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32卷第9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临床论著
    • 全膝置换术后症状性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

      2024, 32(9):769-774.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9.01

      摘要 (184)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 术后症状性深静脉血栓 (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8 年—2023 年于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关节外科行 TKA 治疗的 926 例患者纳入研究。观察血栓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比较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探索 DVT 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926 例患者中,76 例术后临床与超声检查确诊为症状性 DVT,发生率为 8.2%(76/926);1 例肺动脉 CTA 检查确诊为肺动脉栓塞,发生率为 0.1%(1/926)。血栓组患者男性占比 [男/女, (23/53) vs (147/703), P=0.006]、吸烟者占比 [是/否, (14/62) vs (75/775), P=0.008]、合并高血压 [是/否, (50/26) vs (413/437), P= 0.004]、心率失常 [是/否, (7/69) vs (33/817), P=0.029] 及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是/否, (57/19) vs (488/362), P=0.004] 的比率、术中失血量 [(151.4±77.9) ml vs (136.0±62.3) ml, P=0.045]、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 PLR) [(168.5±96.3) vs (135.5± 59.7), P=0.045]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 [(2.9±2.0) vs (2.3±1.7), P=0.010]、ESR [(20.6±19.2) mm/h vs (15.7±11.7) mm/h, P=0.002]、PT [(11.5±1.3) s vs (11.3±0.8) s, P=0.007]、Fbg [(3.6±2.2) g/L vs (3.0±0.7) g/L, P<0.001]、CRP [(21.8±27.4) mg/L vs (12.6±7.4) mg/L, P<0.001] 显著高于无症状组,而 INR [(1.0±0.1)% vs (1.1±0.1)%, P=0.007]、TT [(16.6±2.0) s vs (17.0±1.1) s, P=0.030] 显著低于无症状组。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2.330, P=0.008)、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OR= 2.230, P=0.027)、PLR(OR=1.840, P<0.001)、高血压(OR=1.240, P<0.001)、CRP(OR=1.040, P=0.031)为 TKA 术后症状性 DVT 的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发现吸烟、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LR、高血压、CRP 为 TKA 术后症状性 DVT 的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医生注意。

    • 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后复发的因素及预测模型

      2024, 32(9):775-780.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9.02

      摘要 (125)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lumbar endoscopic discectomy, PELD)后复发性椎间盘突出(re- 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 rLDH) 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1 月—2020 年 1 月作者采用 PELD 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 286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 3 年内是否出现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采用单因素比较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筛选出复发的相关因素,并建立数学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等分析以评估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286 例患者中,44 例确诊为复发,占 15.4%;242 例未复发,占 84.6%。单因素比较表明,复发组的 BMI [(25.8±3.0) vs (24.2±3.3), P=0.004] 和病程 [(17.9±18.3) 个月 vs (10.7±16.8) 个月, P=0.01] 均显著大于未复发组;复发组的术前影像 Modic 改变显著多于未复发组 [无/有, (30/14) vs (206/36), P=0.006];复发组术前影像测量椎间 ROM 显著大于未复发组 [(9.3±3.4)° vs (7.1±2.8)°, P<0.001];复发组经椎间孔入路手术比率显著大于未复发组 [TF/IL, (29/15) vs (114/128), P=0.022]。逻辑回归表明,BMI (OR=1.154, 95%CI 1.031~1.291, P=0.013)、病程(OR=1.023, 95%CI 1.005~1.042, P=0.013)、Modic 改变(OR=3.143, 95%CI 1.369~ 7.070, P=0.007)、椎间 ROM (OR=1.264, 95%CI 1.126~1.419, P<0.001) 和手术入路 (椎间孔/椎板间)(OR=2.104, 95%CI 1.007~ 4.396, P=0.048)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按逻辑回归得出预测模型,其预测值 ROC 分析的曲线下面积为(AUC)为 0.787(95% CI 0.721~0.853);模型校准曲线与实际曲线一致性较好;决策曲线分析表明,风险阈值为 10%~50%时,该模型可产生较大净获益。[结论]本研究表明 BMI、病程、术前 Modic 改变、术前椎间 ROM 和手术入路是 PELD 术后 rLDH 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得出预测 rLDH 模型可能帮助临床医生判断术后复发风险。

    • 粒细胞胞外陷阱在老年髋部骨折肺炎中的诊断意义

      2024, 32(9):781-786.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9.03

      摘要 (106)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 含量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 2019 年 1 月—2022 年 2 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 57 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观察其术后是否发生肺炎。采用单项因素比较和逻辑回归分析探讨术后肺炎的危险因素;并评价危险因素预测术后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57 例患者中,发生肺炎 19 例,占 33.3%;未发生肺炎 38 例,占 66.7%。单因素比较表明:肺炎组代表 NETs 的外周血浆髓过氧化物酶-脱氧核糖核酸 (myeloperoxidase- deoxyribonucleic acid, MPO-DNA) [(6.5±2.0) ng/ml vs (3.6±0.7) ng/ml, P< 0.05]、中性/淋巴细胞比 (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 [(6.7±1.9) vs (5.8±0.9), P<0.05] 和中性/淋巴和血小板比 (neutro- phil to lymphocyte and platelet ratio, N/LPR) [(6.7±2.0) vs (5.4±0.8), P<0.05] 均显著高于非肺炎组;而两组间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 NETs (OR=7.289, 95%CI 1.980~26.836, P<0.05) 和 NLPR (OR=2.087, 95%CI 1.005~4.333, P<0.05) 为术后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 分析显示,外周血 NETs 预判术后肺炎的曲线下面积 (area under curve, AUC) 为 0.892。最佳截断值为 4.2,灵敏度为 84.2%,特异度为 76.3%。亚组分析显示,外周血 MPO-DNA 含量≥4.2 组患者术后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 NETs 含量<4.2 组 (64.0% vs 9.4%, P< 0.05)。[结论] 术后外周血 NETs 含量升高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肺炎的危险因素,监测外周血 NETs 含量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肺炎的防治有意义。

    • ARTHROBOT机器人辅助全髋置换术的早期结果(开放获取)

      2024, 32(9):787-793.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9.04

      摘要 (153) HTML (0) PDF 1.75 M (15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机器人 ARTHROBOT 辅助全髋置换术 (robot-assisted total hip arthroplasty, rTHA) 与传统手工全髋置换术(manual total hip arthroplasty, mTHA)的早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2 年 4 月—2022 年 11 月本院行 THA 的 58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8 例采用 rTHA,另外 30 例采用 mTHA,对比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均手术顺利,未见术中并发症。rTHA 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治疗费用均显著大于 mTHA 组 (P<0.05)。 rTHA 组术后无脱位者,而 mTHA 组 1 例因假体位置不良,脱位,行翻修术。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 VAS 评分、Harris 评分、 髋伸-屈及内-外旋 ROM 均显著改善(P<0.05)。rTHA 组 Harris 评分术后 1 个月 [(70.8±3.3) vs (68.2±5.1), P=0.043]、末次随访时 [(92.0±3.6) vs (89.7±4.2), P=0.025] 及术后 6 个月髋内-外旋 ROM [(48.5±5.9) ° vs (44.1±6.6) °, P=0.009] 均显著优于 mTHA 组。影像方面,rTHA 组术后双下肢长度差(leg length discrepancy, LLD)[(0.4±0.2) mm vs (0.6±0.3) mm, P=0.003]、双侧股骨偏心距(femo- ral offset deviation, FOD) 差值 [(0.3±0.2) mm vs (0.7±0.5) mm, P<0.001]、双侧髋臼偏心距 (acetabular offset deviation, AOD) 差值 [(0.3±0.2) mm vs (0.5±0.3) mm, P=0.004]和联合偏心距 (combined offset deviation, COD) 差值 [(0.4±0.4) mm vs (0.8±0.6) mm, P< 0.001] 均显著小于 mTHA 组,而两组髋臼外展角 (acetabular abduction angle, AAA) 和髋臼前倾角 (acetabular anteversion, AA)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以 Lewinnek 安全区为标准,rTHA 组安全区内病例数占比 [例 (%), 26 (92.9) vs 21 (70.0), P=0.026] 显著高于 mTHA 组(P<0.05)。[结论]机器人 ARTHROBOT 辅助 THA 使假体置入更精准,髋臼杯置入安全区的比例更高,能更好恢复患髋偏心距,有利于减少 LLD,疗效更佳。

    • 克氏针锚定内镜腰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开放获取)

      2024, 32(9):794-800.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9.05

      摘要 (103) HTML (0) PDF 2.96 M (14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克氏针锚定定位在内镜腰椎间融合术(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End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LDD) 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1 月—2023 年 1 月于本院行 Endo-LIF 治疗 LDD 108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53 例患者接受传统可视化环锯辅助下的 Endo-LIF 治疗(传统组),55 例患者接受克氏针锚定技术结合可视化环锯辅助下的 Endo-LIF 治疗 (克氏针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学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克氏针组手术时间 [(108.1±5.5) min vs (122.4±6.5) min, P<0.001]、术中失血量 [(56.3±6.7) ml vs (71.5±10.2) ml, P<0.001]、术中透视时长 [(13.1±1.3) s vs (17.2±0.9) s, P<0.001] 均显著优于传统组,而两组在下地行走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20.8±4.0)个月,两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腰痛 VAS、腿痛 VAS、ODI 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而 JOA 评分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患者的腰痛 VAS、腿痛 VAS、ODI 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腰椎前凸角均无显著变化(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椎间融合 Bridwell 评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克氏针锚定定位 Endo-LIF 治疗 LDD 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既可提高术中骨开窗效率,减少术中出血,又可降低医患辐射。

    •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两种固定融合方法比较(开放获取)

      2024, 32(9):801-807.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9.06

      摘要 (140) HTML (0) PDF 2.32 M (16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器(zero notch self stabilizing cervical fusion cage, ROI-C)与钛板-融合器(platecage, PC)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ACDF) 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otic my- elopathy, CSM) 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1 年 1 月—2022 年 7 月就诊于本院的 CSM 患者 112 例,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 56 例采用 ROI-C 的 ACDF,另外 56 例采用 PC 内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学资料。[结果]ROI-C 组手术时间 [(105.8±24.6) min vs (128.2±30.5) min, P<0.001]、术中出血量 [(26.0±4.3) ml vs (31.0±5.8) ml, P<0.001] 、术后下地行走时间 [(1.3±0.4) d vs (1.6±0.5) d, P<0.001] 及早期并发症发生率(7.1% vs 26.8%, P=0.006)均显著优于 PC 组。两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 JOA、NDI 评分及锥体束征均显著改善 (P<0.05)。术后 3 个月 ROI-C 组 NDI 评分 [(18.6±4.2) vs (20.8±4.5), P=0.009] 显著优于 PC 组,其他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颈椎前凸角、最小椎管矢状径均显著增加(P<0.05),而颈椎 ROM 显著减小(P<0.05)。对应时间点,两组上述影像学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融合器下沉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 vs 3.6%, P=0.164)。[结论] 两种固定融合方法的 ACDF 的临床结果近似,相比之下,ROI-C 手术创伤小,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低, 早期临床结果优于 PC。

    • 后路腰椎融合术椎间笼架沉降的相关因素

      2024, 32(9):808-814.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9.07

      摘要 (84)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后路腰椎间融合术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 术后融合器沉降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8 年 1 月—3 月行 L4/5单节段 PLIF 手术 91 例患者纳入本研究,观察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比较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探索融合器沉降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至末次随访,发生融合器沉降 21 例 (23.1%),未发生融合器沉降 70 例 (76.9%)。沉降组合并骨质疏松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未沉降组 [是/否, (9/12) vs (10/60), P=0.005]。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沉降组的终板损伤率显著高于未沉降组 [是/否, (3/18) vs (1/69), P=0.012]。术前影像方面, 沉降组腰大肌 rCSA [(1.5±0.4) vs (1.7±0.5), P=0.038]、椎旁肌 CSA [(4 530.3±776.6) mm2 vs (5 000.5±912.8) mm2 , P=0.035] 、椎旁肌 rC- SA[(3.0±0.7) vs (3.9±0.8), P<0.001]、椎旁肌 rFCSA [(2.3±0.6) vs (2.9±0.7), P<0.001] 均显著小于未沉降组,但沉降组椎体 CSA 显著大于未沉降组 [(1 547.8±309.9) mm2 vs (1321.2±296.0) mm2 , P=0.003]。术后影像方面,沉降组 PI-LL [(11.7±7.0)° vs (6.4±9.6)°, P= 0.022]、即刻 SL 角 [(6.0±3.3)° vs (3.0±3.4)°, P<0.001]、即刻椎间隙高度 [(2.9±1.3) mm vs (1.9±1.0) mm, P<0.001] 显著大于未沉降组。 前者椎间骨融合时间显著晚于后者 [(6.7±1.8) 个月 vs (5.2±1.4) 个月, P<0.001]。二元多因素逻辑回归显示,骨质疏松(OR=5.967, P=0.030)、术后即刻椎间隙高度(OR=2.296, P=0.013)、即刻 SL(OR=1.256, P=0.041)是融合器沉降的危险因素。而椎旁肌 rFC- SA(OR=0.525, P=0.048)是融合器沉降的保护因素。[结论] 骨质疏松、矫正椎间隙高度过大、SL 矫正角度过大、术前椎旁肌 rFCSA 过小是 PLIF 术后发生融合器沉降的危险因素。

    • >运动伤防控
    • 梯度压缩腿套对新兵训练应力性骨损伤的影响

      2024, 32(9):815-819.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9.08

      摘要 (91)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新兵训练期间佩戴梯度压缩腿套对下肢应力性骨损伤发生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于 2023 年 3 月—6 月在陆军某新训基地进行。共 460 名入伍新训男性学员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穿戴组和未穿戴组,每组 230 人。穿戴组新训学员全程穿戴梯度压缩腿套,未穿戴组则不穿戴腿套,两组接受相同的训练科目。本研究在试验前、试验后 1 个月和 2 个月后进行评估,确定应力性骨损伤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疼痛程度、疲劳程度。[结果]试验后 2 个月,应力性骨损伤阳性体征者,穿戴组为 11 例 (4.8%),未穿戴组为 44 例 (19.1%)。MRI 确诊为应力性骨损伤者,穿戴组为 3 例 (1.3%),未穿戴组为 14 例 (6.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1)。试验前两组的 VAS 评分、Borg 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试验后 1、2 个月,穿戴组 VAS [(1.3±1.2) vs (1.7±1.3), P=0.001; (1.4±1.3) vs (1.9±1.5), P<0.001] 和 Borg 评分 [(13.0±1.1) vs (13.7±1.3), P<0.001; (13.2±1.1) vs (13.8±1.4), P<0.001] 均显著低于未穿戴组。[结论]在新兵训练过程中,梯度压缩腿套可以有效改善下肢运动后疼痛和疲劳,减少应力性骨损伤发生率。

    • >综述
    • 骨性关节炎靶向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4, 32(9):820-824.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9.09

      摘要 (102)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其病理改变累及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关节囊和滑膜,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软骨退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早期 OA 可选择运动、药物等治疗方式,病情加重时,则需要手术治疗。随着人类基因组信息不断揭示,为解决 OA 提供了新的思路。基因治疗借助病毒或非病毒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退变关节腔,使目的基因能够在关节稳定、可控、靶向的表达,通过减轻关节局部炎症、抑制软骨基质降解和促进软骨基质合成等方式,保护和修复受损的软骨。本文就 OA 基因治疗对炎症及软骨基质代谢的影响、基因递送系统、小核糖核酸 (micro ribonu- cleic acid, miRNA) 及长非编码核糖核酸 (long non-coding ribonucleic acid, LncRNA) 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警报素在椎间盘退变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024, 32(9):825-830.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9.10

      摘要 (90)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椎间盘退变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IVDD) 是一类骨科常见的疾病,给社会经济和人体健康造成了巨大的负担。目前,椎间盘退变的治疗手段仅能缓解患者症状,无法阻止椎间盘退变的进程。炎症反应是椎间盘退变的重要原因之一。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 DAMP)是体内重要的一种免疫应答方式,警报素作为 DAMP 的配体,是一类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功能的分子。警报素包括高迁移率族蛋白 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 HMGB1)、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S100 蛋白家族、白细胞介素-1α (interleukin-1α, IL-1α)和白细胞介素-33 (interleukin33, IL-33)等蛋白,在机体应对外界引起的炎症反应、免疫应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不同警报素在椎间盘退变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全膝置换术假体周围骨量丢失的研究进展(开放获取)

      2024, 32(9):831-835.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9.11

      摘要 (102) HTML (0) PDF 674.33 K (14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是膝关节相关疾病终末期的主要治疗方法。因此,膝关节假体是否松动已成为决定膝关节置换术后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假体周围骨量损失则成为重要的评价依据。此外,骨量丢失通常发生在膝关节置换术的早期,并且与假体的设计、手术技术、骨负荷状况以及功能锻炼有高度的相关性。尽管假体设计和手术技术不断进步,但 TKA 目前仍存在假体松动的高风险。本文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力传递机制、颗粒、炎症、假体周围骨量损失评估、 假体置入完成后修复标准等方面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上假体松动的预防提供参考。

    • 髋关节置换缺血性脑卒中粒细胞胞外陷阱的作用

      2024, 32(9):836-841.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9.12

      摘要 (71)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缺血性脑卒中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少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致残率高,严重时危及生命,发病过程与创伤性炎症反应、血栓形成等密切相关。近十年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参与动脉血栓形成。 髋关节置换术后机体的炎症反应、血小板的活化等激活中性粒细胞,诱导 NETs 产生并释放,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小板高效聚集、促进凝血酶产生、激活部分凝血因子、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导致术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NETs 相关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可预测术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抑制 NETs 产生或促进 NETs 降解为术后缺血性脑卒中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为研发新的药物提供新的思路。

    • 应力诱导椎间盘退变的研究进展

      2024, 32(9):842-846.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9.13

      摘要 (86)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腰背痛是一种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近期研究表明,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 bral disc degeneration, IDD)是导致腰背痛的首要原因,抑制 IDD 是防治腰背痛的重要靶点。导致 IDD 的原因包括老龄、遗传、 机械负荷、营养缺乏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了机械应力 (mechanical stress, MS) 导致的 IDD,MS 诱导 IDD 的分子机制复杂多变,包括调控凋亡、焦亡、铁死亡、衰老、自噬、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炎性反应和 ECM 降解等,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拟对 MS 诱导 IDD 的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腰背痛提供理论参考。

    • >技术创新
    • 单侧双通道内镜钥匙孔技术治疗旁中央颈椎间盘突出

      2024, 32(9):847-850.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9.14

      摘要 (104)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介绍单侧双通道内镜 (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UBE) 钥匙孔技术治疗旁中央颈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 1 例旁中央颈椎间盘突出患者行上述治疗。依据术前影像确定手术入路和工作通道位置,将工作通道分别置于右侧 C5 椎板下缘上下两侧,下方通道置入内窥镜,上方通道置入手术器械,磨薄边缘椎板,切除部分软组织和黄韧带,充分显露责任神经根,剥离粘连组织后使用髓核钳取出突出髓核组织。[结果]本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症状显著缓解,次日可下床活动,随访 1 年,术前颈肩部 VAS 评分 5 分,上肢 VAS 评分 7 分,末次随访时均为 2 分。NDI 评分术前 26.7%,末次随访时为 6%。未发现远期手术并发症及症状复发。[结论]UBE 下钥匙孔技术可以在达到微创目的的同时,明显改善旁中央颈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症状。

    • 胸椎黄韧带骨化内镜下保留关节突减压(开放获取)

      2024, 32(9):851-854.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9.15

      摘要 (76) HTML (0) PDF 2.19 M (14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介绍胸椎黄韧带骨化内镜下保留关节突减压的手术治疗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4 例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采用上述手术治疗,采用俯卧位,局部麻醉+静脉麻醉,C 形臂 X 线机透视引导下环锯锚定病椎关节突内侧椎板,接入内镜系统可视下环切同侧椎板,显露硬脊膜,配合椎板咬骨钳、磨钻进一步切除椎板的头尾两端,跨越棘突根部切除对侧椎板,同时分离切除椎管内黄韧带及骨化物。减压至硬脊膜两侧边缘,骨化物头尾两端 1 cm 以上,见硬脊膜搏动,彻底止血, 术毕。[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硬脊膜撕裂及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术后 3 个月、末次随访时,VAS 评分 [(6.2±0.9), (1.6±0.7), (1.5±0.5), P<0.001] 、ODI 评分 [(55.4±8.2), (18.6±3.1), (8.5±1.2), P<0.001] 显著改善,改良 Macnab 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 83.3%。[结论]胸椎黄韧带骨化内镜下保留关节突减压术,可术中保留双侧关节突,并可充分减压椎管,避免后期医源性不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 >临床研究
    • 全膝关节置换是否封堵股骨髓内定位孔比较

      2024, 32(9):855-859.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9.16

      摘要 (85)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中股骨髓内定位孔封堵对围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2019 年 10 月—2021 年 10 月就诊于本院拟行初次单侧 TKA 的 60 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0 例术中使用骨塞将股骨髓内定位孔进行封堵,另外 30 例未将定位孔进行封堵,其余两组操作皆相同。比较两组早期临床及检验结果。[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封堵组在术中出血量 [(278.7±41.3) ml vs ( 319.7±50.9) ml , P<0.001]、总失血量 [(1 155.7±260.4) ml vs ( 1 312.0±228.3) ml , P=0.016] 均显著少于开放组。平均随访时间(10.6±2.4)个月,术前两组间 VAS、HSS 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封堵组术后 1 d [(6.7±0.4) vs (7.1±0.5), P=0.010]、7 d 的 VAS 评分 [(5.4±0.6) vs (6.3±0.6), P<0.001],及术后 1 d 的 HSS 评分 [(53.7±4.9) vs (49.6±3.7), P<0.001] 均显著优于开放组。术前两组患者的 Hb、Hct、ESR、CRP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封堵组术后 1 d 的 Hb、Hct 及术后 3~5 d 的 Hct、ESR、CRP 均显著优于开放组(P<0.05)。[结论]用骨塞封堵股骨髓内定位孔是一种简单且可十分有效地减少初次 TKA 失血的方法。

    • 胫骨平台骨赘对单髁置换术力线的影响

      2024, 32(9):860-864.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24.09.17

      摘要 (105) HTML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单髁置换术中清除胫骨内侧骨赘对术后下肢力线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2 月—2021 年 12 月 186 例于广东省中医院骨科行单髁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临床测量结果,并分析骨赘与 HKA 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 HKA [(172.9±3.7)°, (177.2±3.1)°, P<0.001] 显著增加、骨赘隆起 [(3.6±1.9) mm, (0.3±1.0) mm, P<0.001] 显著减小。此外,Kennedy 分区 [0/1/2/C/3, (30/69/66/21/0), (1/20/89/71/5 ), P<0.001] 、骨赘分级 [ 大/中/小, (21/86/79), (0/5/181 ), P<0.001] 显著改善(P<0.05)。术前 HKA 与术前骨赘值(r=-0.308, P<0.001)呈显著负相关;术前 HKA 与术前术后骨赘差值(r=-0.256, P<0.001)呈显著负相关;术后 HKA 与术前骨赘值(r=-0.163, P=0.026)呈显著负相关;术前术后 HKA 差值与术前骨赘值(r= 0.227, P=0.002)呈显著正相关;术前术后 HKA 差值与术前术后骨赘差值(r=0.239,P<0.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单髁置换术后下肢力线为轻度内翻,主要影响因素为术前 HKA。胫骨内侧骨赘差值不会对术后下肢力线产生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