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第3期更新
  • 2025年第3期播客
  • 视频课堂
  • 短视频更新
  • 小贴士更新
  • 专家论坛更新
  • 郑州市骨科医院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联合审稿暨学术研讨会
  • 图片新闻
提交
元数据检索
    全选
    显示模式:: |
    2025年第3期
    • 于赋斌,刘承耀,李伟,孟洪正,蒋洪宇,张明,张文强

      2025,33(3):193-199,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0672

      Abstract:

      [目的]比较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前稳定型胫骨垫片与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垫片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1 月—2017 年 1 月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使用 Vanguard 膝关节假体行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 116 例 (116 膝)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65 例使用前稳定型垫片 (AS 组),51 例使用后交叉保留型垫片 (CR 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平均随访时间(7.0±0.1)年。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 VAS 评分、HSS 评分、KSS 临床功能评分、膝关节 ROM 均显著改善(P<0.05),相同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 FJS 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后即刻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股胫角(femorotibial angle, FTA)、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 HKAA)、股骨内翻-外翻角(femoral varus-valgus angle, FVVA)、股骨矢状角(femoral sagittal angle, FSA)、胫骨内翻-外翻角 (tibial varus-valgus angle, TVVA)、胫骨后倾角 (posterior tibial slope angle, PTSA)、后髁偏移率 (posterior condylar offset ratio, PCOR)和 Insall-Salvati 指数均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AS 组 PTSA 角 [(2.2±1.5)° vs (6.1±1.4)°, P<0.001; (2.2±1.4)° vs (6.1±1.4)°, P<0.001] 显著小于 CR 组,其他影像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 AS 垫片术后中期临床结果及影像学结果良好,与 CR 垫片相比无显著差异。在临床具体治疗过程中,手术医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

    • 杨绍武,桂炜炜,李影

      2025,33(3):200-206,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090954

      Abstract:

      [目的]探讨 Mimics 辅助虚拟设计股骨近端髓钉内联合锁定钢板固定 A2-3 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2021 年 6 月本院创伤骨科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RIF)治疗的 53 例 A2-3 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28 例依据术前 Mimics 软件辅助设计行 ORIF (设计组),25 例未选择辅助设计,行常规 ORIF(常规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设计组手术时间 [(52.7±5.2) min vs (69.5±7.1) min, P<0.001]、术中出血量 [(102.7±10.9) ml vs (165.9±10.7) ml, P<0.001]、术中透视次数 [(8.3±2.1) 次 vs (10.2±3.5) 次, P=0.018] 均显著优于常规组。设计组完全负重时间 [(36.3±5.8) d vs (47.5±6.3) d, P<0.001] 显著早于常规组。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 Harris 评分、髋伸屈 ROM、髋内外旋 ROM 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 1、6 个月,设计组髋关节上述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影像方面,两组患者骨折复位质量优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设计组的颈干角 (neck-shaft angle, NSA) 无变化,而常规组 NSA 显著减小 (P<0.05)。末次随访时,设计组在尖-顶距 (tip-apex distance, TAD) 及股骨头颈短缩值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累及外侧壁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前虚拟辅助设计能够为术者提供精准的分型和个体化的固定方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内固定失效的发生率。

    • 冯彦华,任强,李祥,李京宴,王明新

      2025,33(3):207-212,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950

      Abstract:

      目的] 探讨全厚与断层皮片移植修复儿童坏死性软组织感染 (necrotizing soft tissue infection, NSTI) 创面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儿童医院 2014 年 1 月—2022 年 6 月收治的 56 例 NSTI 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医患沟通结果,31 例行全厚皮片移植(全厚组),25 例行断层皮片移植(断层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及随访资料。[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清创后缺损面积、供区部位及处理、移植皮片成活率、下地行走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意义 (P>0.05)。所有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 (12.0±2.4) 个月。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受区和供区外观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和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 VSS)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受区功能显著改善(P<0.05),供区功能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 3 个月、末次随时全厚组受区 VAS [(5.7±0.7) vs (6.0±0.4), P=0.017; (2.0±0.7) vs (3.6±0.7), P<0.001] 及受区 VSS 评分 [(4.3±0.8) vs (5.4±0.7), P<0.001; (2.5±0.6) vs (4.1±0.5), P<0.001]、受区功能 [正常/受限/畸形, (11/16/4) vs (4/11/10), P= 0.045; (24/7/0) vs (9/16/0), P=0.002] 均显著优于断层组。[结论]全厚皮片在坏死性软组织感染创面修复的治疗中具有良好效果, 可用于坏死性软组织感染创面的修复。

    • 荆立忠,张霞,王少山,杨久山

      2025,33(3):213-218,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757

      Abstract: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缝合钩和 Fast-fix 缝合 IV 型半月板 Ramp 区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1 月—2020 年 10 月 45 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损伤合并 IV 型半月板 Ramp 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取自体腘绳肌腱行 ACL 重建,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1 例应用缝合钩缝合 Ramp 损伤,24 例应用 Fast-fix 缝合。对比患者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学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缝合钩组手术时间 [(91.2±10.6) min vs (62.5±8.4) min, P<0.001]、切口总长度 [(5.9±0.5) cm vs (5.1±0.6) cm, P<0.001] 均显著长于 Fast-fix 组,但前者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后者 [(3.4±0.3) 万元 vs (4.3±0.7) 万元, P<0.001]。两组 Ramp 撕裂长度、缝合针数、下地行走时间、切口愈合、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者均获 36~72 个月随访。两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年及末次随访时,两组膝间隙压痛、麦氏征,轴移征、膝关节屈伸 ROM、IKDC 评分及 Lysholm 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 (P<0.05)。同一时间点,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 1 年, 两组半月板损伤分级及胫骨平台后侧骨髓水肿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 1 年 MRI 显示缝合钩组愈合率为 90.5%、Fast-fix 组为 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关节镜下缝合钩和 Fast-fix 缝合半月板 Ramp 区 IV 型损伤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 俞云飞,胡钢,吴毛,吴莉琴,张燕敏

      2025,33(3):219-224,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0265

      Abstract: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5 年 1 月—2023 年 12 月在本科接受手术治疗的 629 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 30 d 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 90 例和非感染组 539 例。采用单因素比较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构建疾病预测模型及效能验证。[结果]感染组男性比率 [男/女, (44/46) vs (178/361), P=0.003]、年龄 [(86.5±7.0) 岁 vs (76.8±9.4) 岁, P<0.001]、合并慢阻肺比率 [是/否, (47/43) vs (11/528), P<0.001]、 冠心病比率 [是/否, (19/71) vs (50/489), P=0.002]、吸烟比率 [是/否, (49/41) vs (184/355), P<0.001]、认知障碍比率 [是/否, (48/42) vs (81/ 458), P<0.001]、NLR [(8.0±4.6) vs (5.3±2.0), P<0.001]、全麻比率 [椎管/全麻, (44/46) vs (388/151), P<0.001]、术中吸痰的比率、采用 LISS 钢板比率、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总中失血量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 (P<0.05)。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慢阻肺 (OR= 151.48, P<0.001)、全麻 (OR=9.85, P<0.001)、认知障碍 (OR=3.16, P=0.027)、术前高 NLR (OR=1.75, P<0.001)、年龄 (OR= 1.28, P<0.001) 是骨折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ROC 曲线显示,预测模型 ROC 曲线下面积为 AUC=0.96 (95% CI 0.96~ 0.98, P<0.001)。[结论]年龄、慢阻肺、认知障碍、术前 NLR、麻醉类型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疾病预测列线图可以有效判别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风险。

    • 刘登科,刘涛涛,谭兴国,高秋明

      2025,33(3):225-230,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0260

      Abstract:

      [目的] 采用荟萃分析方法评价全螺纹螺钉 (fully threaded screws, FTS) 和部分螺纹螺钉 (partially threaded screw, PTS) 固定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检索 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 2010 年 1 月—2024 年 5 月,阅读全文提取效应量,使用 Review Manager 5.4 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 9 篇研究,1 篇为随机对照研究,8 篇为队列研究。共计 778 例患者,其中 FTS 固定组 342 例,PTS 固定组 436 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FTS 固定组颈干角丢失幅度 (MD=-1.57, 95%CI -2.35~-0.78, P<0.001)、股骨颈短缩率 (OR=0.27, 95%CI 0.18~ 0.42, P<0.001)、内固定失败率(OR=0.25, 95%CI 0.13~0.48, P<0.001)、退钉率(OR=0.23, 95%CI 0.14~0.38, P<0.001)均显著低于 PTS 组。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股骨头坏死率、骨不连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TS 固定股骨颈骨折与 PTS 比较,患者颈干角减小幅度更小,而且退钉、股骨颈短缩、内固定失败发生率更低,对于股骨颈骨折,FTS 固定比 PTS 固定更为可靠。

    • 王颉,周游

      2025,33(3):231-237,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611

      Abstract:

      黏膜韧带 (ligamentum mucosum, LM) 也称髌下皱襞 (infrapatellar plica, IPP) 或髌下滑膜皱襞,是膝关节囊滑膜层内的韧带结构。成年人中 LM 的存在率为 65%~90%,且随着年龄增加逐渐降低,这可能与创伤和关节退变有关。LM 通常位于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的前方,并与 ACL 平行,一端起自股骨髁间窝,另一端连接髌下脂肪垫(infrapa- tellar fat pad, IFP)。其形态多变,为致密的结缔组织,与其他膝关节韧带一致。近年来,由于其潜在临床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发现,LM 是膝前疼痛(anterior knee pain, AKP)的病因之一,然而对于关节镜术中是否常规切除 LM 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将从 LM 的定义、起源、解剖、分类、临床意义、检查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 徐维臻,张金辉,张剑平,吴进

      2025,33(3):238-243,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698

      Abstract:

      石骨症是一种以破骨细胞功能缺陷为特征的疾病,常为家族性,绝大多数病例为隐性遗传。本病特征为钙化的软骨持久存在,引起广泛的骨质硬化,重者髓腔封闭、血小板降低并严重贫血。由于患者骨骼脆性大,柔韧性差,易发生骨折。本文报道了 1 例石骨症股骨干骨折术后再骨折的患者,采用青少年型股骨髓内钉、重建锁定钢板联合骨形态发生蛋白-7 及翻修治疗,长期随访效果良好。此外,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

    • 丁屹甲,满振涛,李伟

      2025,33(3):244-248,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0713

      Abstract:

      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 OP) 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AHD) 是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两种疾病。骨骼中的钙丢失增加而血管壁中的钙沉积增多,骨骼与血管壁中就产生了钙化矛盾。而炎症在此过程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二者在主要发病机制方面可能存在共性,即炎症因子机制。本文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视角下深入探索炎症在骨质疏松及冠心病的可能机制,总结了近年来基于炎症角度出发针对骨血管轴的可行解决方案。

    • 高锦,贾鹏,吕飞,齐岩松,徐永胜,呼和

      2025,33(3):249-254,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0170

      Abstract: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探讨腓骨近端对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力学影响。[方法]收集 1 名志愿者胫腓骨 CT 数据,导入 SolidWorks 软件,模拟 3 种不同胫腓骨形态,分为正常组(normal control, NC)、胫骨后外平台骨折钢板内固定腓骨完整组 (posterolater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with plate fixation and intact fibula, IF)、胫骨后外平台骨折钢板内固定腓骨骨折组 (pos- terolater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with plate fixation and fibular fracture, FF)。在施加 250 N、500 N、1 000 N 轴向载荷状态下,模拟日常活动中不同受力情况下内固定受力及胫骨骨折模型的位移情况。[结果]与 NC 组相比,IF 组与 FF 组钢板与螺钉的 Von Mises 应力随着载荷的增大显著增加(P<0.05)。在 250 N、500 N、1 000 N 载荷下,IF 组钢板 [(20.3±1.5) MPa vs (28.5±1.6) MPa, P<0.001; (42.3±1.6) MPa vs (59.4±1.7) MPa, P<0.001; (90.5±7.8) MPa vs (123.3±15.9) MPa, P=0.003] 及螺钉 [(24.4±3.1) MPa vs (35.7± 2.5) MPa, P<0.001; (50.2±7.9) MPa vs (70.30±9.6) MPa, P=0.007; (101.1±15.7) MPa vs (143.7±16.4) MPa, P=0.003] Von Mises 应力均小于 FF 组。随着载荷的增大,两组骨折块位移及内侧胫骨平台位移均显著增加(P<0.05);在相同载荷下,IF 组骨折块的位移及内侧胫骨平台位移均显著小于 FF 组(P<0.05)。[结论] 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中,完整的腓骨可以提升钢板、螺钉的整体轴向刚度,使外侧骨折块及内侧胫骨平台更为稳定,对骨折的愈合有促进作用。

    • 黄子奇,高世华,吴宇峰

      2025,33(3):255-258,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0054

      Abstract:

      [目的] 介绍全肘关节镜下双 Endobutton 固定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手术技术及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1 例 29 岁男性患者,经 X 线检查确诊为左 Regan-Morrey 2 型尺骨冠突骨折,采用全肘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术中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经关节镜进行操作,使用 1.2 mm 克氏针做骨隧道,并利用双 Endobutton 配合超强缝线进行固定。术后行常规护理及康复锻炼。 [结果]手术时间 1 h 50 min,术后 1、3 个月随访时,患者 Mayo 肘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 75、100 分。术后 3 个月随访显示骨折已愈合,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肘关节活动度为-5°~140°。[结论] 全肘关节镜下双 Endobutton 固定尺骨冠状突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固定效果可靠、术后康复快速的优势。

    • 陈磊,李阔阔,徐旭,何猛,李长润,刘黎军,王大平,王满宜,张胜利

      2025,33(3):259-263,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0216

      Abstract:

      [目的]介绍改良抗张力钢板治疗青少年胫骨结节骨骺损伤的技术和初步临床疗效。[方法]患者仰卧位,患肢外展中立位,膝关节屈曲 25°。自胫骨结节前做长约 5 cm 切口,暴露髌腱止点在近端骨骺损伤处,清理骨折端血肿,冲洗后巾钳复位,3 枚 1.2 金属导针临时固定。术中透视骨折良好复位后,纵劈髌腱,将改良抗张力钢板跨过骺板放置,1 枚拉力螺钉加压固定后,再以 2 枚锁定螺钉固定。对于波及关节面的大块骨块,可用 2 枚 3.5 mm 空心螺钉固定。术毕注意缝合纵劈的髌腱。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住院时间平均(7.2±1.4)d。随访时间 9~18 个月,平均(15.0±1.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 (2.2±0.2) 个月。术后 3~4 个月恢复至正常运动水平。术后 6 个月手术取出内固定物。 按照 Mosier 的临床疗效评估标准: 17 例为优,1 例为良。[结论]采用改良抗张力钢板固定胫骨近端骨骺损伤可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能使青少年快速恢复膝关节功能。

    • 王俊,黄丹蕾,叶志扬,王光泽,黄建明

      2025,33(3):264-268,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919

      Abstract:

      [目的]介绍关节镜辅助 3 个小切口固定 Neer II 型锁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对 53 例 Neer II 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行上述手术治疗。患者全麻后采用沙滩椅位,先建立 D 入路为观察通道,检查喙突上表面。然后,关节镜移至 E 入路为观察通道,D 入路为操作通道,显露喙突下表面。装配肩锁关节定位手柄,定位喙突下表面中点。在距锁骨远端约 3.5 cm 处用硬膜外针定位锁骨前后缘,导钻装入定位手柄,于导钻套袖处沿锁骨取横行切口为 H 入路,将套袖顶至锁骨表面并钻取锁骨至喙突下表面中点的骨隧道。通过导引线环由下而上经喙突、锁骨骨隧道,将肩锁关节脱位固定系统引入,自锁骨上表面引出后收紧。撬拨骨折近端,纠正前后移位并以 2 枚直径 1.5 mm 克氏针经肩峰穿肩锁关节及锁骨远端骨折端固定至锁骨近端皮质。[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未发生神经损伤、骨折等并发症。牛津肩关节评分(oxford shoulder score, OSS) 由术前的 (52.1±2.3) 分显著降低至术后 1 年的 (13.7±1.9) 分 (P<0.001),Constant-Murley 肩关节功能评分 (CMS)评分由术前的(28.5±5.7)分显著增加至术后 1 年的(92.9±2.3)分(P<0.001)。术后 1 年影像检查显示骨折愈合。[结论] 采用关节镜辅助三小切口治疗 Neer II 型锁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技术是可行的,且创伤小、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初步临床疗效满意。

    • 林旺,黄佳清,王盈盈,郭卫中,林伟民,林成寿,袁翠华

      2025,33(3):269-273,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892

      Abstract:

      [目的] 探讨前内联合外侧入路治疗肘恐怖三联征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10 月—2022 年 10 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骨科采用前内联合外侧入路治疗的 15 例肘恐怖三联征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 (218.6±70.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 (150.0±116.5) ml。随访时间平均 (15.1±4.1)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 3 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 VAS 评分 [(8.1±0.9), (1.3±0.6), (0.0±0.0), P<0.001] 显著减少、内翻应力试验 [例, -/1+/2+/3+, (0/7/7/1), (12/3/0/0), (15/0/0/0), P<0.001]、外翻应力 [例, -/1+/2+/3+, (0/1/12/2), (13/2/0/0), (15/0/0/0), P< 0.001] 均显著改善。与术后 3 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Mayo 评分 [(77.7±8.2), (94.3±5.9), P<0.001] 显著增加,肘伸屈 ROM、前臂旋转 ROM 无显著变化(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 3 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肱尺对合 [同心/偏心/脱位, (1/9/5), (12/3/ 0), (15/0/0), P<0.001] 显著改善。[结论] 经旋前圆肌与桡侧腕屈肌的肘前内侧入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安全有效,结合外侧入路可较好治疗肘关节损伤恐怖三联征。

    • 文祖洲,叶赟,吴西智,周华,陈洪强

      2025,33(3):274-277,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772

      Abstract: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钛缆固定 Vancouver B1 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8 月— 2023 年 3 月本院采用锁定钢板钛缆治疗的 9 例 Vancouver B1 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术后临床及影像学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95.1±15.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 (622.2±272.9)ml,住院时间平均(12.9±4.8)d;随访时间平均(15.3±5.3)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 3 个月及末次随访时 VAS 评分 [(8.7±1.2), (4.8±1.1), (0.7±0.7), P<0.001] 显著减少,髋-伸屈 ROM [(10.3±6.0)°, (88.2±8.3)°, (111.4±6.0)°, P<0.001]、内-外旋 ROM [(3.8±2.5)°, (20.4±4.0)°, (39.6±3.2)°, P<0.001] 及 Harris 评分 [(21.3±7.8), (72.1±5.3), (89.3±7.7), P<0.001] 显著增加。影像方面, 股骨对线 [例, 优/良/可/差, (0/0/2/7), (9/0/0/0), (9/0/0/0), P<0.001] 及股骨假体位置 [例, 优/良/可/差, (0/0/1/8), (9/0/0/0), (9/0/0/0), P< 0.001] 显著改善。[结论]锁定钢板钛缆固定 Vancouver B1 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近期疗效满意,术后患肢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 冯永旗,薛远亮,吕浩,郑芳珑

      2025,33(3):278-281,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647

      Abstract:

      [目的] 探讨青少年 Tillaux 骨折合并腓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1 月—2021 年 12 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 17 例青少年 Tillaux 骨折合并腓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的临床资料,评价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 17 例患者均顺利手术。随访时间平均 (28.1±11.8) 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 VAS 评分 [(9.2±3.6), (1.4±0.3), P< 0.001] 显著减少,Lowa 评分 [(26.9±6.7), (94.1±4.9), P<0.001]、踝关节背伸-跖屈 [(41.6±5.3)°, (73.1±7.3)°, P<0.001]、内翻-外翻 ROM [(27.4±4.4)°, (64.1±6.0)°, P<0.001] 显著增加。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患者下胫腓间隙(tibiofibular clear space, TFCS)、胫腓骨重叠(tibiofibular overlap, TFO)、胫腓骨线(tibiofibular line, TFL)、胫骨远端外侧角(anatomic lateral distal tibial angle, aLDTA)、胫骨远端前倾角(anterior distal tibial angle, ADTA)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青少年 Tillaux 骨折合并腓骨远端骨折是一种罕见损伤,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实现关节面及骺板的解剖对位,恢复下胫腓联合稳定性,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何立民,赵滨,汪丹丹,杨颇,张永祥,徐昊

      2025,33(3):282-285,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956

      Abstract:

      [目的] 探讨股骨距髓内增强垫块动力髋螺钉 (dynamic hip screw, DHS) 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 年 4 月—2022 年 12 月,28 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髓内增强块动力髋螺钉固定手术治疗,评价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60.2±8.4)min、切口长度平均(12.5±3.2)cm、术中失血量平均(110.3± 25.2)ml、术中透视次数平均(16.5±4.3)次、患者下地时间平均(3.2±1.1)d。所有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与术后 1、3 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患者的 VAS 评分 [(3.2±1.1), (2.6±1.2), (1.3±0.8), P<0.001] 显著降低,Harris 评分 [(68.6±8.5), (76.3±4.2), (86.6±5.7), P< 0.001]、伸屈 ROM [(82.5±10.3)°, (101.5±9.6)°, (120.2±5.1)°, P<0.001] 和内-外旋 ROM [(50.2±6.4)°, (61.2±5.6)°, (80.2±7.41)°, P< 0.001] 显著增加。影像方面,与术后 1、3 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股骨颈干角、头颈长度、顶尖距均无显著变化(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结论]股骨距髓内增强垫块动力髋螺钉加强股骨上段内侧力学支撑,有利于患者早期负重行走,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可作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选择。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出版单位:《中国医学人文》杂志社有限公司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国投财富广场5号楼10层1020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环山路217-1号泰安八十八医院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工作站
电话:0538-6213228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005-8478
国内统一刊号: CN 10-1784/R
邮政编码:271000
E-mail:jiaoxingtougao@163.com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