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文奇,吴承霖,蒋剑涛,宋国勋,张解元,薛剑锋,邹剑,苏琰,梅国华,马昕,施忠民
2025, 33(8):673-680.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0463
摘要:[目的]探讨跖跗关节损伤的CT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0月本院门急诊收录的跖跗关节损伤CT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性别、年龄、分型及损伤类型、损伤特征、合并损伤等数据,进行归纳汇总。[结果]共307例(309足)CT数据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200例,女性107例,平均年龄(44.7±15.5)岁。损伤最常见于18~30岁人群(66例)。根据三柱分型理论,三柱损伤者最多,共154足,且中间柱受累率最高,共297足。根据柱内及柱间亚型,柱内损伤最多见,而单纯柱间损伤发生率最低。所有患者中,轻微损伤11足、多发脱位2足、骨折-脱位70足;合并楔骨骨折239足、跖骨骨折287足、骰骨骨折89足。复合体损伤78足、累及跗横关节者15足。[结论]跖跗关节损伤以男性中、青年多见,损伤影像学表现类型多样,三柱损伤及柱内损伤最常见,且中间柱受累率高;跖跗关节损伤合并内侧楔骨骨折发生率高,临床诊治中应予以重视。
2025, 33(8):681-687.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0281
摘要:[目的] 比较 Tight-rope 联合经皮螺钉与锁骨钩钢板治疗老年 Cho IIC 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5 年 1 月—2023 年 1 月在本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 Cho IIC 型锁骨远端骨折 63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31 例采用 Tight-rope 联合经皮螺钉固定 (袢钉组),32 例采用锁骨钩钢板技术 (钩板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袢钉组手术时间 [(65.8±16.7) min vs (83.1±20.8) min, P 0.001]、切口长度 [(1.9±0.7) cm vs (9.5±1.9) cm , P<0.001]、 术中出血量 [(21.5±9.9) mL vs (97.5±55.8) mL, P 0.001]、住院时间 [(8.4±2.2) d vs (13.3±5.6) d , P 0.001] 均显著优于钩板组。所有患者均获得 12 个月以上随访。随时间推移,两组 VAS 评分、Constant-Murley 评分及前屈上举 ROM、外展上举 ROM 均显著改善 (P<0.05)。术后 3 个月、末次随访时袢钉组的 VAS 评分 [(1.7±0.6) vs (2.6±1.1), P<0.001; (0.6±0.5) vs (1.5±0.9), P 0.001]、ConstantMurley 评分 [(85.0±4.0) vs (80.0±4.6), P 0.001; (91.9±3.9) vs (88.5±4.8), P 0.001] 及肩前屈上举 ROM [(127.3±11.1)° vs (118.2±14.7)°, P=0.008; (155.3±10.9)° vs (144.7±13.5)°, P 0.001]、肩外展上举 ROM [(116.5±10.0)° vs (108.1±12.9)°, P 0.001; (148.9±13.0)° vs (127.7±17.9)°, P<0.001] 均优于钩板组。影像方面,两组骨折复位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喙锁距离(coraco- clavicular distance, CC)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 CC 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 Cho IIC 型锁骨远端骨折均可获得良好临床疗效,其中经皮螺钉联合改良 Tight-rope 技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少的特点,可以更好地改善术后早期疼痛,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
2025, 33(8):688-694.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0391
摘要:[目的] 探索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 curved vertebroplasty, PCVP)、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 (unilateral per- 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UPVP)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bilateral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BPV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5 月—2019 年 4 月本院诊治的 78 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30 例采用 PCVP,36 例采用 UPVP,22 例采用 BPVP。比较三组围手术期、随访和辅助检查结果。[结果] PCVP 组手术时间 [(35.9±4.2) min vs (39.3±5.0) min vs (42.6±5.0) min, P<0.001]、术中 X 线曝光次数 [(8.3±1.2) 次 vs (9.7±1.7) 次 vs (18.2±2.6) 次, P<0.001]、骨水泥注入量 [(5.9±1.1) mL vs (6.7±1.4) mL vs (7.6±1.5) mL, P<0.001]、术中失血量 [(12.4± 1.6) mL vs (25.7±2.0) mL vs (28.3±6.0) mL, P<0.001]、术后下地时间 [(6.5±1.1) h vs (7.8±1.4) h vs (8.5±0.9) h, P<0.001]、住院时间 [(5.9±1.2) d vs (8.0±2.0) d vs (8.0±1.8) d, P<0.001] 、住院费用 [(1.9±0.4) 万元 vs (2.1±0.5) 万元 vs (2.2±0.4) 万元, P<0.001] 均显著低于 UPVP 组和 BPVP 组。PCVP 组和 BPVP 组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 (0 vs 4.6% vs 26.9%, P 0.001) 显著低于 UPVP 组。随访时间平均 (15.1±2.5) 个月,随时间推移,三组 VAS 评分、ODI 评分均显著降低 (P<0.05)。术后 2 d 及末次随访时,PCVP 组 VAS [(2.2±1.2) vs (2.8±0.7) vs (2.9±0.6), P=0.005; (1.3±0.6) vs (2.2±1.2) vs (1.8±0.9), P 0.007]、ODI 评分 [(18.8±1.9) vs (20.3±2.1) vs (21.5± 2.2), P<0.001; (13.1±1.3) vs (16.3±1.6) vs (17.1±1.5), P 0.001] 显著优于 UPVP 组及 BPVP 组。影像方面,随时间推移,三组椎前缘高度(anterior vertebral height, AVH)、伤椎后缘高度高度(posterior vertebral height, PVH)、局部后突 Cobb 角(local kyphotic an- gle, LKA)、胸腰段后凸角 (thoracolumbar kyphotic angle, TLK) 均显著改善 (P<0.05),术后相应时间点 PCVP 组上述影像指标均显著优于 UPVP、BPVP 组(P<0.05)。[结论]PCVP 治疗胸腰椎 OVCF 效果确切,有利于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均匀分布,更好地改善腰椎功能,且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用时短、透视次数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2025, 33(8):695-700.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0407
摘要:[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因素。[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 万方、Pubmed、Embase 建库到 2024 年 5 月,提取符合标准的文献资料,利用 RevMan5.3 软件分析。[结果] 共纳入 9 篇文献,均为病例对照研究,涉及术前深静脉血栓患者 803 例,非深静脉血栓患者 3 611 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年龄(MD=1.98, 95%CI: 0.28~3.68, P=0.02)、受伤至入院时间>1 d (OR=1.70, 95%CI: 1.39~2.08, P<0.001)、吸烟史 (OR=1.56, 95%CI: 1.18~2.05, P=0.002)、高血压病史(OR=1.21, 95%CI: 1.03~1.42, P=0.02)、血清白蛋白<35 g/L(OR=1.69, 95%CI: 1.30~2.20, P<0.001)、血清 D-二聚体≥0.5 mg/L (OR=1.70, 95%CI: 1.03~2.78, P=0.04)、ASA 分级≥Ⅲ级 (OR=4.34, 95%CI: 1.42~13.26, P=0.01)、全血血小板计数≥262×109 /L (OR=2.34, 95%CI: 1.78~3.08, P<0.001)是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受伤至入院时间>1d、吸烟史、高血压病史、血清白蛋白<35 g/L、血清 D-二聚体≥0.5 mg/L、全血血小板计数≥262×109 /L、 ASA 分级≥Ⅲ级是股骨颈骨折患者发生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应对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给予高度关注,降低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2025, 33(8):701-706.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0031
摘要:脊柱侧凸是一种常见的脊柱三维畸形,治疗不及时会对患者的功能、活动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脊柱侧凸的常用治疗方法有脊柱侧凸特定运动疗法、支具治疗和手术治疗。近年来,传统中医疗法被较多地联合用于脊柱侧凸的治疗。本文对传统功法训练结合康复治疗、推拿结合康复治疗、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药结合康复治疗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脊柱侧凸的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今后临床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
2025, 33(8):707-711.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819
摘要:椎间盘退变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IDD) 是退变性脊柱疾病的关键病理过程,其治疗对医生来说仍然是一个挑战。椎间盘相关病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健康问题。目前对于人体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尚没有一种动物模型可以全面模拟 IDD 的病理状况和复杂机制,许多研究只能依托标准化造模的方式进行开展,故而本文试图对体内椎间盘模型以及体外椎间盘组织细胞培养模型两大方面综述当前 IDD 的造模进展,为科研人员从研究目的出发选择合适的造模方法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2025, 33(8):712-716.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0881
摘要:假体周围关节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 PJI)是关节置换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往往宣告了关节置换术的失败。早期的诊断与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然而目前仍缺少准确高效的早期诊断手段。病原微生物在 PJI 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当怀疑 PJI 发生时,对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十分重要。近年来,生物探针因其检测迅速、特异性高等优点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对关节置换术后 PJI 的诊断进行文献分析,并探讨目前生物探针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为其在 PJI 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2025, 33(8):717-720.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0132
摘要:[目的]通过数字化分析、评估确定成人是否存在第三骶骨骨性螺钉通道并进行测量。[方法]收集 18~60 岁健康志愿者 300 名,男女各半;通过骨盆 CT 扫描数据三维重建确定第三骶骨安全区的几何边界并生成最优钉道;对最优钉道轴向 “狭窄点”处的宽度进行双侧测量,并测量第三骶骨经髂骨 (trans-sacral trans-iliac, TSTI) 螺钉通道长度和椎弓根通道长度及 TSTI 通道投影长短轴长度和投影面积。[结果]300 名志愿者中有 47 例(15.7%)存在可容纳 6.0 mm 直径螺钉 S3椎体横向骶髂关节螺钉固定钉道。男性 S3 TSTI 通道宽度 [左侧: (5.0±1.9) mm vs (4.3±1.6) mm, P<0.001; 右侧: (5.0±1.9) mm vs (4.4±1.6) mm, P= 0.002]、TSTI 通道长度 [(111.1±8.3) mm vs (98.6±7.8) mm, P<0.001]、椎弓根通道长度 [左侧: (36.6±3.2) mm vs (29.1±3.0) mm, P< 0.001; 右侧: (36.6±3.1) mm vs (28.7±2.9) mm, P=0.002]、投影长轴长度 [(18.4±2.0) mm vs 16.3±1.8) mm, P<0.001]、投影短轴长度 [(16.6±1.6) mm vs (11.6±1.3) mm, P<0.001]、投影面积 [(127.0±12.4) mm2 vs (96.4±9.4) mm2 , P<0.001] 均显著大于女性。同一性别的左、右两侧轴位 S3 TSTI 通道宽度、椎弓根通道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5%成人存在影像学上安全的第三骶骨骨性髂骶螺钉通道,可以行横向骶髂关节螺钉固定。
2025, 33(8):721-725.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100A
摘要:[目的] 介绍单侧双通道内镜 (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UBE) 技术治疗颈胸交界处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对颈胸交界处椎间盘突出的 8 例患者进行脊柱内镜单侧双通道技术。C 形臂 X 线机透视下确定观察、 工作通道,磨除 C7下缘、T1上缘部分椎板、侧块,切除部分黄韧带,用神经钩钩出突出的髓核组织,髓核钳取出脱出的椎间盘,减压硬膜囊和神经根。[结果] 8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如硬膜或神经根损伤,手术时间 (152.0± 18.0)min;术中出血量(37.5±4.6)mL;术后住院时间(4.6±0.5)d。所有患者切口均实现一期愈合。所有患者在 6 个月的随访中颈部疼痛均消失或明显缓解,肢体无力和感觉减退症状较术前均明显减轻。[结论]UBE 技术在治疗颈胸交界处椎间盘突出症中技术可行,同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2025, 33(8):726-730.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0221
摘要:[目的]介绍单侧骨水泥多点锚定经皮后凸成形术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对 31 例 I、II 期 Kümmell 病患者,行单侧骨水泥多点锚定经皮后凸成形术。采用单侧横突-椎弓根穿刺路径,球囊复位满意后,将两根克氏针头端预弯备用。裂隙靠近头或尾端终板时,采用“Out-In”穿刺方式,一根弯头克氏针由硬化带周围向裂隙内多次穿刺,另一根则向相反侧终板穿刺;裂隙位于椎体中央时,采用“In-Out”穿刺方式,则将一根弯头克氏针穿刺入裂隙内,弯头朝向上终板,由裂隙内向周围硬化带多次穿刺,另一根克氏针则朝向下终板,做相同穿刺,最终在硬化带上形成多个微型穿刺点。随后,序贯注入不同时期骨水泥。[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40.6±3.6)min,骨水泥用量平均(5.2±0.3)mL。其中骨水泥椎旁渗漏 2 例,邻椎骨折 3 例,骨水泥移位 1 例。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 VAS 评分 [(8.1±0.5), (1.7±0.7), P<0.001]、ODI 指数 [(76.8±2.9), (14.6±2.0), P<0.001]、椎体前缘高度 [(14.9±5.7) mm, (18.7±4.5) mm, P=0.006]、椎体后缘高度 [(22.4±4.8) mm, (25.0±4.1) mm, P=0.023] 及椎体楔形角 [(15.4±5.1)°, (12.4±3.9)°, P=0.011] 均显著改善。[结论]单侧骨水泥多点锚定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 I、II 期 Kümmell 病简单可行,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2025, 33(8):731-735.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0437
摘要:[目的]介绍单侧双通道内镜减压椎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UBE-LIF)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合并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对 1 例退行性脊柱侧弯合并椎管狭窄症的患者行上述治疗。根据术前临床表现和影像资料,确定手术节段,C 形臂 X 线机透视确定手术入路及解剖标志体表投影。透视下行椎弓根穿刺并置入导丝,上下两个通道分别置入内镜和手术器械,显露并去除上位椎体椎板下缘及下关节突、下位椎体上关节突尖部及内缘,切除肥厚的黄韧带,显露出口根和行走根,分离粘连组织,切除椎间盘并处理椎间隙,椎间植骨,置入融合器。同法处理其他节段。所有节段处理完毕后,沿导丝拧入椎弓根螺钉,固定连接棒。[结果] 本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约 280 min,术中出血量约 180 mL。切口一期愈合。术后 3 d 下床活动。随访时间 6 个月,VAS 评分术前腰部 5 分、下肢 6 分, 末次随访时均为 1 分;ODI 指数术前 51.1%,末次随访时 13.3%;JOA 评分术前 13 分,末次随访时 23 分。末次随访无症状复发。[结论]UBE-LIF 微创技术可以明显改善退行性脊柱侧弯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矫正脊柱侧弯,恢复脊柱稳定性,促进术后快速恢复。
2025, 33(8):736-739.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0873
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布比卡因脂质体 (liposomal bupivacaine, LB) 与罗哌卡因(ropivacaine, ROP)收肌管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 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 2024 年 2 月—2024 年 11 月 98 例老年 TKA 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应用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给予 LB 49 例,ROP 49 例,比较两组临床和镇痛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两组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B 组术后 48 h 的 30 s 椅子站立测试(30-second chair-stand test, 30 s-CST)显著优于 ROP 组 [(3.5±0.7) 次 vs (3.0±0.4) 次, P<0.001];但是,两组间计时起立测试(timed up and go, TUG)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方面,术后 12、24、48、72 h LB 组在静息和活动状态下 VAS 评分均显著优 ROP 组(P<0.05)。此外,LB 组的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 [(20.8±2.4) h vs (10.1±1.3) h, P<0.001]和术后 24 h 补救镇痛率(6.1% vs 28.6%, P=0.003)均显著优于 ROP 组。[结论]老年 TKA 超声引导收肌管阻滞,LB 在改善其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 减轻早期疼痛程度方面,均优于 ROP。
2025, 33(8):740-743.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0630
摘要:[目的]评估骨水泥破壁填充法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伴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科采用骨水泥破壁填充法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质疏松骨质伴骨不连 34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在术前、术后第 3 d 及末次随访时, 记录 VAS 及 ODI 评分、测量局部后凸畸形情况、评估并发症。[结果] 34 例患者均成功接受手术,其中 4 例患者椎间隙存在无症状性骨水泥渗漏。与术前相比,术后第 3 d 和末次随访时患者的 VAS [(8.1±0.9), (1.9±0.6), (1.4±0.7), P<0.001] 和 ODI 评分 [(78.8±7.9), (33.7±3.4), (32.1±3.3), P<0.001] 显著降低。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第 3 d 局部后凸角 [(13.1±2.8)°, (4.9±2.4)°, (5.1±2.5)°, P<0.001] 和椎体前缘高度 [(16.2±1.6) mm, (19.1±1.2) mm, (19.1±1.2) mm, P<0.001] 均显著改善。[结论] 骨水泥破壁填充法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质疏松骨折伴骨不连是一种安全技术,临床疗效满意。
2025, 33(8):744-747.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0553
摘要:[目的] 评价 CT/MRI 融合成像诊断腰椎爆裂骨折中创伤性马尾神经硬膜疝的价值,以及确定手术方式的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6 月—2020 年 6 月郑州市骨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椎板骨折、马尾神经损伤 28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常规行薄层 CT、MRI 检查,并使用 Medraw 软件实现 CT、MRI 三维图像的快速配准融合。术中探查验证影像诊断马尾神经根被嵌夹的准确性,并实施相应个体化手术治疗。[结果] 术前 CT/MRI 图像融合 28 例中,23 例 (82.1%) 发生马尾神经硬膜疝,马尾神经根被嵌夹在椎板骨折裂隙中,术中探查所见与影像所见完全一致,影像诊断准确率 100.0%。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随访 12~26 个月,平均(18.5±2.3)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 VAS 评分 [(8.3±0.7), (2.2± 0.3), P<0.001]、ODI 评分 [(38.5±4.3), (7.2±1.3), P<0.001]、JOA 评分 [(12.8±0.8), (25.6±1.4), P<0.001] 以及 ASIA 神经功能评级 [A/ B/C/D/E, (0/18/7/3/0), (0/0/3/5/20), P<0.001] 均显著改善。[结论] 对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症状者术前行 CT/MRI 融合成像,能够直观判断马尾神经硬膜与后方骨折椎板的位置关系,准确诊断创伤性马尾神经硬膜疝,为精准手术提供重要参考,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结果。
2025, 33(8):748-752.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0150
摘要:[目的] 评价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 (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UBE-TLIF) 辅以骨水泥强化螺钉治疗骨质疏松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2 年 8 月—2023 年 8 月本院应用上述技术治疗的 40 例骨质疏松Ⅰ、Ⅱ度腰椎滑脱症患者纳入本研究,评价临床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70.3±14.6)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23.6±10.8)mL,住院时间平均(13.8±1.3)d。与术前相比,术后 6 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腰痛 VAS [(7.6±0.7), (1.8±0.4), (1.6±0.5), P<0.001]、腿痛 VAS [(8.1±0.6), (1.3±0.5), (1.2±0.4), P<0.001] 及 ODI 评分 [(58.8±5.3), (33.3±5.1), (30.1±7.2), P<0.001] 均显著降低。与术前相比,术后 1 d Hb 水平显著下降 (P<0.05),而 CRP、 ESR、CPK 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但术后 3 d 各指标均恢复至正常水平。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 6 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滑脱率 [(16.7±3.4)%, (5.1±1.5)%, (4.2±1.6)%, P<0.001]、椎管面积 [(71.4±8.3) cm2 , (115.3±6.8) cm2 , (112.6±8.4) cm2 , P<0.001]、 腰椎前凸角 [(52.8±6.3)°, (49.2±2.8)°, (46.2±4.9 )°, P<0.001]、侧隐窝矢状径 [(1.8±0.4) mm, (3.6±0.5) mm, (3.4±0.3) mm, P<0.001] 及椎间隙高度 [(7.4±1.6) mm, (11.4±1.2) mm, (10.6±1.7) mm, P<0.001] 均显著改善,术后随时间推移,融合评级 [例, I/II/III/IV (34/5/1/ 0) , (37/3/0/0), P<0.001] 显著改善。[结论]UBE-TLIF 辅以骨水泥强化螺钉能有效复位滑脱,实现椎管减压,且融合率高,近期疗效满意。
2025, 33(8):753-756.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0191
摘要:[目的] 探讨关节突是否对称对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 PETD) 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方法] 2022 年 9 月—2023 年 9 月共 30 例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 PETD 治疗,其中关节突对称组 20 例,非对称组 10 例,比较两组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下地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 3 个月以上随访,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腰痛 VAS、腿痛 VAS、ODI、JOA 评分均显著改善 (P<0.05),术后 1 d 及末次随访时,对称组的腰痛 VAS 评分 [(2.7±1.3) vs (6.8±1.2), P<0.001; (1.7±0.7) vs (3.8±0.6), P<0.001] 显著优于非对称组。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椎间隙高度显著降低 (P< 0.05),椎管面积均显著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对称组椎间隙高度 [(10.7±1.8) mm vs (7.0±1.8) mm, P<0.001] 显著优于非对称组(P<0.05)。[结论]PETD 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确切,但是对于术前就存在关节突关节不对称的患者,术后腰痛的症状可能会持续更久。
2025, 33(8):757-760.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103A
摘要:[目的]评价双钢板固定锁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2023 年 1 月采用双钢板技术治疗 16 例锁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 手术时间(70.0±6.2)min,术中出血量(71.3±10.7)mL,术后随访时间(11.6±3.5)个月。随着术前,术后 3 个月和末次随访的时间推移,VAS 评分显著减少 [(6.6±1.7), (1.7±0.8), (0.3±0.6), P<0.001],而 Constant-Murley 评分 [(42.2±9.1), (74.2±7.8), (93.8± 3.5), P<0.001]、肩关节前屈上举 ROM [(51.0±9.7)°, (120.1±15.7)°, (172.5±4.8)°, P<0.001]、肩关节外展上举 ROM [(58.6±11.0)°, (127.8±18.8)°, (174.5±3.1)°, P<0.001]、肩关节内-外旋 ROM [(22.0±5.6)°, (53.5±11.5)°, (73.5±2.7)°, P<0.001] 均显著增加。末次随访时,X 线片显示骨折对合优,骨折全部骨性愈合,塑形好。[结论] 双钢板固定锁骨近端骨折具有术后并发症少、肩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2025, 33(8):761-764.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098A
摘要:[目的] 探讨骨科术后抑郁与营养状况的相关联系。[方法] 选取 2023 年 10 月—2024 年 5 月 156 例在第九六〇医院骨创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 SDS 评分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患者术后抑郁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二元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术后患者发生抑郁的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在吸烟例数、饮酒例数、 受教育水平、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TP、TG、TC、HDL-C、LDL-C、FPG、HB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抑郁组的年龄 [(62.4±8.1) vs (58.7±9.3), P=0.011]、女性占比 [女/男, (40/29) vs (36/51), P=0.039]、BMI [(23.1±1.7) vs (22.8± 2.1), P=0.030]、NRS 2002 评分 [(2.2±0.9) vs (1.5±0.8), P=0.001]、SDS 评分 [(57.7±4.3) vs (41.3±5.8), P=0.001] 显著高于非抑郁组, 而前者的 ALB 水平显著低于后者 [(35.2±3.1) vs (37.4±3.5), P<0.001]。两两相关性分析表明,SDS 评分与年龄 (r=0.257, P= 0.001)、NRS2002 评分 (r=0.462, P=0.001) 呈正相关,与 ALB (r=-0.368, P=0.001) 水平呈负相关。逻辑回归分析表明 NRS2002 评分高 (OR=1.960, P=0.005)、年龄大 (OR=1.056, P=0.013) 是骨科患者术后发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ALB 水平高 (OR=0.867, P=0.019)是骨科术后患者发生抑郁的保护因素。[结论]骨科术后患者抑郁与营养状况存在密切相关联系。
2025, 33(8):765-768.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764
摘要:[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置钉结合经椎弓根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 —2022 年 9 月 31 例因胸腰椎骨折收治于本院行机器人辅助置钉结合伤椎植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临床及影像结果。 [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 (121.3±26.3) min,术中出血量 (78.1±31.8) mL。随访时间平均 (7.5±2.6) 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 3 d 及末次随访时患者 VAS [(7.4±1.5), (4.2±1.2), (1.1±0.7), P<0.001]、ODI [(71.4±13.6), (47.4±9.7), (24.3± 6.3), P<0.001] 均显著减少。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 3 d 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相对高度 [(63.2±16.0)%, (89.6±4.9)%, (88.7± 5.5)%, P<0.001] 及局部后凸角 [(17.8±8.5)°, (4.3±2.7)°, (5.2±3.2)°, P<0.001] 均显著改善。[结论]机器人辅助置钉结合经椎弓根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恢复伤椎高度并防止椎体高度再丢失,疗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