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33(1):5-11.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0357
摘要:[目的]比较股骨头-颈交界开窗减压打压植骨术与股骨头髓芯减压打压植骨重建棒置入术治疗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steonecrosisof thefemoralhead,ONF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6月—2022年4月收治的100例 ONF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前医患沟通结果,行开窗(开窗组)与髓芯(髓芯组)减压植骨治疗各50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开窗组手术时间[(54.4±7.2)minvs(46.3±6.8)min,P<0.001]、切口总长度[(4.2±0.8)cmvs(3.5±0.6) cm,P<0.001]、术中失血量[(100.5±12.0)mlvs(50.8±7.4)ml,P<0.001]均显著多于髓芯组,但前者的植骨量[(2.5±0.5)gvs(4.3±0.6) g,P<0.001]、下地行走时间[(96.0±5.2)dvs(106.3±10.6)d,P<0.001]、住院天数[(5.5±0.7)dvs(7.0±1.2)d,P<0.001]均显著少于髓芯组。随访时间平均(30.0±3.5)个月,开窗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髓芯组[(180.8±26.5)dvs(200.0±35.0)d,P=0.003]。随时间推移,两组术后VAS评分、HHS评分、iHOT-33评分及髋伸-屈、髋内-外旋ROM均显著改善(P<0.05)。开窗组术后3个月 VAS评分[(2.8±0.6)vs(3.1±0.8),P=0.036]、HHS评分[(76.7±5.6)vs(72.4±6.5),P<0.001]、iHOT-33评分[(64.8±6.0)vs(60.5±5.6),P< 0.001]均显著优于髓芯组。末次随访时开窗组股骨头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50(84.0%)vs37/50(74.0%),P=0.220]。21例保髋失败患者中,行翻修髋关节置换术10例(47.6%)。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ARCO分级、 T?nnis分期无显著变化(P>0.05),但是,两组病灶、关节积液征象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上述指标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窗减压植骨治疗中期ONFH在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及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改善上优于髓芯减压植骨。
2025, 33(1):12-18.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932
摘要:[目的] 比较初学者使用个性化定制导板(patient-specific instrumentation, PSI) 与经验丰富医生使用常规截骨导板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KA) 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2 年1 月—2022 年11 月,共计44 例拟行单侧UKA 的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2 例由UKA 初学者采用个性化定制截骨导板(PSI 组),22 例由UKA经验丰富医生采用厂家提供的常规截骨导板(Oxford Microplasty, OMP 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 PSI组的手术时间[(65.2±6.1 ) min vs (58.1±3.9) min, P<0.001] 显著长于OMP 组,两组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垫片厚度、下地行走时间、切口愈合等级、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平均(18.0±3.2) 个月,两组患者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 评分、HSS 评分、KSS 评分、FJS 评分和ROM 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后即刻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股骨组件内外翻角(femoral component varus/valgus angle, FVVA)、股骨组件屈伸角(femoral component flexion/extension angle,FFEA)、胫骨组件内外翻角(tibial component varus/valgus angle, TVVA)、胫骨组件后倾角(tibial component posterior slope angle,TPSA) 及股胫机械轴夹角(hip-knee-ankle mechanical angle, HKAA) 均无显著变化(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影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学者使用PSI 相较于经验丰富医生使用OMP 行UKA,前者手术时间相对长,但两者在围手术期损伤控制、功能评分及影像指标方面结果相似。PSI 可作为UKA 初学者的备选工具,缩短学习曲线。
2025, 33(1):19-24.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0103
摘要:[目的] 比较腕关节镜下关节囊缝合(capsule suture, CS),穿单骨道(single bone tunnel, SBT) 及Y 形双骨道(dou-ble bone tunnels, DBT) 三种技术修复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 TFCC) Palmer IB 型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 年6 月—2023 年9 月本院采用关节镜治疗的49 例TFCC IB 型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将患者分为三组, 14 例采用CS,19 例采用SBT,16 例采用DBT。比较三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 三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CS 组手术时间[(106.5±15.4) min vs (170.6±15.7) min vs (163.1±19.2) min, P<0.001] 和术中失血量[(14.0±3.5) ml vs (50.1±15.8) ml vs (46.7±13.4) ml, P<0.001] 显著优于SBT 组及DBT 组,但CS 组后外固定时间显著长于SBT 组及DBT 组[(50.1±6.1) d vs (33.6±7.2) d vs (31.9±4.8) d, P<0.001] 。随访(14.0±5.6) 个月,CS 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晚于SBT 组和DBT 组[(55.8±3.1) d vs (45.1±3.3) d vs (37.5±5.5) d, P<0.001]。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三组患者VAS 评分、Mayo 评分、伸-屈ROM、尺偏-桡偏ROM、旋前-旋后ROM 均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SBT 组VAS 评分、尺偏-桡偏ROM 显著优于DBT 组(P<0.05),DBT 组显著优于CS 组(P<0.05)。DBT 组Mayo 评分、伸-屈ROM、旋前-旋后ROM 显著优于SBT 组(P<0.05),SBT 组显著优于CS 组(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三组患者尺-桡间距、TFCC 连续性和尺桡隐窝水肿均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DBT 组上述影像指标均显著优于SBT 组(P<0.05),SBT 组显著优于CS 组(P<0.05)。[结论] 腕关节镜辅助双骨道固定修复TFCC 损伤(IB 型) 安全有效,优于穿单骨道及关节囊修复技术。
杜暠,王思成,侯俊叶,李广峰,尹志峰,张文薷,杨笑宇,李王,曹中华
2025, 33(1):25-31.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0176
摘要:[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与传统开放复位钛缆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 年1 月—2022 年12 月本科收治的闭合性单侧髌骨骨折59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31 例采用镜下钛缆内固定(镜下组),28 例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开放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镜下组切口总长度[(3.5±0.3) cm vs (8.5±0.6) cm, P<0.001]、术中失血量[(73.5±16.4) ml vs (94.6±21.5) ml, P<0.001]、术中透视次数[(2.8±0.9) 次vs (3.4±1.0) 次, P=0.035]、住院时间[(4.3±1.5) d vs (8.3±2.1) d, P<0.001] 均显著优于开放组。随访时间平均(15.3±4.4) 个月,两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 评分、Kujala 评分、Lysholm 评分、膝伸-屈ROM 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12 周和末次随访时,镜下组的膝伸-屈ROM [(105.0±3.9)° vs (100.5±3.9)°, P<0.001;(117.9±4.8)° vs (112.3±4.4)°, P<0.001] 显著优于开放组。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关节面对合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关节面对合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影像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放复位内固定相比,关节镜下髌骨骨折复位,钛缆内固定具有安全性好、出血量小、手术时间短、切口小、住院时间短、功能恢复更好的优点。
2025, 33(1):32-37.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0290
摘要:[目的] 探讨活动平台(mobile bearing, MB) 和固定平台(fixed bearing, FB) 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KA) 治疗内侧室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 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 月—2023 年1 月行UKA 治疗的102 例的内侧室KOA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54 例采用MB 假体,48例采用FB 假体。对比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指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行走时间与住院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B 组治疗费用显著少于FB 组[(5.1±0.2)万元vs (5.5±0.3) 万元, P<0.001]。随访时间平均(26.5±3.0) 个月。两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VAS 评分、WOMAC 评分、HSS 评分与膝伸屈ROM 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两组股胫角(femorotibial angle, FTA)、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HKA)、内侧胫骨近端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 MPTA) 均显著改善(P<0.05);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 PTS) 无显著变化(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影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B 与FB 行UKA 治疗内侧室KOA 疗效相当。
2025, 33(1):38-43.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0171
摘要:[目的] 采用荟萃分析评价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 HTO) 与胫骨高位截骨术联合关节镜下清理术(high tibial osteotomy combined with arthroscopy, HTO-A) 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4 年1 月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的文献,采用Revman 5.4 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8 篇文献,3 篇随机对照试验,5 篇回顾性队列研究。共纳入患者547 例,其中HTOA组290 例,HTO 组257 例。荟萃分析表明:HTO-A 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MD=4.61, 95%CI 1.28~7.94, P=0.007)、术后1 个月(MD=-0.97, 95%CI -1.79~-0.15, P=0.02)、3 个月(MD=-0.51, 95%CI -0.62~-0.40, P<0.001)、6 个月(MD=-0.38, 95%CI -0.46~-0.31, P<0.001) 的VAS 评分及术后1 个月(MD=4.94, 95%CI 3.15~6.73, P<0.001)、3 个月(MD=4.30, 95%CI 1.07~7.54, P=0.009)、6 个月(MD=3.54, 95%CI 2.47~4.61, P<0.001)、12 个月(MD=4.26, 95%CI 3.30~5.21, P<0.001) 的HSS 评分均优于HTO 组,但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58, 95%CI 0.24~1.43, P=0.24) 及术后12 个月VAS 评分(MD=0.00, 95%CI -0.23~0.22, P=0.98) 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较于单纯HTO,HTO-A 术后具有更大的膝关节活动度、更好的膝关节功能和短期内更轻的疼痛症状,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远期疼痛症状两者无明显差别。
2025, 33(1):44-51.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066A
摘要:[目的] 分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高被引论文情况,为选题和组稿提供参考,进一步提升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方法] 在中国知网中国引文数据库检索《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 年1 月—2021 年12 月刊登的全部论文的被引次数,确定高被引论文,并进行文献类型分布、主题分布和关键词分析。[结果] 2016 年1 月—2021 年12 月共发表文章3 363 篇,有效论文3 135 篇,其中被引用论文2 973 篇。将被引文章前5%的论文确定为高被引论文,共152 篇,高被引论文总被引频次6 708 次,篇均被引频次为44.1 次。被引频次≥50 次文章41 篇。41 篇论文中24 篇来自大学的附属医院,占58.5%;主题分布情况:第1 位为脊柱相关12 篇,第2 位为关节相关11 篇,第3 位为创伤相关(包含足踝) 10 篇。其他主题9 篇。41 篇文献类型分布:临床论著21 篇,综述9 篇,临床研究4 篇,经验交流2 篇,专家共识、诊疗规范、荟萃分析、基础研究、护理会议论文选登各1 篇。关键词出现最多的是“膝关节”(8 次)、“椎间孔镜”(7 次)、“骨性关节炎”(6 次)。[结论] 高被引论文主题为脊柱相关主题,栏目为临床论著,骨科前沿热点和具有《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特色的研究内容是该杂志高被引文献的主体。
2025, 33(1):52-57.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841
摘要:骨关节炎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近些年,骨关节炎的全球发病率日益增加,但因对骨关节炎的机制及其发展规律缺乏全面了解,目前仍无法彻底治愈骨关节炎,所以本文详细介绍了与骨关节炎发病机制有关的致病因子,如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炎症介质酶以及其他一些致病因子,并对其在骨关节炎中的作用和机制进行综述。
2025, 33(1):58-63.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696
摘要: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 是一种以软骨损伤为特征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临床上现有的治疗方法均不能阻断OA 的进展。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s) 及其外泌体因其再生软骨的能力,在治疗OA 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人脐带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cells, hUCB-MSCs) 具有无创采集法、高增殖性、低免疫原性等优势,被认为是一种更有效的细胞来源治疗OA。hUCB-MSCs分泌的外泌体作为细胞间信使,可通过其携带的生物活性因子治疗OA。本文综述了hUCB-MSCs 及其外泌体在OA 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为OA 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2025, 33(1):64-69.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399
摘要: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IDD) 和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 是临床常见的脊柱关节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不同来源的外泌体与自噬的串扰能够延缓IDD 和OA 的进展,其作用机制涉及抑制相关细胞凋亡和保护细胞外基质等。本文通过归纳近年来相关文献,综述了外泌体与自噬的串扰在脊柱关节退行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现状,发现自噬是治疗脊柱关节退行性疾病的新兴靶点,外泌体中包含骨重建所需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二者的相互串扰可进一步提高IDD 和OA 的疗效,以期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2025, 33(1):70-74.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900
摘要:单髁置换术和全膝置换术均已经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重要方式,全膝置换术后进行抗凝以预防静脉血栓栓塞导致严重临床后果已经成为临床共识。但目前,单髁置换术围术期预防性抗凝方案并没有形成指南,临床上多参照全膝置换术的抗凝方案来进行。相比于全膝置换术,单髁置换术具有自身特点,例如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单纯照搬全膝置换术的围术期预防抗凝策略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本综述梳理了单髁置换术围术期的预防性抗凝方式,总结当前围术期预防性抗凝的发展趋势,为关节外科医生制定单髁置换术患者的抗凝方案和思考预防性抗凝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2025, 33(1):75-79.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717
摘要:骨髓炎是临床上较为严重的一种骨骼疾病,可由需氧或厌氧菌、分枝杆菌及真菌引起,导致骨的感染和破坏,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劳动能力。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后至关重要。常规影像学检查或单一的核医学功能显像受各种因素影响,均不能较早、较准确地诊断骨髓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with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SPECT/CT) 融合显像有助于克服常规检查的缺点,可用于早期诊断骨髓炎,准确定位骨髓炎病灶,辅助指导治疗及预后分析,为骨髓炎的诊断提供了新方法。
王辉a,戴江平a,周彤a,刘玉杰a,马铁鹏a,刘英b,张一晗a
2025, 33(1):80-84.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934
摘要:[目的] 介绍神经血管蒂皮瓣联合抗生素硫酸钙治疗踝周感染创面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016 年4月—2022 年6 月对21 例踝周感染创面采用神经血管蒂皮瓣联合抗生素硫酸钙治疗。术前高频彩色超声标记创面周围隐神经及胫后动脉穿支。清创后切开皮瓣一侧皮缘,在轴线及旋转点附近找到隐神经及胫后动脉穿支,保留轴线两侧1.5~2.0 cm 宽筋膜组织。将皮瓣通过开放隧道转位覆盖创面。将制备好的抗生素硫酸钙颗粒填塞于皮瓣深层空腔内。在显微镜下将皮瓣携带的隐神经与供区可吻合皮神经行端-端吻合。供瓣区创面直接闭合或取大腿中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 21 块皮瓣及供瓣区植皮全部成活,供瓣区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时间(15.2±4.9) 个月。皮瓣外形良好,耐磨、质地柔软。所有患者均无感染复发并恢复正常生活。末次随访足踝关节功能评定:优10 例,良10 例,可1 例,优良率95.2%。[结论] 神经血管蒂皮瓣联合抗生素硫酸钙治疗踝周感染创面,操作简单,效果良好。
2025, 33(1):85-88.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871
摘要:[目的] 探讨下肢全长CT 和膝关节CT 联合下肢全长负重位正位X 线片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前三维规划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 年10 月—2022 年6 月本院收治的20 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每例患者分别采用下肢全长CT、膝关节CT 联合下肢全长负重位正位X 线片进行术前三维规划,比较两种测量方法与实际值的差异及两种影像规划与实际假体尺寸差异。[结果] 两种测量方法术前规划的股骨外翻角、股骨前髁截骨量、股骨远端内侧截骨量、股骨后髁内侧截骨量、股骨后髁外侧截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 测量的胫骨平台内侧截骨量[(4.1±1.3) mm vs (3.7±1.3) mm, P=0.007] 显著大于X 线测量。两种测量方法术前规划的股骨假体型号完全一致13 例(65.0%),不一致7 例(35.0%);胫骨假体型号完全一致8 例(40.0%),不一致12 例(60.0%)。[结论] 基于两种影像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前三维规划中,股骨规划结果近似,胫骨规划参数存在差异。
2025, 33(1):89-93.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734
摘要:[目的] 比较止血带不同压力策略在固定平台假体膝单髁置换术中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2022 年7 月—2023 年7 月本院采用上述手术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的患者60 例,随机分为固定组、闭塞组、收缩压组,比较各组临床及检验。[结果] 三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固定组止血带压力显著高于闭塞组和收缩压组[(300.0±0.0) mmHg vs (241.2±35.7) mmHg vs (273.1±12.3) mmHg, P<0.001] ,但是,固定组止血带准备时间显著少于闭塞组和收缩压组[(0) min vs (3.9±0.8) min vs(1.5±0.5) min, P<0.001] 。与术后第1 d 相比,术后第3、7 d 三组VAS 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HSS 评分显著增加(P<0.05)。与术后第1 d 相比,术后第3 d 三组肿胀率显著增加(P<0.05),术后7 d 肿胀率显著降低(P<0.05)。固定组的术后相应时间点的VAS 评分和肿胀率,以及术后1、3 d 的HSS 评分均不及闭塞组和收缩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验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2 d 三组的Hb 值均显著降低(P<0.05),Hct 无显著变化(P>0.05)。相应时间点,三组间Hb 值、Hct 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固定平台假体膝单髁置换术中使用基于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和基于(limb occlusionpressure, LOP) 制定止血带压力的策略临床结果优于常规固定压力止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