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32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临床论著
    • “张筋撑骨”复位椎弓根钉固定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开放获取)

      2024, 32(6):481-486.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6.01

      摘要 (217) HTML (0) PDF 1.06 M (18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张筋撑骨”复位法和单纯经皮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法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 年1 月—2021 年6 月本院收治的47 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A 型无神经症状。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4 例采用“张筋撑骨”复位法经皮椎弓钉固定(复位组),另外23 例采用单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常规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 两组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一次置钉成功率、下地行走时间、切口愈合等级、住院时间及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位组手术时间[(74.0±4.6) min vs (58.8±7.4)min, P<0.001]、术中透视次数[(32.3±2.8) 次vs (26.1±3.2) 次, P<0.001] 均显著多于常规组。随访时间平均(15.2±2.5) 个月。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VAS、ODI 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复位组ODI 评分[(1.4±0.9) vs (3.1±1.6) , P<0.001] 显著优于常规组。影像方面,术后LKA、VWA、AVH 均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复位组LKA [(2.3±2.1)° vs (6.2±3.6) °, P<0.001]、VWA [(2.8±0.7)° vs (6.7±2.0) °, P<0.001]、AVH [(94.1±2.5) % vs (85.7±4.9) %, P<0.001] 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结论] 采用“张筋撑骨”复位法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可以较好地恢复伤椎高度、矫正椎体楔形变、避免后凸畸形发生,维持长远期的临床疗效。

    • 机器人辅助椎弓根外穿刺经皮后凸成形术(开放获取)

      2024, 32(6):487-492.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6.02

      摘要 (178) HTML (0) PDF 1.64 M (19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下经椎弓根外入路穿刺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 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 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 年3 月—2022 年3 月单侧椎弓根外入路穿刺PKP 治疗OVCF 的43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18 例采用机器人辅助导航穿刺(机器人组),25 例采用传统透视引导穿刺(透视组)。对比分析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机器人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透视组[(43.5±5.2) min vs (26.2±4.9) min, P<0.001],但是,机器人组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少于透视组[(3.3±0.8) 次vs (8.8±3.3) 次, P<0.001]。两组穿刺成功率、骨水泥渗漏率、下地行走时间、住院天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9.8±5.7) 个月,两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ODI 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ODI 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骨水泥分布优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局部后凸Cobb 角、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的上述影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器人导航可以减少透视次数,但是增加了手术时间,可以作为目前手术方法的一种有益补充。

    • 经椎间孔镜与单侧双通道镜治疗老年腰椎椎管狭窄症△(开放获取)

      2024, 32(6):493-499.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6.03

      摘要 (182) HTML (0) PDF 1.11 M (18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经椎间孔内镜(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y, PTE) 与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UBE) 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 DLSS) 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 月—2022 年6 月接受手术治疗的单节段DLSS 72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医患沟通结果,37 例采用PTE 术,35 例采用UBE 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 PTE 组手术时间[(63.2±11.0) min vs (81.2±10.3) min, P<0.001]、切口总长度[(1.0±0.2) cm vs (2.5±0.3) cm, P<0.001]、术中失血量[(39.2±10.9) ml vs (89.5±11.3) ml, P<0.001]、下地行走时间[(1.4±0.5) d vs(2.2±0.4) d, P<0.001]、住院时间[(9.2±1.4) d vs (11.2±2.1) d, P<0.001] 及完全负重活动时间[(62.2±9.5) d vs (71.1±10.2) d, P<0.001]均显著优于UBE 组。随时间推移,两组腰痛VAS 、腿痛VAS 和ODI 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1 d 时PTE 组的腰痛VAS 评分[(3.7±1.0) vs (4.3±1.1), P=0.018]、腿痛VAS [(2.9±0.5) vs (3.2±0.4), P=0.007]、ODI 评分[(26.6±7.7) vs (30.3±5.4), P=0.022]均显著优于UBE 组。影像方面,术后两组椎管面积较术前均显著增加(P<0.05),但随时间推移两组椎管面积均再次减少(P<0.05)。末次随访时PTE 组椎管面积显著小于UBE 组[(126.3±25.4) cm2 vs (163.7±28.6) cm2, P<0.001]。相应时间点两组椎间隙高度和腰椎前凸角的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PTE 和UBE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DLSS 均能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相比UBE,PTE 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早期腰痛、腿痛轻,但UBE 减压范围更大。

    • 腰椎间盘突出症克氏针定位经皮内镜内侧椎间孔椎间盘切除

      2024, 32(6):500-505.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6.04

      摘要 (165)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克氏针锚定定位经皮内镜内侧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medial foraminal discecto-my, PEMFD)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 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 年6 月—2022 年1 月本院脊柱外科应用可视化环锯行PEMFD 治疗的93 例LDH 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医患沟通结果,48 例采用克氏针锚定定位结合可视化环锯PEMFD,另外45 例行常规可视化环锯PEMFD。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锚定组在手术时间[(44.9±3.2) min vs (54.3±3.3) min, P<0.001] 和透视次数[(3.4±1.1) 次vs (7.0±1.4) 次, P<0.001] 均显著优于常规组;但两组患者在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地行走时间、切口愈合等级和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2~18 个月,平均(14.4±5.0) 个月,两组患者恢复完全负重活动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 评分、ODI 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 和ODI 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acnab 分级,两组间临床结果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6% vs 88.9%, P>0.05)。影像方面,两组术后椎管面积较术前均显著增大(P<0.05),而椎间隙高度及腰椎前凸角无显著变化(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患者间上述影像测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手术椎间盘的Pfirrmann 评级无显著变化(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Pfirrmann 评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后路内镜技术治疗LDH 术中采用克氏针锚定定位椎板间内镜椎间盘切除术可显著提升手术效率。

    • 新型牵引床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2024, 32(6):506-511.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6.05

      摘要 (140)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新型牵引床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9 年12 月—2022 年4 月本院收治的72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6 例术中应用新型牵引床(新型组),36 例应用传统牵引床(传统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结果。[结果] 新型组体位摆放时间[(5.9±1.5) min vs (13.6±3.3) min, P<0.001]、麻醉时间[(101.5±13.2) min vs (137.3±18.7) min, P<0.001]、术中透视次数[(34.1±4.1) 次vs (38.2±5.5) 次, P<0.001] 显著优于传统组,两组闭合复位时间、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切口愈合等级、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VAS 评分、Harris 评分、髋伸-屈ROM、髋内-外旋ROM 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骨折复位评级、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股骨颈干角(femoral neck-shaft angle, FNSA) 均显著减小(P<0.05),而顶尖距(tip-apex distance, TAD) 无显著变化(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FNSA、TAD 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牵引床能够有效减少体位摆放时间与透视次数,并且不会增加手术时间与闭合复位时间,减少了麻醉时间,提高了手术效率。

    • 镜下微骨折术后早期持续被动活动治疗膝软骨损伤△

      2024, 32(6):512-518.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6.06

      摘要 (156)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后早期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CPM) 对膝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 年1 月—2021 年5 月79 例因膝关节软骨损伤在本院接受关节镜微骨折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40 例接受早期CPM 治疗,39 例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影像学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软骨损伤部位、主要病变面积、手术时间、切口愈合、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1 d 的VAS 评分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PM 组术后3、7 d VAS 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5.4±0.9) vs (5.9±0.8), P=0.007; (4.6±1.0) vs (5.2±1.2), P=0.010] 。随时间推移,两组VAS 评分、OKS 评分、WOMAC 评分、AKS 评分、膝ROM 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18 周、末次随访时,CPM 组VAS 评分[(3.9±0.9) vs (4.4±0.6), P=0.004; (2.8±1.0) vs (3.4±0.9), P=0.003]、OKS 评分[(33.8±4.2) vs (40.1±3.7),P<0.001; (25.5±3.4) vs (30.3±3.8), P<0.001]、WOMAC 评分[(16.5±2.9) vs (20.1±3.1), P<0.001; ( 13.7±3.0) vs (18.2±3.9), P<0.001]、AKS 评分[(96.3±10.5) vs (80.4±9.9), P<0.001; (113.5±13.3) vs (103.8±10.4), P<0.001]、膝ROM [(107.1±9.3)° vs (99.0±7.8)°, P<0.001;(111.9±9.0)° vs (105.0±9.1)°, P<0.001] 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CPM 组患者软骨损伤MRI 分级显著改善(P<0.05),但常规组软骨损伤MRI 分级无显著变化(P>0.05),末次随访时,CPM 组的软骨损伤MRI 分级[膝, 0/I/II/III/IV, (1/7/11/13/8) vs (0/2/8/15/14), P<0.001] 显著优于常规组。[结论] 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在行关节镜下微骨折术后实施早期持续被动活动能够很大程度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优化膝关节功能,软骨修复效果显著,且并发症较少。

    • 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线袢缝合两种外口固定比较△

      2024, 32(6):519-524.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6.07

      摘要 (144)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扣板与垫圈桩螺钉线袢固定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 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 年9 月—2023 年3 月在本院行关节镜下线袢固定膝关节PCL 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折43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21 例采用胫骨隧道前口扣板固定,另外22 例采用垫圈桩螺钉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随访资料和影像资料。[结果] 扣板组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螺钉组[(51.0±5.2) min vs (58.4±5.2) min, P<0.001],但两组在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2 个月以上,平均(20.2±4.6) 个月,两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术后时间的推移,两组Lysholm 评分、IKDC 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而后抽屉试验等级显著减少(P<0.05)。术前、术后3 个月和末次随访,两组Lysholm 评分、IKDC 评分和后抽屉试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线袢固定PCL 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使用扣板和垫圈桩螺钉固定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前者手术时间更少。

    • >综述
    • 骨H型血管生成机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2024, 32(6):525-529.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6.08

      摘要 (328)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骨血管在骨生长、重塑和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H 型血管是一类同时高表达CD31 与Emcn 的骨血管亚型,具有显著的解剖特征与年龄依赖性减少特点,深度参与血管生成与骨形成之间的偶联。一些细胞因子如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神经轴突导向因子3 等可参与调控H 型血管的生成,同时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转移性肿瘤也能对H 型血管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文献,总结H 型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与影响因素,以期为骨折不愈合、骨代谢异常等骨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考。

    • 骨折弹性固定研究进展△

      2024, 32(6):530-534.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6.09

      摘要 (231)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骨折固定经历了AO(association for osteosynthesis, AO) 机械力学接骨术,发展到BO(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 BO)生物学接骨术,再到弹性接骨术(elastic osteosynthesis, EO),每一个阶段的进步都是在前一阶段基础上发展和创新。EO 有较小的应力遮挡效应,使骨折区域存在可控应力,产生应变效应,加速骨折愈合。然而EO 除了考虑可控应力外,还要考虑骨折的相对稳定,二者之间的平衡决定骨折成功地愈合。骨折块间应变(interfragmentary strain, IFS) 作为不同置入物固定骨折稳定性的力学指标,IFS 不同可以出现不同的愈合情况。本文对EO 的理念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半月板损伤修复术的研究进展△

      2024, 32(6):535-540.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6.10

      摘要 (333)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半月板损伤是常见的膝关节疾患,关节镜手术作为其重要的治疗方式,主要分为半月板切除术和半月板修复术。现如今,随着微创膝关节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半月板损伤的研究不断深入,临床诊疗的理念发生巨大的变化。本文就半月板的解剖结构、半月板损伤的诊断、现阶段关节镜下半月板修复治疗的常用术式、半月板不同撕裂类型的修复进行综述,旨在提升临床医师对半月板损伤治疗的理解和选择最优的治疗手段。

    • 胫腓骨感染性骨缺损治疗的研究现状△

      2024, 32(6):541-546.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6.11

      摘要 (147)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骨缺损常由高能量损伤、开放性损伤合并感染、骨原发、继发性肿瘤、骨髓炎手术清创、先天性骨骼发育异常等导致。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小腿复杂开放性骨折患者也呈逐年增多趋势。因胫腓骨特殊的解剖位置及特征,外伤性、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导致胫腓骨骨缺损在骨缺损病例中占较大比例。而复杂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传统治疗方法为一期严格清创复位,二期行植骨、内/外固定治疗,由于创面污染较重、软组织坏死缺损,后期易进展为感染性骨缺损。目前,对于胫腓骨感染性骨缺损治疗方式有许多种,但各技术均有利弊。本文拟对国内外胫腓骨感染性骨缺损治疗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为临床医生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处理胫腓骨感染性骨缺损提供参考,最大程度有益于患者治疗,减轻患者病痛。

    • 半月板弯斜段损伤的研究进展

      2024, 32(6):547-552.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6.12

      摘要 (133)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半月板弯斜段损伤是一种与前交叉韧带撕裂密切相关的特殊类型损伤,涉及内侧半月板后角红-红区至后内侧关节囊的移行区。随着对其解剖、损伤机制和生物力学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弯斜段损伤将严重影响膝关节稳定性,未经及时治疗常导致前交叉韧带重建失败。通过MRI 和关节镜检查等手段可明确弯斜段损伤的诊断及分型并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通过手术修复病变并遵循适当的康复方案,可显著改善主观膝关节评分,增加膝关节稳定性,并提高愈合率。本文就半月板弯斜段损伤的近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技术创新
    • 镜下穿双骨道修复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

      2024, 32(6):553-556.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6.13

      摘要 (143)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介绍镜下穿“Y”形双骨道固定技术修复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Palmer IB 型损伤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021 年6 月—2022 年2 月采用腕关节镜下双骨道固定方式修复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 TFCC) 损伤患者6 例。先行关节镜下清创术,清理滑膜及纤维血管肉芽组织,清晰显露TFCC,于尺骨茎突尺掌侧缘距离软骨面约3 cm 进针钻洞制备“Y”形双骨道,镜下双线进骨道缝合固定掌侧、背侧的深支与浅支,从而修复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结果] 6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平均(10.2±3.5) 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VAS 评分[(3.3±1.2), (1.3±0.8), P<0.001]、Mayo 评分[(43.0±6.1), (92.7±3.4), P<0.001]、腕伸-屈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 [(100.7±8.6)°,(152.3±5.5)°, P<0.001]、尺桡偏ROM [(17.8±5.0)°, (36.2±2.1)°, P<0.001]、旋转ROM [(114.5±10.3)°, (158.8±2.2)°, P<0.001] 均显著改善。末次随访时X 线片示应力下尺桡间隙为(2.3±0.6) mm,腕关节MRI 提示TFCC 连续性均存在。[结论] 腕关节镜辅助穿骨双隧道缝合修复IB 型TFCC 损伤安全可靠,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

    • 全膝关节置换术多用途挡板设计与应用△

      2024, 32(6):557-560.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6.14

      摘要 (156)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介绍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 多用途挡板设计与应用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本多用途挡板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挡板、手柄与负压吸气器。挡板上设有圆形通透窗口、圆形通透窗口通道、矩形通透窗口。矩形通透窗口设置在挡板顶边的中部,圆形通透窗口设置在挡板的几何中心位置的一侧。手柄与挡板的下部连接;负压吸气器与手柄连接在挡板的下部,其前端开口延伸到挡板的中部形成吸气口,其后端开口连接外部负压抽气管道,将靠近挡板或附着在挡板表面上的血液、碎屑吸出。[结果] 86 例TKA 患者术中应用多用途挡板,高效遮挡了飞溅的血液和碎骨渣,大大降低手术感染率,有效保护医护人员从而预防血源性职业暴露。86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手术切口愈合良好。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随访过程中未出现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本多用途挡板遮挡并吸附TKA 手术过程中飞溅的血液和碎骨渣等污染物,降低了感染率,减少对医务人员的污染和伤害。

    • 踝部骨折后内入路微型钢板固定后内侧骨折块

      2024, 32(6):561-564.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6.15

      摘要 (150)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介绍踝部骨折后内入路微型钢板固定后内侧骨折块的手术与治疗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019 年2月—2021 年2 月本院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后内侧骨折块患者12 例。伤后1~10 d 进行手术治疗,取俯卧位或漂浮体位,后外侧切口内完成后内侧骨折块和外踝的复位固定后,后内侧入路经胫骨后肌腱和胫后血管神经窗口显露后内侧骨折块和后丘骨折块,分别复位后经F3 微型锁定钢板塑形后整体支撑固定,同时完成前丘骨折螺钉或张力带固定。[结果] 12 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手术时间平均(111.8±26.2) min。随访时间12~18 个月,骨愈合时间8~12 周。末次随访时,VAS评分0~3 分,AOFAS 踝及后足评分86~96 分,无内置物失效及骨折复位丢失者,胫距关节面匹配良好。[结论] 踝部骨折后内入路微型钢板固定可以有效固定后内侧骨折块,减少内置物相关并发症,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

    • >临床研究
    • 是否止血带下KD-Ⅲ-M膝关节脱位的修复重建

      2024, 32(6):565-569.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6.16

      摘要 (133)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止血带及无止血带下行关节镜下多韧带重建治疗KD-Ⅲ-M 型膝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 年1 月~2022 年1 月收治的27 例膝关节脱位合并多韧带损伤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止血带组13 例全程于止血带下行手术;无止血带组14 例,全程于无止血带下手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止血带组的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止血带组[(35.6±2.7) ml vs (72.2±3.3) ml, P<0.001]。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VAS 评分显著减少(P<0.05),Lysholm 和IKDC 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后1 周,无止血带组的VAS 评分显著少于止血带组[(4.4±0.8) vs (5.6±0.9), P=0.021],其他相应时间点,两组VAS 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Lysholm 和IKDC 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多韧带重建治疗KD-Ⅲ-M 型膝关节脱位疗效满意,而无非止血带下行该手术具有引流少及早期疼痛较轻等优势。

    •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克氏针固定

      2024, 32(6):570-573.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6.17

      摘要 (158)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闭合复位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固定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 年3 月—2021 年9月,对30 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固定,评价患者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73.8±6.9) min,围手术期失血量(46.4±9.6) ml,外固定架去除时间(7.8±0.9) 周。随术前、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的时间推移,VAS 评分显著减少[(8.1±0.6), (6.1±0.9), (3.3±0.3), P<0.001]。末次随访时Cooney 评分,以及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旋前-旋后ROM 显著改善(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比较,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掌倾角(volar tilt, VT)[(4.7±1.9)°, (13.2±0.7)°, (12.8±0.5)°, P<0.001]、尺偏角(radial inclination, RI) [(7.0±1.0)°, (22.8±0.8)°, (21.8±0.6)°, P<0.001] 及桡骨茎突高度(radial styloid height, RH) [(5.8±1.0) mm, (11.4±0.6) mm, (9.2±0.5) mm, P<0.001] 均显著增加,但与术后即刻相比,末次随访时时RH 明显丢失(P<0.05)。[结论] 对于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架克氏针固定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但也存在远期一定程度桡骨茎突高度丢失情况,可作为临床医生选择的手术方法之一。

    • >个案报告
    • 肩峰骨诊疗1例△

      2024, 32(6):574-576.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6.18

      摘要 (183)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