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32卷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临床论著
    • 青少年创伤性踝内翻截骨矫正两种固定比较(开放获取)

      2024, 32(7):577-583.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7.01

      摘要 (86) HTML (0) PDF 1.94 M (9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踝上截骨(supramalleolar osteotomy, SMOT)钢板内固定与 SMOT 联合 Ilizarov 架牵伸治疗青少年创伤性踝关节内翻畸形(traumatic ankle joint varus deformity, TAVD)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5 年 2 月—2022 年 2 月在本院治疗的 30 例青少年 TAVD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16 例采用 SMOT 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内固定组),14 例采用 SMOT 联合 Ilizarov 外固定治疗 (外固定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 内固定组在手术时间 [(90.0± 11.6) min vs (102.1±9.1) min, P=0.004]、住院时间 [(13.3±4.4) d vs (18.5±5.3) d, P=0.007] 显著优于外固定组,但前者在术中失血量 [(156.9±46.7) ml vs (90.7±14.4) ml, P<0.001]、切口总长度 [(14.5±2.3) cm vs (4.6±0.8) cm , P<0.001] 、下地行走时间 [(71.7±16.7) d vs (5.6±2.3) d, P<0.001] 显著不及后者。随访时间平均 (20.6±3.5) 个月,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 VAS、AOFAS 评分显著改善 (P< 0.05)。术后 6 个月,内固定组 VAS 评分显著优于外固定组 [(1.3±1.3) vs (2.6±1.6) , P=0.023]。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 TT、TAS 角及 Takakura 分期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 3 个月,内固定组 TAS 角 [(89.8±1.4)° vs (87.6±3.4)°, P=0.036] 及 Takaku- ra 分期 [0/I/II/IIIa/IIIb/IV , (2/11/3/0/0/0) vs (0/7/6/1/0/0) , P=0.038] 显著优于外固定组(P<0.05)。[结论]两种手术固定方式均能有效治疗青少年 TAVD。与内固定相比,外固定组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早期负重活动、避免植骨等优势,但存在手术时间长、住院时间长、术中透视多,患者痛苦大等缺点。

    • 膝内翻畸形程度对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影响(开放获取)

      2024, 32(7):584-590.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7.02

      摘要 (77) HTML (0) PDF 1.58 M (8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膝内翻畸形程度对全膝关节置换术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 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4 月—2022 年 4 月 86 例在本院行 TKA 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髋-膝-踝角 (hip-knee-ankle angle, HKAA),54 例为轻度内翻(≤10°),32 例为中度内翻畸形(10°~20°)。分析下肢力线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均顺利手术,无严重并发症,两组间围手术期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术后 VAS 评分、WOMAC 评分、膝伸-屈 ROM 及 HSS 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术前及术后 3 个月轻度组 VAS、HSS、WOMAC 及膝伸-屈 ROM 均显著优于中度组(P<0.05)。影像方面,轻度组术前股胫角(femorotibial angle, FTA) [(190.4±5.6)° vs (196.3±6.1)°, P<0.001]、胫骨近端内侧角 (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 MPTA) [(73.4±3.8)° vs (67.2±3.1)°, P<0.001] 、胫骨平台后倾角 (posterior tibial slope, PTS) [(8.5±1.9)° vs (7.2±1.6)°, P=0.002]、机械轴偏移(mechanical axis deviation, MAD) [(38.4±1.5) mm vs (40.6±2.1)mm, P=0.002] 均显著优于中度组。末次随访时,轻度组的 FTA [(174.3±4.1)° vs (180.7±5.3)°, P<0.001]、MPTA [(87.6±5.3)° vs (79.3±4.5)°, P<0.001] 显著优于中度组(P<0.05),但两组间 PTS、MAD 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前 FTA 与 VAS 评分 (r=0.416, P=0.014)、WOMAC 评分(r=0.545, P<0.001)呈显著正相关,与 ROM 呈显著负相关(r=-0.545, P<0.001);术前 MPTA 与 VAS 评分 (r=-0.452, P=0.008)、WOMAC 评分 (r=-0.578, P<0.001) 呈显著负相关,与 ROM 呈显著正相关 (r=0.614, P< 0.001)。末次随访 FTA、MPTA 与 VAS 评分、WOMAC 评分、ROM 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术前膝内翻畸形程度对 TKA 术后下肢力线影响显著,但对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的影响较小。

    • 加速康复下肢关节置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

      2024, 32(7):591-595.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7.03

      摘要 (93)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下下肢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2021 年 12 月—2022 年 12 月于本院行下肢关节置换的 330 例患者纳入本研究,观察术后 DVT 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探索 DVT 形成的相关因素。[结果]330 例患者中,术后 46 例患者被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总体发生率为 13.9%。血栓组患者年龄 [(71.9±7.2) 岁 vs (64.4±14.2) 岁, P<0.001]、女性占比 [男/女, (7/39) vs (84/200), P=0.046]、脑梗史占比 [是/否, (12/34) vs (32/252), P=0.006] 及病因为 OA 患者占比 [CD/ON/OA/RA/FX, (5/2/35/0/4) vs (42/50/157/10/25), P=0.048]、术前 CRP [(9.3±8.2) mg/L vs (3.5±3.2) mg/L, P<0.001]、术后第 1 d CRP [(21.4±18.5) mg/L vs (14.7±12.8) mg/L, P=0.004] 显著高于非血栓组,但术中失血量 [(322.2±225.4) ml vs (432.9 298.6) ml, P=0.005] 显著少于非血栓组,术式为 UKA、TKA、AFHR 的患者占比 [UKA/TKA/AFHR/THA, (13/22/2/9) vs (67/82/10/125), P=0.013] 显著高于非血栓组。多因素二元逻辑回归结果显示:饮酒史(OR= 5.041, P=0.046)、术前 CRP(OR=1.173, P=0.031)、年龄(OR=1.078, P<0.001)是下肢关节置换术后发生 DVT 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在加速康复理念指导下下肢关节置换术后,除外肌间静脉血栓,下肢其余类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低。饮酒史、术前 CRP、年龄是下肢关节置换术术后 DVT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机器人辅助手术矫正青少年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弯(开放获取)

      2024, 32(7):596-601.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7.04

      摘要 (71) HTML (0) PDF 2.44 M (9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骨科机器人辅助后路全椎体截骨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 PVCR)椎弓钉-棒系统矫正重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9 月—2022 年 6 月收治的 26 例重度 AIS 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11 例采用机器人辅助椎弓钉置入 (机器人组);15 例采用徒手椎弓钉置入(徒手组)。比较两组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共切除 28 个椎体;机器人组共置入 242 枚螺钉,徒手组置入 311 枚。术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脊髓损伤、死亡等严重并发症。虽然机器人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徒手组 [(760.3±43.8) min vs (637.3±37.9) min, P<0.001],但机器人组术中透视次数明显少于徒手组 [(10±1.7) 次 vs (18.8±1.5) 次, P<0.001], 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至少 12 个月,术后患者躯干平衡显著改善,身高和坐高显著增加, 生活与运动能力改善。随访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畸形矫正明显丢失,均无手术翻修。影像方面,机器人组置钉准确率显著高于徒手组 [(95.1±2.1)% vs (85.6±3.3)%, P<0.001]。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冠状面主弯 Cobb 角、矢状面后凸 Cobb 角、C7PL-CSVL、 SVA 均明显减少(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CR 对重度 AIS 具有较好的矫形效果,术中机器人辅助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螺钉的精准度,但由于学习曲线处于初级阶段,手术时间可能会增加。

    • 血清β-半乳糖凝集素-3在非创伤股骨头坏死中的意义

      2024, 32(7):602-607.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7.05

      摘要 (70)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 β-半乳糖凝集素-3(lectin galactoside-binding soluble 3, LGALS3)水平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NONFH) 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23 年 4 月—2023 年 9 月纳入 NONFH 患者 84 例为坏死组,选取同期检者健康人 78 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中 LGALS3 的水平,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吸烟史、NONFH 病因、受累侧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Harris 评分、坏死程度及 ARCO 分期。对两组 LGALS3 浓度及其与各临床参数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坏死组血清中 LGALS3 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组 [(9.8±7.7) ng/ml vs (4.2±4.1) ng/ml, P<0.001]。在 NONFH 患者中,双侧受累组的 LGALS3 浓度显著高于单侧受累组 [(14.7±8.1) ng/ml vs (5.3±3.3) ng/ml, P<0.001],股骨头塌陷者显著高于未塌陷者 [(13.5±7.3) ng/ml vs (3.1±1.2) ng/ml, P<0.001]。根据 ARCO 分期,从 I 期至 IV 期 LGALS3 浓度呈逐渐升高趋势,且各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1.0) ng/ml vs (4.1±1.3) ng/ml vs (11.0±5.8) ng/ml vs (16.8±8.2) ng/ml, P<0.001]。NONFH 患者的 LGALS3 浓度与 VAS 评分呈显著正相关 (r=0.843, P<0.001), 与 Harris 评分呈显著负相关 (r=-0.710, P<0.001),与 ARCO 分期呈显著正相关 (r= 0.822, P<0.001)。ROC 分析表明,LGALS3 浓度预测是否 NONFH 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 0.769。[结论] 血清中的 LGALS3 水平可反映 NONFH 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可能作为该病早期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单侧与双侧椎弓钉固定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比较

      2024, 32(7):608-613.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7.06

      摘要 (78)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单侧和双侧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8 月—2021 年 6 月本院采用 PLIF 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 9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48 例采用单侧固定,42 例采用双侧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指标。[结果]单侧组在手术时间 [(108.3±10.7) min vs (155.8±17.1) min, P<0.05]、术中失血量 [(121.2±18.4) ml vs (186.7±18.3) ml, P<0.05]、住院时间 [(10.2±3.4) d vs (11.8±3.7) d, P<0.05] 均显著少于双侧组,但两组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下地行走时间、切口愈合等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平均(29.1±6.2)个月。两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推移,两组患者腰痛及腿痛 VAS 评分、 ODI 及 JOA 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 6 个月单侧组的 ODI [(25.5±6.2)% vs (28.5±7.4)%, P< 0.05] 和 JOA 评分 [(20.5±2.2) vs (19.6±1.8), P<0.05] 显著优于双侧组,但两组之间 V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上述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 6 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椎间隙高度、前凸 Cobb 角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影像指标及融合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可重建患者脊柱稳定性,恢复患者脊柱功能,可以减少手术损伤。

    • >综述
    • 继发于Perthes病的成人扁平髋:1例报告和综述

      2024, 32(7):614-619.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7.07

      摘要 (86)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Perthes 病 (Legg-Calvé-Perthes disease, LCPD) 是一种特发于儿童的以股骨头坏死为特征的罕见性疾病,病因不明,起病隐匿。随着病程进展,易发展为扁平髋甚至合并严重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头臼匹配差甚至髋臼反倾,常常不得不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难度大。本文报道 1 例继发于 LCPD 的成人扁平髋骨关节炎患者,并对围绕 LCPD 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4, 32(7):620-624,630.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7.08

      摘要 (106)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激素诱导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SONFH)病理特征为骨细胞缺血、坏死、骨小梁断裂,股骨头塌陷。终末期 SONFH 临床表现为疼痛、关节功能障碍,是一类可致残的难治性骨科疾病。此病的发病机制错综复杂,常表现为多路径相互联合或交叉作用导致。本文对 SONFH 的发病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认识 SONFH 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研究提供帮助。

    • 人工智能在髋关节置换应用现状

      2024, 32(7):625-630.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7.09

      摘要 (79)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髋关节置换是股骨头坏死等髋关节疾病终末期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前合理规划、术中假体正确安放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定期随访是早期发现假体异常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大量重复的工作必然耗费医生的宝贵时间,且不同医生对结果的理解存在主观差异,可能导致病情的延误。近年来,人工智能与髋关节置换进行了深度融合,有望减轻医生负担,促进髋关节置换的精准化。本文综述了近 10 年人工智能在髋关节置换领域的进展。首先,概述了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其次,叙述其在置换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现状;最后,分析人工智能在该领域存在的不足,并预测未来关注要点及趋势。

    • 脊柱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报告和综述

      2024, 32(7):631-635.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7.10

      摘要 (104)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 EHE)是一种罕见的血管源性肿瘤,其组织学特征介于血管瘤和高级别血管肉瘤之间。由于其影像学和组织学特征与血管瘤或转移性脊柱肿瘤较为相似,所以脊柱 EHE 的准确诊断及有效治疗尤为重要。从已报道脊柱 EHE 的部分资料中发现其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本文报道了 1 例脊柱 EHE,并对已发表的脊柱 EHE 的文献进行回顾与总结。

    • >基础研究
    • 应用MIMICS软件肩胛盂数字解剖研究

      2024, 32(7):636-640.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7.11

      摘要 (74)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应用 MIMICS 软件测量肩胛盂形态参数,比较左右侧和男女两性间的差异。[方法] 对 2022 年 8 月—2023 年 7 月 84 例正常成人双侧肩关节 CT 扫描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对象男 45 例,女 39 例,年龄 18~86 岁,平均 (53.8±17.9) 岁。将 CT 数据导入 MIMICS 软件行三维重建,拟合出肩胛盂凹曲面、肩胛盂走行平面、肩胛骨走行平面,测量肩胛盂的高度、宽度、高宽比、上下深度、前后深度、深度比、凹曲面面积 (盂表面积)、倾斜角。[结果]45 例成年男性和 39 例女性左右两侧肩胛盂的高度、宽度、高宽比、上下深度、前后深度、上下与前后深度比(深度比)、盂表面积和倾斜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左侧男性肩胛盂的高度 [(37.2±2.4) mm vs (32.6±2.4) mm, P<0.001]、宽度 [(28.5±2.8) mm vs (23.2±2.3) mm, P< 0.001]、上下深度 [(3.6±0.9) mm vs (3.3±1.0) mm, P=0.013]、前后深度 [(2.0±0.7) mm vs (1.7±0.8) mm, P=0.036]、盂表面积 [(820.6± 116.1) mm2 vs (627.9±86.0) mm2 , P<0.001] 和倾斜角绝对值 [(13.8±7.1)° vs (10.7±4.5)°, P<0.001] 均显著大于女性,但是,男性盂高度与宽度比 (高宽比) 显著小于女性 [(1.3±0.1) vs (1.4±0.1), P<0.001],两性间上下与前后深度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0.8) vs (2.3±1.4), P=0.629]。此外,完全相同男女两性间解剖差异在右侧肩胛盂得到验证。[结论] 应用 MIMICS 软件测量肩胛盂形态参数精确、快捷、可视。本研究数据可为盂肱不稳定解剖异常评估提供参考。

    • >技术创新
    • 计算机辅助设计颈胸段半椎体切除术

      2024, 32(7):641-645.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7.12

      摘要 (64)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介绍计算机辅助设计颈胸段半椎体切除术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16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对 14 例先天性颈胸段半椎体畸形患者行计算机辅助设计颈胸段半椎体切除矫形术。术前使用 Mimics 软件行矫形设计并模拟矫形过程,术中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系统确保手术矫形的安全性,按照术前设计精准置入椎弓根螺钉、切除半椎体、钉-棒系统矫正侧凸畸形。术后佩戴支具,维持矫形效果。[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见严重血管、神经及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共置入 140 枚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率 97.1%。平均随访(35.5±13.2)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颈胸段侧凸 [(53.9±17.9)°, (11.5±2.5)°, P<0.001]、局部后凸 Cobb 角 [(27.8±9.8)°,(10.7±1.6)°, P<0.001] 均显著改善。末次随访时,斜颈角、T1倾斜角及锁骨角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随访过程无矫形丢失、假关节形成、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发生。[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颈胸段半椎体切除矫形术安全有效,可精准置入椎弓根螺钉并完整切除半椎体,提高手术效率。

    • 镜下间沟加深腱鞘紧缩治疗慢性腓骨肌滑脱

      2024, 32(7):646-649.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7.13

      摘要 (64)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介绍镜下间沟加深腱鞘紧缩治疗慢性腓骨肌滑脱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对 2 例慢性腓骨肌腱滑脱患者采用镜下间沟加深腱鞘紧缩手术治疗。取踝关节后内、后外、后外下入路,清理增生的滑膜组织,显露腓骨肌腱鞘及腓骨间沟,在关节镜直视下,清理向远端延伸的腓骨短肌肌腹,打磨加深腓骨间沟,紧缩缝合腓骨肌腱鞘及腓骨上支持带。 [结果]2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踝关节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 6 个月后复查,AOFAS 评分 92~94 分,疼痛 VAS 评分 0 分,完全恢复体育活动。肌腱滑脱未复发。[结论] 镜下间沟加深腱鞘紧缩治疗慢性腓骨肌滑脱安全、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良好的疗效。

    • >临床研究
    • 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儿童先天性脊柱畸形

      2024, 32(7):650-653.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7.14

      摘要 (88)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治疗儿童先天性脊柱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12 月— 2020 年 6 月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治疗的 21 例先天性半椎体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评估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199.3±10.7)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91.4±74.1) ml。手术固定融合节段平均(2.8±0.2)节。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冠状面 Cobb 角 [(37.7±2.2)°, (10.7± 2.0)°, (10.1±2.0)°, P<0.001]、局部侧凸 Cobb 角 [(32.8±2.0)°, (7.2±1.8)°, (6.1±1.6)°, P<0.001]、顶椎偏移 [(22.4±2.8) mm, (11.3±1.5) mm, (7.2±0.9) mm, P<0.001]、头侧代偿 [(15.9±1.9)°, (6.2±1.1)°, (4.7±0.8)°, P=0.002]、尾侧代偿 [(18.6±1.8)°, (7.8±1.3)°, (5.7±1.1)°, P< 0.001]、局部后凸角 [(19.0±3.0)°, (7.9±1.4)°, (7.3±1.4)°, P<0.001] 均显著减小。[结论]单一后路超声骨刀切除半椎体,短节段固定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矫形满意,临床效果好。

    • 距骨骨软骨病内踝“V”形截骨自体骨软骨移植

      2024, 32(7):654-657,662.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7.15

      摘要 (70)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内踝“V”形截骨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软骨损伤 (osteochondral lesions of the talus, OLT) 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 2018 年 1 月—2020 年 6 月,采用内踝“V”形截骨联合自体同侧股骨髁非负重区骨软骨移植术治疗 OLT 的 24 例患者,评价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血管损伤,手术时间平均(71.4±12.0)min, 术中失血量平均 (39.2±11.2) ml。随访时间平均 (24.2±6.6) 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 1 年及末次随访时疼痛 VAS 评分 [(6.1± 0.7), (1.0±0.9), (0.9±0.6), P<0.001]、AOFAS 踝及后足评分 [(66.8±4.8), (89.5±5.4), (93.0±5.1), P<0.001] 均显著改善,而膝关节 Lysholm 评分无显著变化(P>0.05)。影像方面,磁共振软骨修复组织观察(magnetic resonance observation of cartilage repair tissue, MOCART)评分 [(43.3±7.0), (66.5±7.1), (69.2±6.5), P<0.001] 显著增加,所有截骨均骨性愈合,OLT 病灶修复良好,Takaku 踝关节退变分级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内踝“V”形截骨联合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疗效安全可靠。

    • 骨膜牵张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初步结果

      2024, 32(7):658-662.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7.16

      摘要 (94)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骨膜牵张术治疗糖尿病足的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 2020 年 4 月—2022 年 3 月采用骨膜牵张技术治疗的 22 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临床及检验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7±1.2)个月,患足愈合时间平均(31.5±2.2)d,保肢率 100%。与术前相比,术后 23 d 和 93 d VAS 评分 [(5.3±0.8), (3.1±0.7), (2.9±0.7), P<0.001]、踝肱指数 [(0.6±0.1), (0.8±0.3), (1.0±0.4), P<0.001]、 足部温度 [(25.9±2.4)℃, (27.7±3.1)℃, (29.0±4.0)℃, P<0.001]、经皮氧分压 [(24.7±4.2) mmHg, (36.2±3.8) mmHg, (45.7±5.3) mmHg, P< 0.001]、赛姆斯-温斯坦单纤维感觉试验 [(4.8±0.9) g, (5.4±0.8) g, (7.5±0.8) g, P<0.001] 均显著改善。检验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 10、24 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 0.05)。[结论]骨膜牵张技术能够显著促进糖尿病足慢性难愈创面中的微血管再生和血管重建、促进患肢创面愈合。

    • 全麻与局麻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比较

      2024, 32(7):663-666.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7.17

      摘要 (87)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全麻与局麻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早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2 年 9 月—2023 年 10 月本院收治的 104 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51 例采用全麻 PKP, 53 例采用局麻 PKP。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 全麻组在手术时间 [(42.2±2.7) min vs (53.6±4.1) min, P<0.001]、透视次数 [(25.7±6.3) 次 vs (32.4±9.6) 次, P<0.001]、Kolcaba 舒适度评分 [(83.4±8.6) vs (74.7±8.1), P<0.001] 均显著优于局麻组,但是前者恢复下地行走时间显著晚于后者 [(29.5±5.5) h vs (26.6±3.4) h, P=0.002]。两组间早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 (anterior vertebral height, AVH)和局部后凸角(local kyphotic angle, LKA)均有显著改善(P<0.05)。出院时全麻组在 AVH [(23.5±1.3) mm vs (20.1± 1.1) mm, P<0.001] 和 LKA [(7.2±1.7)° vs (9.3±1.8)°, P<0.001] 均显著优于局麻组。[结论]与局麻相比,全麻下 PKP 确实减少了手术时间和辐射暴露,同时还能更好地重建椎体。另外全麻组患者治疗过程的舒适度明显高于局麻组。

    • >个案报告
    • 全内脏反位腰椎椎管狭窄症1例报告

      2024, 32(7):667-669.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7.18

      摘要 (76)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Rh阴性血肩胛转移癌全切假体重建1例报告

      2024, 32(7):670-672.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7.19

      摘要 (81)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