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32卷第1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临床论著
    • 股骨头置换与髓内钉固定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开放获取)

      2024, 32(16):1441-1447. DOI: 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622

      摘要 (102) HTML (0) PDF 1.05 M (6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股骨头置换与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 年8 月—2020 年8 月128 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66 例采用股骨头置换(置换组),62 例采用髓内钉固定(固定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 置换组的手术时间[(62.9±5.2) min vs (52.5±4.9) min, P<0.001]、切口总长度[(15.1±0.8) cm vs (12.2±0.8) cm, P<0.001]、术中失血量[(301.8±40.9) ml vs (142.9±20.2) ml, P<0.001]、住院时间[(13.7±1.1) d vs (12.6±1.5) d, P<0.001] 均显著多于固定组,但术中透视次数[(3.5±1.1) 次vs (13.8±2.1) 次, P<0.001] 和下地行走时间[(3.4±1.3) d vs (18.0±4.6) d, P<0.001] 显著少于固定组。置换组的完全负重时间[(24.0±2.0) d vs (59.4±2.6) d, P<0.001] 显著早于固定组。随时间推移,两组VAS 评分、Harris 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相应时间点置换组VAS 评分显著优于固定组(P<0.05);置换组术后1、3 个月的Harris 评分显著优于固定组(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置换组双侧肢长差显著减小;与术后即刻相比,末次随访时固定组颈干角(femoral neck shaft angle, FNSA) 显著减小(P<0.05),顶尖距(tip-apex distance, TAD) 显著增加(P<0.05)。[结论] 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和股骨头置换均可取得较好疗效,相比较而言,只要术前患者本身条件许可,股骨头置换更具有优势。

    • 胫骨骨折骨痂刚度评估拆除单臂外固定架的研究 (开放获取)

      2024, 32(16):1448-1454.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455

      摘要 (65) HTML (0) PDF 2.33 M (6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轴向载荷分担比测试在胫骨骨折骨痂刚度评估拆除单臂外固定架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 月—2020 年7 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49 例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于伤后2 周内接受单臂外固定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24 例术后行轴向载荷分担比测试(测试组),25 例未行测试(常规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学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下地行走时间、切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外固定架调整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平均(10.5±2.4) 个月,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 评分、膝屈伸ROM、踝跖屈-背伸ROM 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试组带架时间显著少于常规组[(198.8±36.4) d vs (315.7±51.8) d, P<0.001],两组间针道感染率、再骨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方面,两组骨折对位调整完成后较术后即刻显著改善(P<0.05),术后两组骨痂形成质量逐渐好转(P<0.05),在拆架时常规组骨痂形成质量显著优于测试组[优/良/差, (23/2/0) vs (13/11/0), P=0.002]。[结论] 定期应用轴向载荷分担比测试能够安全及时地指导胫骨骨折单臂外固定架拆除,效果安全可靠。

    • 两种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累及后壁的髋臼骨折

      2024, 32(16):1455-1460.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564

      摘要 (51)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采用直接后方入路(direct posterior approach, DPA) 与Kocher-Langenbeck (K-L) 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累及后壁的髋臼骨折的临床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 年1 月—2022 年6 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髋臼后壁骨折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9 例采用DPA 入路,24 例采用K-L 入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资料、随访情况及影像结果。[结果] DPA 组在手术时间[(83.9±13.9) min vs (102.0±20.9) min, P=0.002]、切口长度[(9.8±1.2) cm vs (16.0±1.5) cm, P<0.001]、术中失血量[(267.4±56.6) ml vs (326.7±84.1) ml, P=0.002]、术中透视次数[(2.4±0.6) 次vs (3.4±0.7) 次, P<0.001]、术后开始下地行走时间[(40.2±6.8) d vs (50.5±10.1) d, P<0.001] 显著优于K-L 组。随访时间平均(15.4±1.3) 个月,DPA 组术后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K-L 组[(79.4±6.9) d vs (86.2±7.1) d, P=0.003]。随时间推移,两组VAS 评分显著减少(P<0.05),Harris 评分、Merle D'Au-bigné-Postel 评分及髋伸-屈ROM、内-外旋ROM 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1、6 个月,DPA 组VAS 评分[(4.1±1.0) vs (5.4±1.2), P<0.001; (1.7±1.0) vs (3.0±0.8), P<0.001] 、Harris 评分[(74.2±5.0) vs (71.1±3.6), P=0.026; (87.0±3.1) vs (83.3±3.8), P=0.002]、髋伸-屈ROM [(75.5±8.5)° vs (69.5±7.0)°, P=0.014; (92.4±11.8)° vs (86.0±9.2)°, P=0.045] 及术后1 个月的Merle D'Aubigné-Postel 评分[(13.0±1.3) vs (11.7±1.4), P=0.003] 均显著优于K-L 组。影像方面,两组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Tonnis 髋退变分级、异位骨化及股骨头坏死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K-L 入路相比较,DPA 入路治疗累及后壁髋臼骨折出血量少、切口短、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更为满意。

    • 无结锚钉与空心钉固定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

      2024, 32(16):1461-1466.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419

      摘要 (43)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无结锚钉与空心钉固定技术治疗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 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急性PCL 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28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实施关节镜下复位固定手术。根据医患沟通结果,14 例患者采用锚钉固定,另外14 例采用空心钉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两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大小、失血量、切口愈合等级和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锚钉组在术中透视[(0)次vs (2.1±0.4)次, P<0.001] 和术后止痛药使用[(2.1±0.5)d vs (3.1±0.6) d, P<0.001] 均显著优于空心钉组,但是前者医疗费用[(29 677.3±2 406.3) 元vs (18 605.2± 953.7) 元, P<0.001] 显著高于后者。两组患者恢复完全负重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3 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IKDC、Lysholm 评分和ROM 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间骨折复位质量和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均无明显膝关节退变加重的影像改变。[结论] 无结锚钉与空心钉固定技术治疗PCL 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相比之下,无结锚钉术后舒适度高,但治疗费用更高。

    • 下颈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的前路与后路手术比较

      2024, 32(16):1467-1473.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625

      摘要 (41)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前路与后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lower cervical spine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 LC-SFD) 合并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 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 年9 月—2022 年8 月收治的LCSFD 合并SCI 8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40 例采用前入路,40 例采用后入路。对比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前路组在手术时间[(95.0±10.4) min vs (123.5±13.6) min, P<0.001]、切口总长度[(3.5±0.6) cmvs (11.2±2.0) cm, P<0.001]、术中透视次数[(3.6±1.2) 次vs (6.5±1.5) 次, P<0.001]、术中失血量[(96.2±14.6) ml vs (254.5±30.5) ml, P<0.001]、术后引流量[(40.2±8.7) ml vs (66.0±12.4) ml, P<0.001]、住院时间[(8.2±2.6) d vs (12.5±3.8) d, P<0.001] 及完全负重活动时间[(74.2±12.0) d vs (83.5±14.6) d, P=0.003] 均显著优于后路组。随时间推移,两组VAS、NDI、JOA 评分及ASIA 分级均显著改善(P<0.05)。前路组术后3 个月VAS 评分[(2.0±0.4) vs (2.4±0.5), P<0.001]、NDI [(26.1±5.3) vs (29.0±5.6), P=0.020] 和JOA 评分[(13.6±2.3) vs (12.3±2.1), P=0.010] 以及末次随访时VAS 评分[(1.5±0.3) vs (1.7±0.4), P=0.013] 均显著优于后路组。影像方面,术后两组局部后凸角、伤椎滑移、椎间隙相对高度、责任段椎管面积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7 d 前路组局部后凸角[(4.2±0.8)° vs (5.0±1.6)°, P=0.006]、伤椎滑移[(2.0±0.4) mm vs (2.4±0.6) mm, P<0.001] 均显著小于后路组,末次随访时,前路组伤椎滑移[(2.1±0.5) mm vs (2.5±0.9) mm, P=0.016] 仍显著小于后路组。[结论] 前路复位融合内固定治疗LCSFD 合并SCI 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更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 双束袢钢板与锁骨钩治疗急性肩锁脱位比较

      2024, 32(16):1474-1479.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669

      摘要 (63)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双束Endobutton 带袢钢板与锁骨钩钢板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 年1月—2021 年6 月本院收治的44 例Rockwood III 型以上的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21 例采用双束Endobutton 带袢钢板固定(袢板组),23 例采用钩钢板固定(钩板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主动活动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袢板组切口长度[(5.3±0.6) cm vs (6.2±1.1) cm, P=0.002]、住院时间[(8.1±1.6) d vs (9.6±2.8) d, P=0.042] 显著优于钩板组。随访时间平均(14.5±3.3) 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VAS 评分、Constant-Murley 评分、肩关节前屈上举及外展上举ROM 均显著改善(P<0.05)。术前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袢板组VAS 评分[(2.1±0.7) vs (3.4±0.7), P<0.001; (1.0±0.7) vs (2.4±0.8), P<0.001]、Constant-Murley 评分[(80.8±3.3) vs (69.4±5.0), P<0.001; (90.0±3.1) vs (80.4±5.8), P<0.001]、肩关节前屈上举ROM [(147.6±7.0)° vs (117.4±8.1)°, P<0.001; (171.9±6.8)° vs (153.0±9.1)°, P<0.001] 及外展上举ROM [(140.0±7.7)° vs (99.1±6.7)°, P<0.001; (165.7±5.1)° vs (140.4±8.2)°, P<0.001] 均显著优于钩板组。影像学方面,两组患者术后喙锁间距、肩锁间距均显著减小(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束Endobutton 带袢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较锁骨钩钢板固定,具有手术切口更小、肩关节功能更好、并发症发生率更少等优势,且无需二次取出内置物,是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良好选择。

    • >荟萃分析
    • 股骨近端仿生与防旋转髓内钉固定的荟萃分析

      2024, 32(16):1480-1485.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810

      摘要 (41)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采用荟萃分析的方法评价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roximal femur bionic nail, PFBN) 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 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数据库,收集PFBN 和PFNA 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文献,阅读全文提取效应量,对所提数据使用RevMan 5.3 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文献4 篇,共236 例患者,其中PFBN 组患者118 例,PFNA 组患者118 例。PFBN 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PFNA 组(MD=0.82, 95%CI 0.08~1.55, P=0.03)。但PFBN 组在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 评分(MD=0.52, 95%CI 0.11~0.93, P=0.01)、负重时间(MD=-6.16, 95%CI-9.14~-3.18, P<0.001)、骨折愈合时间(MD=-0.43, 95%CI -0.71~-0.14, P=0.00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21, 95%CI 0.05~0.91, P=0.04) 均显著优于PFNA 组。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BN 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早期负重、骨折愈合时间短、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等优势,但PFBN 比PFNA 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

    • >综述
    • 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修复软骨损伤的研究进展

      2024, 32(16):1486-1491.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527

      摘要 (53)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软骨是关节的重要结构,在关节腔内起润滑关节、缓冲压力的作用。软骨损伤会导致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用于治疗KOA 的手段并不能修复受损软骨。近年来,滑膜间充质干细胞(sy-novi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 SMSCs) 以其在软骨损伤修复方面的独特优势,成为修复受损软骨的热点研究领域。本文对SMSCs 修复软骨损伤的机制及体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推动SMSCs 修复软骨损伤向临床转化。

    • 康复机器人在下肢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

      2024, 32(16):1492-1496.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495

      摘要 (40)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日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下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下肢康复机器人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做到精准康复,使康复策略更加优化。本文分别就不同下肢机器人的关键技术、装备特点,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对下肢机器人应用于不同关节和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下肢康复机器人今后的发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 >基础研究
    • 人工智能THA术前规划的尸体验证研究

      2024, 32(16):1497-1501.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681

      摘要 (42)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验证“肩对肩”解剖标记定位法在大体标本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中恢复下肢长度的作用。[方法] 在4 具尸体行闭孔外肌肌腱止点的下为截骨标志的“肩对肩”THA,测量术后骨盆正位片下肢长度、尖肩距、截骨距、股骨头旋转中心(center of rotation, COR) 纵向及水平偏移度、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并与人工智能辅助规划系统(AI-HIP) 进行验证。[结果] 4 具尸体术后均达到双下肢等长。术后影像学与AIHIP 规划的尖肩距、截骨距、股骨头旋转中心纵向偏移度及旋转中心水平偏移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影像学测量的髋臼外展角[(32.5±3.1)° vs (41.3±2.5)°, P=0.005] 显著小于AIHIP 规划的髋臼外展角,术后影像学测量的髋臼前倾角[(25.3±9.4)° vs (18.8±2.5)°, P=0.030] 显著大于AIHIP 规划的髋臼前倾角。术中测量的尖肩距显著大于术后影像测量[(26.3±2.6) mm vs (15.5±1.5) mm, P<0.001] 和术前AIHIP 规划[(26.3±2.6) mm vs (17.0±2.2) mm, P<0.001]。[结论] 尸体手术对AIHIP 的验证表明,股骨侧“肩对肩”解剖标记定位法能够保证股骨侧假体准确置入合适位置,有效恢复下肢长度,尽管不同时间点测量的部分参数有差异。

    • >技术创新
    • 自制导向器由后向前固定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

      2024, 32(16):1502-1506.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229

      摘要 (27)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介绍自制导向器由后向前固定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 撕脱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020 年6 月—2022 年6 月使用自制导向器由后向前固定治疗PCL 撕脱骨折患者16 例。镜下检查及清理,经PCL 与股骨内髁间进入后内侧室,建立后内侧入口,置入导向器,尖端位于胫骨结节外侧缘,经内侧入口置入套筒,定位于PCL 骨折块下方,由后向前建立胫骨隧道。用缝合钩经PCL 实质部偏前缘引入高强度缝线,通过PDS 线引出胫骨隧道,袢钢板悬吊固定。[结果] 16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患者均获(9.7±2.8) 个月随访。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IKDC 评分[(51.3±5.6) vs (91.4±3.1), P<0.001]、Lysholm 评分[(46.3±3.4) vs (89.7±3.3), P<0.001] 均显著改善。骨折均愈合良好,膝关节稳定,屈伸活动良好。[结论] 自制导向器由后向前固定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隧道建立精准,操作方便简单,可显著提高手术安全性。

    • 智能机器人辅助经皮固定骨盆骨折

      2024, 32(16):1507-1510.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512

      摘要 (33)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介绍智能机器人辅助骨盆复位后经皮固定骨盆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2022 年6 月—2023 年1 月,15 例骨盆骨折患者均接受了智能机器人辅助经皮固定治疗。术前采集患者骨盆CT 资料,固定示踪器,将术中CT 数据与术前CT 图像配准后,分别在骨盆两侧置入相应的Schantz 钉,通过规划设计复位路径后,机械臂自动运转将患侧骨盆移动到目标位置,实现骨盆闭合复位。最后根据骨盆类型采用空心螺钉、INFIX 内固定等方式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339.9±116.2)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40.4±102.6)ml。残留移位平均(6.6±3.4) mm。Matta 评分优良率为86.7%。[结论] 机器人智能复位能够实现大多数移位性骨盆骨折的闭合复位,其操作安全、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临床研究
    • 带蒂髂骨瓣空心钉固定青壮年股骨颈移位骨折

      2024, 32(16):1511-1514.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135

      摘要 (28)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带蒂髂骨瓣空心钉固定青壮年股骨颈移位骨折的中期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 年1 月—2020 年9 月采用带蒂髂骨瓣空心钉固定治疗的19 例中青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9.3±9.8) min,切口长度(16.7±1.7) cm,术中出血量(50.5±6.7) ml,住院时间(10.1±1.0) d。随访时间(60.1±7.8) 个月,完全负重时间为(12.2±4.3) 周。与术后1 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VAS 评分[(3.1±1.8) vs (1.5±2.3), P=0.015]、髋屈伸ROM [( 113.3±7.3)° vs (129.2±8.3)°, P=0.018]、髋内-外旋ROM [( 76.3±3.2)° vs (89.5±2.7)°, P<0.001]、Harris 评分[(79.4±2.3) vs (90.6±4.6), P=0.024] 均显著改善。影像方面,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4.5±6.7) 个月,与术后1 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Garden 指数无显著变化(P>0.05),但T?nnis 评级显著进展(P<0.05),骨折愈合超过2 年后2 例出现股骨头坏死(Garden Ⅳ型)。[结论] 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采用带蒂髂骨瓣空心钉固定,中期临床疗效满意。

    • 3D打印个性规划桥接系统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2024, 32(16):1515-1519.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573

      摘要 (38)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3D 打印辅助桥接系统个性化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 年1 月—2021年9 月采用3D 打印辅助桥接系统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46 例患者的资料,评价临床和影像学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78.3±16.2)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10.2±113.3) ml,住院时间平均(13.1±5.0) d。随访12 个月以上,与术后3 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疼痛VAS 评分[(7.5±1.1), (2.1±0.9), (1.4±0.5), P<0.001] 显著减少,Harris 评分[(77.3±3.5),(87.5±3.2), P<0.001] 和髋伸-屈ROM [(89.9±6.4)°, (124.3±7.9)°, P<0.001] 显著增加。影像学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骨折对位显著改善[优/良/可/差, (0/2/3/41), (15/24/6/1), (14/25/5/2), P<0.001],颈干角[(93.7±3.9)°, (128.3±5.4)°, (126.2±5.2)°, P<0.001] 显著增加,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结论] 3D 打印结合桥接系统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近期效果满意,有利于个性化治疗。

    • 内镜与开放双侧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

      2024, 32(16):1520-1524.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0163

      摘要 (37)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Endo-Surgi Plus 脊柱内镜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技术(endoscopic unilateral laminotomy and bilateral decom-pression, Endo-ULBD) 与开放双侧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 年12 月—2020 年12 月在本院手术治疗的51 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医患沟通结果,将患者分为内镜组(31 例),开放组(20 例)。比较两组临床和影像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内镜组手术时间[(73.2±21.0) min vs (178.4±22.9) min, P<0.001]、术中出血量[(7.1±3.6) ml vs (220.0±140.9) ml, P<0.001]、术后下地时间[(1.5±0.4) d vs (6.4±1.8) d, P<0.001]、住院时间[(3.0±1.2) d vs (9.4±3.1) d,P<0.001] 均显著少于开放组。随时间推移,两组腰痛、腿痛VAS 评分、ODI 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两组MacNab 优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椎间隙高度无显著变化(P>0.05),硬膜囊横截面积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影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do-ULBD 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安全、微创、康复快等优点,且疗效与开放手术相当,短期临床疗效好。

    • 踝关节骨折多元化康复锻炼护理

      2024, 32(16):1525-1527.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0186

      摘要 (44)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术后多元化康复护理对患者疼痛、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的早期影响。[方法] 2023 年2 月—2024 年2 月本院66 例踝关节骨折接受开放复位内固定的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3 例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与康复,别外33 例采用多元化围手术期护理与康复,主要增加了早期主动功能锻炼、后期手法与中药外用。比较两组早期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多元组在术后下地时间[(2.1±0.6) d vs (3.7±1.1) d, P<0.001]、住院时间[(8.0±1.6) d vs (12.0±3.0) d, P<0.001]、出院时疼痛VAS 评分[(3.1±0.7) vs (5.5±1.4), P<0.001]、出院时WHOQOL-Brief 评分的生理健康[(70.5±3.1) vs (60.1±3.7), P<0.001]、心理健康[(1.1±4.2) vs (58.9±3.1), P<0.001]、社会关系[(72.1±4.4) vs (60.2±4.1), P<0.001] 和周围环境[(72.6±4.2) vs (60.7±3.7), P<0.001] 4 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此外,多元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常规组[(61.0±4.4) d vs (76.1±7.1) d, P<0.001]。[结论] 踝关节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围手术期实施多元化康复护理干预,不仅显著减轻疼痛,还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个案报告
    • 3D打印辅助下组合置钉治疗颅底凹陷并椎动脉高跨1例报告

      2024, 32(16):1528-1530.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0271

      摘要 (46)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髋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漏诊1例报告

      2024, 32(16):1531-1533.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733

      摘要 (39)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腓骨肌萎缩症合并下肢骨折1例报道

      2024, 32(16):1534-1536.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500

      摘要 (35)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