁螺钉的历史、种类、临床应用及使用争议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以期取得内锁螺钉使用共识,为提高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疗效提供参考。
2024, 32(14):1309-1313.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016A
摘要:Choke vessels 作为连接穿支皮瓣中相邻血管体的桥梁,在提高穿支皮瓣存活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如何提高穿支皮瓣存活率的研究重点是通过施加不同措施增加 Choke vessels 的供血而改善皮瓣血运。本文通过对 Choke vessels 在穿支皮瓣中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分析不同干预措施对 Choke vessels 的影响,旨在为未来提高穿支皮瓣存活率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向。
2024, 32(14):1314-1317.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292
摘要:[目的]介绍腹直肌旁入路髋臼下通道螺钉固定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与治疗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2019 年 7 月—2022 年 6 月经腹直肌旁入路应用髋臼下通道螺钉治疗的 14 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经单一经腹直肌旁入路下复位固定,沿骨盆界限上缘放置重建钢板固定前柱骨折;通过髂坐钢板或梳状螺钉固定四边体;通过腹直肌旁入路第 3 窗在髂耻隆起偏尾端偏内侧指向坐骨结节置入 1 枚直径 3.5 mm 或 4.5 mm 髋臼下通道螺钉。[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手术时间平均 (153.5±45.6)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 (465.7±249.5) ml。随访时间平均 (14.5±4.7) 个月;采用 Matta 方法评价骨折复位质量,优 12 例,良 2 例,末次随访 Merled'Aubigne-Postel 评分为 14~18 分,其中优 9 例,良 4 例,可 1 例。[结论]采用单一经腹直肌旁入路复位固定复杂髋臼骨折,其中使用髋臼下通道螺钉固定前后柱以增强整体内固定稳定性,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2024, 32(14):1318-1321.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577
摘要:[目的] 探讨交锁髓内钉联合胫腓螺钉固定腓骨下段骨折合并下胫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2022 年 2 月在本院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的腓骨下段骨折合并下胫腓损伤 29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临床及影像资料。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1.8±10.3)min,术中出血量(68.3±14.3)ml,切口总长度(42.5±3.6)mm,随访时间 (13.7±2.4) 个月。随时间推移,患者 VAS 评分、AOFAS 评分及踝 ROM 均显著改善 (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 6 个月及末次随访下胫腓骨重叠 (tibiofibular overlap, TFO) [(2.1±0.7) mm , (8.1±1.3) mm, (8.0±1.1) mm, P<0.001]、 距骨小腿角 (talocrural angle, TCA) [(73.9±4.2)°, (83.1±3.0)°, (82.4±2.9)°, P<0.001] 均显著增加,而下胫腓间隙 (tibiofibular clear space, TFCS)[(8.3±1.3) mm, (4.3±0.5) mm, (4.4±0.5) mm, P<0.001] 显著减小。[结论]交锁髓内钉联合下胫腓螺钉可有效治疗腓骨下段骨折合并下胫腓损伤,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抗旋转,且下胫腓固定可靠等优势。
2024, 32(14):1322-1325.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290
摘要:[目的]比较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是否髌骨置换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 2018 年 2 月—2020 年 12 月本科室收治的 45 例 (52 膝) 初次 TKA 治疗晚期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24 例 (28 膝) 行髌骨置换,21 例 (24 膝) 未行髌骨置换。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与随访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术后下地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 3 个月以上随访,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 VAS 和 KSS 评分均显著改善,末次随访时,两组间 VAS 评分 [(1.6±1.0) vs (1.8± 0.9), P=0.781]、KSS 评分 [(86.3±7.9) vs (84.6±7.9), P=0.865] 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初次 TKA 术是否行髌骨置换的早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2024, 32(14):1326-1330.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0209
摘要:[目的] 观察双层人工真皮修复跟腱止点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 年 4 月—2020 年 8 月,对 7 例合并跟腱止点外露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病例,一期予以清创、VSD 处理,待创面新鲜干净后,二期应用双层人工真皮覆盖修复。术后 2~3 d 打开纱布观察皮片下情况,之后每 3~4 d 换药 1 次。术后 2~3 周,粉红色的类真皮组织覆盖外露的骨质及跟腱,通过定期换药,创面自然上皮化。[结果]本组 7 例患者创面经自然上皮化后完全愈合,创面自然上皮化的时间为 18~34 d。均未行自体皮片移植。术后随访 6~18 个月,修复后的创面皮肤外形饱满有弹性,无明显瘢痕挛缩及色素沉着,质地耐磨无破溃。末次随访时,AOFAS 评分为 (90.6±4.6) 分,VSS 评分为 (5.1±1.8) 分。[结论] 应用双层人工真皮修复跟腱止点外露创面,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疗效确切。
2024, 32(14):1331-1335,1338.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550
摘要:[目的] 对比采用常规机械式瞄准器、2 枚斯氏针透视技术及国产可视化电磁导航系统置入股骨髓内针远端锁钉的手术效能。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2022 年 7 月采用交锁髓内针内固定治疗的 45 例成人股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将患者分为常规组(机械式瞄准器)、导针组(2 枚斯氏针透视技术)及导航组(可视化电磁导航)。每组 15 例。比较三组手术效能。[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常规组、导针组和导航组的手术时间为 [(150.5±39.5) min vs (118.3±31.4) min vs (113.3±29.5) min, P=0.008],远端切口总长度 [(5.2±0.3) cm vs (4.0±0.3) cm vs (4.1±0.2) cm, P<0.001],远端锁钉时间 [(39.3±12.3) min vs (32.1±7.7) min vs (30.1±6.1) min, P=0.020],远端锁钉透视次数 [(8.1±2.6) 次 vs (10.3±2.4) 次 vs (4.3±1.0) 次, P<0.001],远侧孔一次成功率 (66.7% vs 80.0% vs 100%, P=0.042)。术后 1 周常规组、导针组和导航组的 VAS 评分为 [(4.8±0.7) vs (3.7±0.7) vs (3.5±0.6), P<0.001],末次随访时,三组 VAS 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常规机械式瞄准器,2 枚斯氏针技术和国产可视化电磁导航系统均可提升手术效能,缩短远端螺钉置入时间和整体手术时间。
严正,马佳,金哲峰,崔胤哲,展嘉文,司江涛,王毅,韩雪,崔莹
2024, 32(14):1336-1338.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911
摘要:
2024, 32(14):1339-1341.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588
摘要:
2024, 32(14):1342-1344.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312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