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数据检索
-
2025,33(9):769-774,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0162
Abstract:
[目的]比较股骨颈骨折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totalhiparthroplasty,THA)是否缝合后关节囊预防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91例经后外侧入路行THA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93例THA后行关节囊荷包缝合(缝合组),98例THA后未缝合关节囊,外旋短肌给予传统重建(传统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缝合组术后24h引流量[(180.2±66.8)mLvs(209.7±70.7)mL,P=0.004]显著少于传统组,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期间脱位、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时间平均(15.3±4.3)个月。缝合组出院后脱位率[0vs5.1%,P=0.027]显著低于传统组。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Harris评分、髋伸-屈及内-外旋ROM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1个月缝合组VAS评分[(5.2±1.2) vs (4.7±1.4),P= 0.009]、Harris评分[(64.7±5.6)vs(69.3±4.8),P<0.001]、髋伸-屈[(77.1±5.9)°vs(78.8±5.7)°,P=0.044]及内-外旋ROM[(46.2±4.5)° vs(47.5±4.0)°,P=0.036]均不及传统组。影像方面,末次随访均未见假体松动,两组髋臼外展角、前倾角、双股骨长度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关节囊荷包缝合能降低股骨颈骨折后外侧入路THA的脱位率。
-
2025,33(9):775-779,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0327
Abstract:
[目的] 回顾性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 与半髋置换 (hemiarthroplasty, HAP)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生存率和生存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2023 年 1 月本院手术治疗的 62 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根据术前与家属沟通结果,27 例采用 PFNA,另外 35 例采用 HAP。比较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数据,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相关并发症等;随访患者 Harris 髋关节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评分, 以及患者生存情况,随访终点为术后 12 个月或死亡。[结果]PFNA 组在手术时间 [(51.9±5.2) min vs (69.3±4.8) min, P<0.001]、手术中出血量 [(110.9±20.3) mL vs (191.7±10.6) mL, P<0.001]、住院费用 [(1.3±0.6) 万元 vs (1.9±0.3) 万元, P 0.001] 显著优于 HAP 组, 但是前者在下地行走时间 [(6.2±0.9) d vs (4.8±0.6) d, P 0.001] 和住院时间 [(11.5±1.1) d vs (10.1±1.8) d, P 0.001] 显著不及后者。62 患者术后 1 年共死亡 17 例,总死亡率为 27.4%。术后 1 年 PFNA 组死亡 4 例,死亡率为 14.8%;HAP 组死亡 13 例,死亡率为 37.1%;两组间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死亡的 17 例,术后 1 个月,PFAN 组 Harris 评分和 ADL 评分均显著不及 HAP 组(P<0.001);术后 3 个月两组患者的 Harris 评分和 ADL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PFNA 组的 Harris 评分和 ADL 评分显著优于 HAP 组(P<0.05)。并发症方面,PFNA 组仅 1 例内固定松动;而 HAP 组切口愈合不良 4 例,假体脱位 3 例,假体周围骨折 1 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PFNA 在手术创伤、医疗费用、1 年生存状况均优于 HAP。提示 PFAN 仍应视为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重要方法。
-
2025,33(9):780-785,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011A
Abstract:
[目的] 评价血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 (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 MIP-1α) 和皮质醇 (cortisol, Cor) 预测骨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 后继发深静脉血栓 (deep vain thrombosis, DVT) 的价值。[方法] 2019 年 6 月—2023 年 6 月于本院行 TKA 的骨关节炎患者 231 例纳入本研究。依据术后超声检查,将患者分为 DVT 组和非 DVT 组。采用单项因素比较和逻辑回归分析 DVT 发生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 tic curve, ROC) 分析血清 MIP-1α、Cor 单独及联合预测 TKA 后 DVT 的效能。[结果] 231 例患者中 53 例确诊为 DVT,占 22.9%。DVT 组的 BMI [(24.0±2.1) kg/m2 vs (23.3±2.0) kg/m2 , P=0.037]、糖尿病比率 [是/否, (10/43) vs (14/164), P=0.021]、全身麻醉比率 [全麻/腰麻, (38/15) vs (92/86), P=0.010]、MIP-1α [(19.7±5.3) pg/mL vs (14.2±5.2) pg/mL, P<0.001] 和 Cor 的水平 [(305.7±51.5) nmol/L vs (255.3±44.8) nmol/L, P<0.001] 显著高于非 DVT 组。回归分析显示,BMI (OR=1.818, 95% CI: 1.217~2.718)、糖尿病 (OR=1.980, 95% CI: 1.201~3.263)、全身麻醉(OR=1.857, 95% CI: 1.336~2.581)、MIP-1α(OR=2.042, 95% CI: 1.498~2.783)、Cor(OR=1.876, 95% CI: 1.264~2.781)是术后 DVT 的危险因素。ROC 曲线显示,血清 MIP-1α、Cor 联合预测术后 DVT 的灵敏度及曲线下面积 (area under curve, AUC) 分别为 0.767、0.778、0.838。[结论] 术前血清 MIP-1α、Cor 升高是骨关节炎 TKA 后 DVT 的危险因素,两者联合检测对其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
2025,33(9):786-790,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0205
Abstract:
肩关节置换(shoulder arthroplasty, SA)是治疗终末期肩关节疾患所致疼痛和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随着手术技术的成熟和发展,肩关节置换手术量呈显著增长趋势。肩关节置换术后肱骨假体周围骨折是一种罕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严重疼痛、肢体功能丧失和内置物失效。肱骨假体周围骨折治疗策略包括非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关节假体翻修技术。肩袖状态、假体类型、骨折时机、骨折类型、假体稳定性和剩余骨量都是影响假体周围骨折治疗的重要因素。本文就 SA 术后肱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骨折分型和治疗方案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2025,33(9):791-795,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0316
Abstract: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医工交叉的深入推进,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逐渐深入。目前,AI 在运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运动医学疾病的发生风险预测、影像诊断、术后疗效和并发症预测等方面有着良好的性能和较高的准确性。但是,AI 的发展和进一步的临床应用仍然面临着研究多为回顾性、随访时间短、数据样本量有限和缺少外部验证等问题。本文就 AI 在运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总结近年来 AI 应用于运动医学疾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
2025,33(9):796-800,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0816
Abstract:
骨缺损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骨科问题,因其治疗难度大、术后恢复效果差,已成为骨折、骨肿瘤及关节置换术后面临的重大挑战。多功能复合支架因其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及成骨诱导特性,已广泛应用于骨缺损的治疗。不同的支架材料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然而由于单一功能的支架促进骨修复能力较为局限,难以达到预想的治疗效果,因此,制备具有多种功能的复合支架有望成为治疗骨缺损的新方法。本文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不同支架的特点及成骨方式,就多功能复合支架在骨缺损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
2025,33(9):801-805,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0928
Abstract:
单房性骨囊肿(unicameral bone cyst, UBC)是一种儿童常见的良性肿瘤样变,好发于四肢长骨干骺端。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最佳治疗方案尚未达成共识。弹性髓内钉 (elastic stable intramedullary nail, ESIN) 可单独或联合其他术式用于 UBC 治疗,但疗效存在差异。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 ESIN 治疗 UBC 的理论基础、手术细节、疗效、并发症等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为优化治疗方案、促进囊肿愈合、减少并发症、改善医患沟通等提供依据。
-
2025,33(9):806-814,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953
Abstract:
[目的]探究柚皮苷(naringin, Nar)预防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N)的作用机制。[方法]SpragueDawley (SD) 雄性大鼠 73 只 (SPF 级),随机分为 4 组,包括空白组 (n=16)、模型组 (n=19)、低量组 (n=19)、高量组 (n= 19)。模型组、低量组和高量组的 57 只 SD 大鼠,按 20 μg/kg 腹腔注射 LPS 2 次后,每隔 24 h 按 40 mg/kg 肌注 MPS 3 次。低量组、高量组分别在初次注射 MPS 后每日按 300 mg/kg 和 600 mg/kg 分别给予 Nar 灌胃给药 6 周,空白组和模型组则予生理盐水。观测血清指标、股骨骨密度和病理学观察。分离培养大鼠 BMSCs,测定 ALP 活性、钙沉积、RT-qPCR 和 Western-blot。 [结果]ON 发病率模型组>低量组>高量组 (89.5% vs 63.2% vs 26.3%, P<0.001),坏死灶集中于干骺端,各组 ON 严重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骨小梁面积比率 [(0.41±0.04) vs (0.37±0.03) vs (0.35±0.02) vs (0.30±0.03), P<0.001 ]、微血管密度 [(2.90± 1.20) vs (1.90±1.30) vs (1.50±1.10) vs (1.00±0.60), P<0.001 ] 比较均为空白组>高量组>低量组>模型组,而骨髓脂肪细胞直径 [(136.60± 9.60) μm vs (158.40±5.50) μm vs (184.40±8.00) μm vs (223.60±11.60) μm, P<0.001 ]、脂肪细胞密度 [(29.70±2.70) /mm2 vs (33.70±1.60) /mm2 vs (36.60±2.10) /mm2 vs (40.70±2.00) /mm2 , P<0.001] 均为空白组<高量组<低量组<模型组。Nar 以剂量依赖方式恢复激素诱发的异常血清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 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PAI-1)、低密度脂蛋白(low-den- sity lipoprotein, 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HDL)、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过氧化脂质(lipid peroxide, LPO),高剂量组接近空白组水平(P<0.05)。Nar 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 PPARγ2 诱导的 BMSCs 脂向分化,增强成骨 mRNA 和蛋白表达(P<0.05)。[结论]天然配体 Nar 将 PPARγ 作为关键靶点促进骨修复并抑制脂肪增生,有助于多重机制参与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早期干预。
-
2025,33(9):815-824,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0786
Abstract:
[目的] 探讨 4-辛基衣康酸酯 (4-octyl itaconate, 4OI) 对 IL-1 诱导的小鼠髓核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分离培养小鼠髓核细胞。CCK8 法检测小鼠髓核细胞活力。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免疫共沉淀、RT-qPCR 和 WB 法检测 4OI 和 IL-1 对 Nrf2 通路的影响。CellROX 探针和 DCF-DA 探针检测细胞 ROS 水平。JC-1 法、ssDNA ELISA、TBAR 检测细胞氧化损伤。LDH ELISA、台盼蓝染色法、TUNEL 法、Annexin V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通过慢病毒 shRNA 转染和 CRIS- PR/Cas9 技术研究沉默 Nrf2 和 Keap1 对 4OI 抑制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4OI 促进小鼠髓核细胞 Keap1-Nrf2 解偶联,Nrf2 重新进入细胞核中调控下游基因转录。4OI 显著抑制 ROS 水平,改善 IL-1 诱导的小鼠髓核细胞氧化损伤。4OI 逆转 IL-1 诱导的小鼠髓核细胞活力下降,LDH 增加和死细胞增加,4OI 显著抑制 IL-1 诱导的小鼠髓核细胞死亡。4OI 抑制 IL-1 诱导的 Caspase-3 和 Caspase-9 活性增加,以及蛋白酶 PARP1 裂解片段和细胞色素 C 含量增加,显著抑制 IL-1 诱导的细胞凋亡。沉默小鼠髓核细胞中 Nrf2 和 Keap1 的表达,4OI 对 IL-1 诱导的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被抵消。[结论]4OI 通过激活 Nrf2 通路保护髓核细胞免受 IL1 诱导的氧化损伤,为椎间盘退变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
唐科兴,方潇翔,高鹏,陈锟,欧阳攀,李宗超,戴傲南,杨明,李良军
2025,33(9):825-828,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0282
Abstract:
[目的]介绍关节镜下锚钉修复骨性 Bankart 损伤合并肩袖损伤患者的手术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2018 年 2 月— 2022 年 2 月收治 8 例骨性 Bankart 损伤合并同侧肩袖撕裂患者,在关节镜下一期行锚钉修复。依次建立盂肱关节后侧、前下及前上入路,先修复骨性 Bankart 损伤,骨块较小者直接行单排缝合,较大的骨块使用 Double-pulley 行双排固定。之后同期建立肩峰前外、后外入路,以单排缝合修复肩袖撕裂。[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平均(39.7±4.6)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VAS 评分 [(6.9±1.2), (0.9±0.8), P 0.001]、肩 Constant-Murley 评分 [(27.4±8.2), (90.8±5.2), P<0.001]、ASES 评分 [(35.2±9.6), (88.5±4.9), P<0.001]、Rowe 氏评分 [(28.1±6.6), (90.4±2.7), P<0.001] 均显著改善。影像学复查示患肩术后锚钉无松动,骨折块愈合良好,肩袖连续完整。[结论]镜下行一期锚钉修复骨性 Bankart 损伤合并肩袖损伤的中期疗效可靠。
-
2025,33(9):829-833,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0233
Abstract:
[目的]介绍关节镜下三重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2022 年 1 月— 2023 年 1 月收治 18 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建立膝关节前内、前外和后内侧入口,清理骨折端;用后交叉韧带重建定位器复位骨折块,建立骨隧道。抓取 2 根高强线,穿部分后交叉韧带至后关节腔环绕后交叉韧带形成“肚袋环”,并将高强线尾端,双扣板线袢导入骨隧道,拉紧高强线尾端,辅助骨块复位,锁紧双扣板线袢固定,并将高强度线与双扣板线袢系统打结固定。最后,将双扣板线袢辅助后侧牵引线围绕 PCL,经骨隧道引至前侧,收紧打结固定。镜下依次完成高强线套环、双扣板线袢和辅助线的三重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67.0±22.5)min。随访时间平均(12.5±2.7)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 3 个月疼痛 VAS 评分显著下降 [(5.8±1.4), (0.7±0.6), P<0.001]。与术前相比,术后 12 个月 HSS 评分 [(46.4± 9.8), (94.8±3.8), P<0.001] 和 Lysholm 评分 [(49.4±9.5), (93.4±4.1), P<0.001] 显著增加。至术后 3 个月,X 线片显示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结论]关节镜下三重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安全可靠、微创,提供稳定可靠骨折愈合条件。
-
2025,33(9):834-837,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791
Abstract:
[目的] 评价 3D 打印辅助桥接组合固定 Vancouver B1 和 C 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3 月—2022 年 5 月 3D 打印辅助桥接组合固定 Vancouver B1 型和 C 型 27 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 27 例患者中,Vancouver B1 型骨折 15 例, Vancouver C 型 12 例。两组手术时间 [(107.3±18.7) min vs (119.2±19.3) min, P=0.713] 和术中出血量 [(385.3±114.1) mL vs (420.8±160.2) mL, P=0.381] 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无伤口感染、内固定松动、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 [(3.8±1.3) 个月 vs (4.2±1.6) 个月, P= 0.258]、伤前 Harris 评分 [(86.3±3.5) vs (86.9±3.3), P=0.903] 和翻修内固定后 12 个月 Harris 评分 [(84.3±3.4) vs (85.2±3.1), P=0.785] 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D 打印辅助桥接组合固定 THA 术后 Vancouver B1 和 C 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近、中期临床效果良好,两个骨折类型的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
-
2025,33(9):838-842,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828
Abstract:
[目的]探讨依据术前 CT 预备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 60 例急性闭合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30 例采用预备钩钢板治疗(钩板组),30 例采用袢钢板重建喙锁韧带治疗 (袢钢板组),比较两组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钩板组手术时间 [(40.5±8.7) min vs (61.9±11.4) min, P<0.001]、切口长度 [(6.3±1.6) cm vs (7.50±2.2) cm, P<0.001]、术中出血量 [(52.6±14.8) mL vs (75.4±13.2) mL, P<0.001] 均显著少于袢钢板组。与术后 3 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 VAS、Constant 评分及肩前屈上举活动度均无显著变化(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 VAS、Constant 评分及肩前屈上举活动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 6 个月两组肩锁间距(acromioclavicular distance, AC)、喙锁间距(coracoclavicular distance, CC)均显著减小(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 AC、CC 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 CT 预备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操作简单,费用低廉,临床疗效满意。
-
2025,33(9):843-847,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2006A
Abstract:
[目的] 介绍 “断口相合识别技术”修复严重足踝部损伤治疗技术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2015 年 3 月—2020 年 8 月对本院 27 例足踝部严重创伤者,运用“断口相合识别技术”有效识别组织原位对合,彻底清创,采用多元化组织一体化重建并结合血管寻找新方法和创新促进组织成活技术进行修复。[结果]所有病患术程顺利,无肢体坏死等严重并发症。早期皮瓣肿胀 4 例,7 d 以后基本消退;1 例延期愈合外,经换药以后逐渐愈合;所有皮瓣受区与供区均最终愈合良好。平均随访(23.8± 7.5) 个月,随出院前、术后 3 个月和末次随访的时间推移,VAS 评分显著降低 [(4.0±1.3), (2.3±1.1), (1.6±0.8), P<0.001],AOFAS 评分 [(54.3±3.2), (71.0±3.0), (83.9±3.3), P<0.001],踝背伸-跖屈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 [(42.7±2.9)°, (52.6±2.6)°, (64.2±3.2)°, P<0.001],足内-外翻 ROM [(34.7±3.6)°, (40.7±3.6)°, (53.6±3.9)°, P<0.001],伤肢远端 Highet [ S0/S1/S2/S3/>S3, (2/9/11/3/2), (1/6/9/7/ 4), (0/2/3/6/16), P<0.001],静态两点辨别 (static 2- point discrimination, 2PD) [(38.0±4.7) mm, (32.3±2.2) mm, (19.0±0.6) mm, P< 0.001],动态两点辨别 (moving 2-point discrimination, m2PD) [(10.1±0.6) mm, (8.4±0.9) mm, (5.5.±0.3) mm, P<0.001] 均显著改善。 [结论]利用“断口相合识别技术”结合显微外科技术修复严重足踝部毁损伤,可以最大限度的挽救肢体的功能,减少伤残率。
-
2025,33(9):848-851,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064A
Abstract: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关节腔灌注止血麻药激素药物混合液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2 年 10 月—2024 年 3 月初次单侧 THA 的 92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46 例患者为药物组, THA 完成后给予关节内 120 mL 混合药物灌注;另外 46 例患者为对照组,关节内未使用药物。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与检验资料。[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及血管损伤的并发症。两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切口愈合等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药物组的术后引流量 [(216.3±32.4) mL vs (387.4±45.9) mL, P<0.001] 和总显性失血量 [(451.6±54.1) mL vs (625.5±63.3) mL, P<0.001]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此外,药物组术后 DVT 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2.2% vs 15.2%, P=0.026)。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 VAS 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而 6 min 步行距离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 1 d 和 2 d,药物组的 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4.0±1.3) vs (6.7±1.4), P<0.001; (4.1±1.2) vs (7.3±1.3), P<0.001]。术后 3 d 和 7 d,药物组 6 min 步行距离均显著大于对照组 [(53.4±7.2) m vs (36.7±2.5) m, P<0.001; (154.0±14.1) m vs (124.8±14.0) m, P<0.001]。检验方面,术前两组 Hct 和 D-D 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 3 d 两组的 Hct 均显著降低(P<0.05),而两组的 D-D 均显著升高 (P<0.05)。术后 3 d,药物组的 Hct 显著高于对照组 [(38.1±1.3)% vs (36.2±0.5)%, P<0.001],而药物组的 D-D 显著低于对照组 [(325.8±42.9) μg/L vs (377.8±53.3) μg/L, P<0.001]。[结论]关节腔灌注氨甲环酸联合罗哌卡因、地塞米松混合液能减轻 THA 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失血量,减少 DVT 的发生,有利于患肢功能恢复。
-
2025,33(9):852-855,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1060A
Abstract: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康复一体化”干预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ACLR) 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5 例 ACLR 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43 例予以快速康复理念下“康复一体化”干预 (干预组),42 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常规组),对比临床资料。[结果]与干预前相比,8 周后两组的 VAS 评分、Lysholm 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 SF-36 量表生活质量的 8 个维度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干预前,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 8 周后,干预组的 VAS 评分 [(4.0±0.5) vs (5.0±0.5), P<0.001]、Lysholm 评分 [(68.7±9.3) vs (57.9±6.4), P<0.001]、膝关节活动度 [(59.2±8.4)° vs (51.9±6.9)°, P<0.001] 及 SF-36 量表生活质量的 8 个维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 (P<0.05),末次随访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应用快速康复理念的“康复一体化”干预能够促进术后快速康复。
-
2025,33(9):856-860,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20043
Abstract:
[目的]对比术前 MRI 测量与术中所见,探讨 MRI 诊断冈上肌腱全层撕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1 月 —2023 年 12 月冈上肌腱全层撕裂 41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镜下测量撕裂长度分重度组(长度≥3 cm)与轻中度组(长度<3 cm)。比较两组术前 MRI 和术中指标。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 MRI 评估指标行 ROC 分析。[结果]依据术中肩袖撕裂程度所见将患者分为重度组 14 例,轻中度组 27 例。重度组的术中测量撕裂长度 [(40.0±7.8) mm vs (17.9±4.2) mm, P<0.001]、冠状面肌腱撕裂长度(coronal length, CL)[(13.6±5) mm vs (6.2±3.1) mm, P<0.001]、水平面肌腱撕裂长度(horizontal length, HL)[(16.1± 5.5) mm vs (9.0±2.3) mm,P<0.001]、肌腱撕裂校正长度(combined length, CoL)[(21.8±5.3) mm vs (11.1±3.1) mm, P 0.001]、肩峰下积液厚度(subacromial thickness of fluid accumulation, STFA)[(4.1±2.1) mm vs (2.7±1.7) mm, P=0.033] 均显著大于轻中度组。但是,两组在肩关节前方和内侧积液发生率、肩峰肱骨间距(acromiohumeral interval distance, AHID)、横断面喙肱距离(coracohumeral dis- tance, CHD 横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 分析表明,MRI 测得冈上肌腱 CoL、CL、HL 和 STFA 预测术中测量撕裂大小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分别为 0.950、0.878、0.865、0.694。[结论] 综合两个或两个以上 MRI 测量指标可以准确评估冈上肌腱全层撕裂的严重程度,校正撕裂长度的诊断效能最高。
-
2025,33(9):861-864, DOI: 10.20184/j.cnki.Issn1005-8478.100469
Abstract:
[目的] 探讨基于 King 达标理论的临床护理路径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OTLF) 患者核磁共振成像术 (MRI) 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1 年 3 月—2023 年 1 月接受 MRI 检查的 201 例 OTLF 患者分为 King 组 (n=101) 和常规组 (n=100),分别予以基于 King 达标理论的临床护理路径与常规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患者心理压力、感知控制度等指标。[结果] 干预后,King 组 CPSS 评分、消极应对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 (P<0.05),而 CAS-R 评分、积极应对评分及 MRI 检查依从性均高于常规组 (P<0.05);King 组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 (0% vs 5.0%, P<0.05),King 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 [(87.9±9.6) vs (71.4±5.7), P<0.05]。[结论] 基于 King 达标理论的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减轻 OTLF 患者 MRI 检查中的心理压力,提高其感知控制程度及积极应对方式,有利于患者检查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提升,护理不良事件降低。